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本來是中國英雄,這個國家非說是自己國家的英雄,還找了幾個證據

日本作為中國的老鄰居, 在明朝萬曆朝鮮戰爭之前一直對中國畢恭畢敬, 尊中國為“上國”。 可是, 在萬曆朝鮮戰爭後, 日本逐漸囂張起來, 多次騷擾大明的沿海地區, 倭寇本色盡顯。 明朝疲于應付倭患, 出於無奈, 採取了閉關鎖國的國策。

閉關鎖國, 雖然, 一時杜絕了倭寇作亂, 但是, 也為日後滿清被列強破關, 從而開啟中國屈辱的近代史埋下了種子。

稍微留心一下日本歷史, 就能夠總結出來日本人的一個特點。 當別國強大時, 日本總是一副乖巧樣子甘心在後面當小弟跟班, 即使不情願, 但是, 也絕對不會表現出來。 可當自己強大別國弱小後, 它所展現的態度完全是天翻地覆的轉變。

對於這一點, 完全可以從古近代對中國的態度轉變, 以及如今日本對美國的態度看出。

其實, 日本還是對三個明朝人物由衷欽佩, 至今仍然膜拜。

王守仁, 別號陽明。 王陽明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 與孔子、孟子和朱熹合稱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心學傳到日本後, 立馬就受到了廣泛關注, 當研究它的人多了起來後, 王守仁也逐漸受到了日本各界人士的崇拜。 王守仁的立言、立德、立行, 各方面的成就使得他近乎成了完人,

這也是他能夠在日本擁有這麼多的擁護者的原因之一。

王守仁的心學思想對日本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日本人為人所稱道的實幹性, 其中, 多少也摻雜著王守仁的影子。 當年, 日本和尚從中國將王陽明的思想著作帶回日本, 日本人仿佛一下子開了竅, 隨即, 王守仁哲學思想中所體現出來的實幹性是日本人學習的一個方面。

日本人注重實幹性也許就是從他的思想傳入日本時所開始的, 這也能解釋, 為什麼日本總能有培育實幹家的土壤。 甚至, 在當二戰戰敗的日本, 百廢待興的時候, 有一批又一批的實幹家帶領國家走向了復興。

甚至, 有人說:日本能迅速竄升與歐美列強分庭抗禮, 這一切都歸功於明治維新的成功。 但是, 明治維新能夠成功, 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為日帝明治的政治手腕有多少過人之處, 也不是因為德川家族無能, 而完全是因為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守仁。 在日本, 陽明學一度被奉為“顯學”, 對其革新運動起過重大的推動作用, 以至成為明治維新的最重要精神武器。

除了王守仁, 朱舜水也是日本崇拜的人物。 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教育家, 當他看到晚明官場腐敗不堪, 難以忍受也無力改變就辭官開始閉門研究學問。 滿清破關, 入主中原, 朱舜水在民間各處號召百姓起義, 可惜都失敗了。

朱舜水晚年心中想的仍是自己的大明,可是,此時他也無力回天。朱舜水被迫流亡日本,在日本講學,廣授學徒,從而得到了“國師”的稱號。朱舜水死後,日本為表達對他的尊重,仍是按照明朝的一套風水習俗來下葬他,三跪九叩以表示對他的敬仰。

並且,在朱之瑜死後,德川光國派人整理了他的遺稿,日本正德五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東京大學農學院內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的石碑。日本漢詩長老小野湖山在青年時代訪水戶謁朱舜水墓時曾作過一首《朱舜水先生墓》:

安危成敗亦唯天,絕海求援豈偶然。

一片丹心空白骨,兩行哀淚灑黃泉。

豐碑尚記明征士,優待曾逢國大賢。

莫恨孤棺葬殊域,九州疆土盡腥膻。

朱舜水折服日本人的地方,其一是他高尚的愛國節操,其二也是他的學術成就,以及,對日本學術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鄭成功是中國的民族英雄,可是,在日本鄭成功的地位同樣也不低。因為鄭成功中日混血的身份,日本人也把他當做“半個”英雄。

清軍入關後,鄭成功所率領的部隊成為了抗清最主要的力量。為了對抗清朝,鄭成功時常到日本借錢打仗,日本對這個“自己人”毫不吝嗇,只要鄭成功來借就必給。後期,鄭成功眼看在大陸“複明”已無望,便率領部隊將臺灣從荷蘭殖民者中奪回,開啟了鄭氏在臺灣的統治時代。

並且,在他死後,臺灣百姓還自發建造廟宇來表示對鄭成功的敬重。

而日本人對鄭成功的尊敬同樣體現在很多方面,但凡有關鄭成功的電影在日本上映,總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他還被日本人當做自己的“國姓爺”。

鄭成功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是折服日本人的關鍵,在國家傾覆時刻,是以力挽狂瀾者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即便最後只能盤踞臺灣與清朝周旋,但是,這也無損鄭成功的個人魅力,反而,還為其平添了幾分悲劇色彩,更讓人們由衷敬佩。

甚至,日本人一度還想與中國“爭搶”鄭成功,儘管鄭成功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大明臣子,是華夏子孫,可這也改變不來日本人的想法,這種做法簡直和隔壁的鄰居韓國差不多了,好處都想自己占完。

說來說去,鄭成功雖是個中日混血種,畢竟從東亞儒家倫理學說的世系上講,鄭成功是中國人!況且,川田氏後來也因為兒子鄭成功不肯降清而被清兵淩辱而死。所以,不管怎麼說,在這場討論中,日本人是沾不到什麼便宜的。

明朝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時代,既誕生了王守仁這樣的心學大家,其哲學影響至今還在。也因為外族入侵的大環境壓迫,從而誕生了一批批有志于挽大廈將傾的民族英雄。儘管,這些人仍然沒有抵擋住清王朝的統治,但是,些民族英雄所體現出來的民族氣節,仍讓人深感敬佩,為之折服。

所以,日本人佩服他們也不難理解了。

參考資料:

『《明史》 列傳第八十三 王守仁傳、瀧井一博《締造明治國家的那些人》、《世界近代前期文化教育史》、《大日本史》、《歷史名人錄——鄭成功》、《日本人眼中的鄭成功》』


朱舜水晚年心中想的仍是自己的大明,可是,此時他也無力回天。朱舜水被迫流亡日本,在日本講學,廣授學徒,從而得到了“國師”的稱號。朱舜水死後,日本為表達對他的尊重,仍是按照明朝的一套風水習俗來下葬他,三跪九叩以表示對他的敬仰。

並且,在朱之瑜死後,德川光國派人整理了他的遺稿,日本正德五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東京大學農學院內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的石碑。日本漢詩長老小野湖山在青年時代訪水戶謁朱舜水墓時曾作過一首《朱舜水先生墓》:

安危成敗亦唯天,絕海求援豈偶然。

一片丹心空白骨,兩行哀淚灑黃泉。

豐碑尚記明征士,優待曾逢國大賢。

莫恨孤棺葬殊域,九州疆土盡腥膻。

朱舜水折服日本人的地方,其一是他高尚的愛國節操,其二也是他的學術成就,以及,對日本學術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鄭成功是中國的民族英雄,可是,在日本鄭成功的地位同樣也不低。因為鄭成功中日混血的身份,日本人也把他當做“半個”英雄。

清軍入關後,鄭成功所率領的部隊成為了抗清最主要的力量。為了對抗清朝,鄭成功時常到日本借錢打仗,日本對這個“自己人”毫不吝嗇,只要鄭成功來借就必給。後期,鄭成功眼看在大陸“複明”已無望,便率領部隊將臺灣從荷蘭殖民者中奪回,開啟了鄭氏在臺灣的統治時代。

並且,在他死後,臺灣百姓還自發建造廟宇來表示對鄭成功的敬重。

而日本人對鄭成功的尊敬同樣體現在很多方面,但凡有關鄭成功的電影在日本上映,總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他還被日本人當做自己的“國姓爺”。

鄭成功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是折服日本人的關鍵,在國家傾覆時刻,是以力挽狂瀾者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即便最後只能盤踞臺灣與清朝周旋,但是,這也無損鄭成功的個人魅力,反而,還為其平添了幾分悲劇色彩,更讓人們由衷敬佩。

甚至,日本人一度還想與中國“爭搶”鄭成功,儘管鄭成功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大明臣子,是華夏子孫,可這也改變不來日本人的想法,這種做法簡直和隔壁的鄰居韓國差不多了,好處都想自己占完。

說來說去,鄭成功雖是個中日混血種,畢竟從東亞儒家倫理學說的世系上講,鄭成功是中國人!況且,川田氏後來也因為兒子鄭成功不肯降清而被清兵淩辱而死。所以,不管怎麼說,在這場討論中,日本人是沾不到什麼便宜的。

明朝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時代,既誕生了王守仁這樣的心學大家,其哲學影響至今還在。也因為外族入侵的大環境壓迫,從而誕生了一批批有志于挽大廈將傾的民族英雄。儘管,這些人仍然沒有抵擋住清王朝的統治,但是,些民族英雄所體現出來的民族氣節,仍讓人深感敬佩,為之折服。

所以,日本人佩服他們也不難理解了。

參考資料:

『《明史》 列傳第八十三 王守仁傳、瀧井一博《締造明治國家的那些人》、《世界近代前期文化教育史》、《大日本史》、《歷史名人錄——鄭成功》、《日本人眼中的鄭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