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親子閱讀,絕不是講講故事那麼簡單!

很多媽媽都有給孩子講故事的好習慣

而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

在資訊化高度發達的時代

能夠靜下心來每天讀一些書

對於孩子的成長更是至關重要

不過, 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喜歡聽同一故事

有時候聽十幾遍都聽不膩的

就跟走火入魔一樣

當媽媽的都幾乎要崩潰了

其實, 親子閱讀不是講講故事這麼簡單的

如何給孩子講故事能更加享受

如何陪著孩子一起讀書

如引導孩讀一些有益

首先, 我們要知道喜歡做重複的事情, 那是孩子的天性, 而且年紀越小的還是, 重複率會越高;而寶寶的理解能力還不夠, 在真正理解一個故事之前, 可能需要聽很多遍;

其次, 如果寶寶喜歡一本書, 他們就會讓媽媽一遍遍地講給他們聽, 等孩子慢慢長大, 自然開始接受新的故事了;

親子閱讀是要運用多樣的閱讀方法, 讓孩子在聽一聽、看一看、玩一玩的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掌握閱讀內容,

喚起兒童的創造力、想像力, 促進孩子認知發展, 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講故事, 是需要大膽練習、小心體會的。

親子說故事時間要固定, 在家裡營造一處小小的空間, 是故事的小角落。 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 彼此都會培養好心情,

更能讓孩子進入故事的世界。

講故事的時候要嘗試用不一樣的聲音, 不一樣的語言。 講的時候, 不必拘謹嚴肅, 也不要害羞, 爸媽可以換換自己的聲音、語言, 用遊戲或扮演的方式。

進入故事情節, 自然流露人物對話的感覺;比如該巫婆上場時, 用邪惡高八度的聲音, 輪到小小螞蟻的戲, 可以用纖細微弱表現。

故事情節是很好的啟發工具, 能啟發孩子對不同知覺的感受力, 以及孩子的想像和模仿、創造。

但是, 不要總是覺得講故事就一定要學點什麼。 現在很多故事書都有道理總結, 潛移默化中, 媽媽也覺得這樣很好, 可以讓孩子多學學, 有時候, 就算故事裡沒有道理總結, 也喜歡在最後問“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的道理。 ”

如果在講故事的過程中, 總是提問、講道理, 孩子就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 隨時在想怎麼回答, 聽故事不再是有趣的事情, 而是變成了一種負擔。

說故事的重點, 是要讓孩子和你分享一種在幻想, 有趣的境界中, 單純的娛樂效果, 不要在孩子聽完故事,

加上說教, 讓孩子覺得無趣, 幾個孩子一起聽還可以加強互動的趣味。

如果孩子愛提問, 那要多跟他們做互動。

比如正讀得起勁時, 連自己都入迷了, 可是, 孩子卻總是問個不停, 就不能好好地聽, 講一篇短短幾頁的故事, 有時候半個小時還沒講完;

儘管我們前面說到,不要在講故事的時候給孩子提問,但是反過來,媽媽們卻要耐心去回答孩子提出來的問題;

正是因為孩子對故事感興趣,全情投入地在聽講,並且還知道主動思考故事的內容,他們才會不停地發問,這才是很好的閱讀狀態哦。

一本好的故事繪本,不只是文字而已。其中的韻味,確實可以一讀又讀之後,慢慢體味。

有的孩子,不願意聽文字故事,相反的喜歡畫畫、圖片的東西。

而從本質上來說,講故事就是把文字和畫面資訊講給孩子聽,或者是把書的封面、作者等資訊講解給孩子聽,可能在下一次,讀同個作者的作品的時候,孩子還會想起來之前講過的作品呢。

透過故事讓孩子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無形傳達的生活教育

練習思考和建立生活價值觀

提升孩子的文化氣息

更能促進親子關係

儘管我們前面說到,不要在講故事的時候給孩子提問,但是反過來,媽媽們卻要耐心去回答孩子提出來的問題;

正是因為孩子對故事感興趣,全情投入地在聽講,並且還知道主動思考故事的內容,他們才會不停地發問,這才是很好的閱讀狀態哦。

一本好的故事繪本,不只是文字而已。其中的韻味,確實可以一讀又讀之後,慢慢體味。

有的孩子,不願意聽文字故事,相反的喜歡畫畫、圖片的東西。

而從本質上來說,講故事就是把文字和畫面資訊講給孩子聽,或者是把書的封面、作者等資訊講解給孩子聽,可能在下一次,讀同個作者的作品的時候,孩子還會想起來之前講過的作品呢。

透過故事讓孩子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無形傳達的生活教育

練習思考和建立生活價值觀

提升孩子的文化氣息

更能促進親子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