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東、西方人有哪些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尼斯貝特讓他的學生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描述一幅他們看到的畫有魚缸的圖片----魚缸中有金魚在游泳, 還有一些水草。 在這樣一個測驗中, 亞洲的孩子們大多會描述整個圖畫, 說他們看到畫上有一個魚缸, 魚缸裡有金魚在游泳, 還有水草;而美國的孩子則只記得畫中最主要的部分, 他們更多的看到的是一條魚。

通過大量觀察與此類實驗, 前人給我們總結的結論是:東方人更傾向於看到環境和關係。 而西方人更傾向於看到環境中的物體。 中國人關注的是更廣闊範圍的事件:研究的是事物之間的關係:中國人認為不瞭解整體就無法理解局部。

西方人生活在一個更為簡單、更具有確定性的世界中:西方人關注的是恒久不變的物體或人而不是更大的畫面:西方人認為他們可以控制各種事情, 因為他們知道控制物體行為的規則。

如果只是從以上簡單結論來看, 貌似中國人更加客觀, 西方人更加主觀。 但為什麼看似更客觀的中國人反而在科技創新領域幾乎無所斬獲呢?關於這一問題, 尼斯貝特給出了一個初步原因:“中國人認為事物是不斷變化的,但是總是回到原始的狀態”。 這一結論源自彭凱平在美國做研究生的時候和尼斯貝特的一段對話。

東方人的思維特徵—010;西方人思維的特徵—012345

把“中國人認為事物是不斷變化的,但是總是回到原始的狀態”這句話概括一個資料模型就是010。

能夠代表這種思維方式的經典語境:“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禍兮福所倚, 福兮禍所伏”、“做是找死, 不做是等死——預設結果, 始終是死”.....這種充滿宿命論的010分析結構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之中, 並被大部分人深信不疑。 這種深信不疑將我們帶入了010不妥協環境之中。 010思維特徵使東方文明始終難以擺脫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的宿命。 封建王朝矛盾激化, 頑固派始終固執的抱著“做是找死, 不做是等死”的宿命論來阻擋變革的發生, 這導致各個各樣的變法努力(內生努力)事倍功半, 大多無疾而終, 直至西方文明以堅船利炮敲開東方大門, 010迴圈才被在客觀上徹底打破。
但主觀認知卻依然停留在010之上, 這是很多人和很多行業拋出:“做是找死, 不做是等死”神奇邏輯的歷史原因。

東西方思維的半徑, 100%VS無限

東方人認為:過程是變化的, 但結果是一定的(100%)。 這意味著:東方人思考問題是以一種零和博弈的思維來看待與思考世界。

即, 別人多了, 自己就少了。 所以, 東方人在合作過程中, 更關注控股的比重, 而不是以我要達成的訴求(100%)為核心訴求。 我們引入一個相反的案例:孫正義在投資給雅虎1億美元之時, 雅虎只有5名員工, 而孫正義要求的佔有股權的比重僅為35%。 按照我們的邏輯:1億美元可以輕鬆雇傭若干名與楊志遠能力不相上下的員工, 給予這些員工少量股權就可以讓他們死心塌地。 但兩種做法誰的更加明智呢?孫的做法使雅虎始終是楊致遠團隊的孩子, 直接繞開了用所謂道德約束團隊的愚蠢考察方式。 反觀如果是採取後一種控股方式, 不僅要像防賊一樣防備自己的合夥人, 還需要提防和自己一樣不遵守市場規則的新投資人。
放眼市場, 你會發現無限多的競爭對手, 你會感覺1億美金根本不足以修建起足夠深的護城河, 你會發現......你最終還是停留在原點。 信任是信譽的支點, 信譽是創新的支點。 孫正義看到的是100%、200%、300%、400%.......無限廣闊的互聯網應用空間, 所以35%他認為已經足夠多, 因為他是小股東, 所以創始團隊所有精力會用在給自己的未來打仗......因為創始團隊全神貫注, 資金又十分充沛, 那麼, 投資人和創新團隊還有什麼擔心的呢?

通過對比和邏輯, 你很容易發現效率和差別。 我們認為未來是一定的(100%), 所以要求控股更多(自己貪婪)。 因為要求控股, 所以要選擇道德(他人占的少, 卻付出更多, 道德高尚)。 但實際真的有嗎?我們自己信嗎?所以, 一定的認知導致控制要求,控制要求導致道德要求,道德要求導致選擇成本居高不下,最終只有人想想,實際並沒有人去做。這是在幾乎所有創新領域我們幾乎毫無斬獲的思維根源所在。

西方互信的基礎:我失控,主導權在做事的他人的手中。我相信:即使是壞人也不會掐死自己的“孩子(事業)”。所以,我可以信賴主導的他人。互信是合作的基礎,合作是創新的支點,合作是對外攻城掠地的基礎。協作是並聯的、主動的、恒星式的自我強化的對外擴張迴圈。

東方不信任的根源:我控制,我選擇道德(他人),他人憑什麼道德,我懷疑我的控制力,我不能容忍他人有不利於我的能力存在——BT邏輯廣泛存在。協作是串聯的、被動的、金字塔式的零和博弈。社會缺少信任的支點,每個組織單元都是王者榮耀,每個組織單元都想成為老大,但缺乏協作的結果則是契約外來,創新外來。

信任使西方人專注,道德使東方人擔心

邏輯是信任的基礎,信任是專注的基礎,專注強化邏輯作用。這是一個自我強化體系。

道德是猜疑的開始,猜疑是胡思亂想的開始,胡思亂想是恐懼的根源,邏輯在這種思維方式上的呈現是《甄嬛傳》、《三體》、《狼圖騰》.....都在強化叢林法則,促使社會信任重返起點。

一定的認知導致控制要求,控制要求導致道德要求,道德要求導致選擇成本居高不下,最終只有人想想,實際並沒有人去做。這是在幾乎所有創新領域我們幾乎毫無斬獲的思維根源所在。

西方互信的基礎:我失控,主導權在做事的他人的手中。我相信:即使是壞人也不會掐死自己的“孩子(事業)”。所以,我可以信賴主導的他人。互信是合作的基礎,合作是創新的支點,合作是對外攻城掠地的基礎。協作是並聯的、主動的、恒星式的自我強化的對外擴張迴圈。

東方不信任的根源:我控制,我選擇道德(他人),他人憑什麼道德,我懷疑我的控制力,我不能容忍他人有不利於我的能力存在——BT邏輯廣泛存在。協作是串聯的、被動的、金字塔式的零和博弈。社會缺少信任的支點,每個組織單元都是王者榮耀,每個組織單元都想成為老大,但缺乏協作的結果則是契約外來,創新外來。

信任使西方人專注,道德使東方人擔心

邏輯是信任的基礎,信任是專注的基礎,專注強化邏輯作用。這是一個自我強化體系。

道德是猜疑的開始,猜疑是胡思亂想的開始,胡思亂想是恐懼的根源,邏輯在這種思維方式上的呈現是《甄嬛傳》、《三體》、《狼圖騰》.....都在強化叢林法則,促使社會信任重返起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