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平時有這3個舉動,代表他內心缺乏安全感,家長要重視

小潔的寶寶快四歲了, 吃手的毛病一直都改不掉, 爸爸媽媽要是稍稍管教一下的話, 寶寶就會顯得很不開心, 或是直接生很大的氣。 朋友們說這可能與寶寶平時缺乏關懷有關, 小潔這才意識到自己平時與寶寶的耐心溝通的確是太少了。 孩子三歲前是建立內心人格的關鍵時期, 家長可不要忽視了寶寶的心理感受, 如果寶寶一直得不到足夠的安全感, 長大後很可能會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

1.寶寶兩歲之後仍然愛吃手, 媽媽要警惕

每個小寶寶都會有一段口欲期, 一般在斷奶之後出現, 因為習慣了吮吸媽媽乳頭的感覺, 所以總想讓嘴裡咬著些什麼, 在這段時間他們很愛吮吸手指以及往嘴裡放東西。 寶寶兩歲之前媽媽不用過於干擾他吃手的動作, 這可以鍛煉寶寶的協調和反應能力。 但寶寶如果到了兩三歲之後還是總吃手, 這就是他需要安全感的表現,

用吃手的方式來寄託心裡的不安。 媽媽需要耐心引導, 多陪寶寶做一些事情來分散他對於吃手指的注意力, 避免以訓斥責駡的方式和寶寶說話。

2.寶寶脾氣暴躁, 是家裡的“小魔王”

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普遍不知道怎樣合理表達情緒,

由於平時缺乏理解和溝通, 他們總是會以極端的方式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比如家長沒有滿足他的小要求時他就要大吼大叫, 讓家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當寶寶出現這種情況時, 爸媽千萬不要也跟著寶寶發火, 這會加重他內心的恐慌感, 然後接著以激烈的方式表達, 這就適得其反了。 家長要改變對待寶寶的方式, 對於寶寶的一些要求儘量滿足, 或是和他溝通協商, 而不是以命令、嚴厲的口吻回絕。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不宜當著寶寶的面釋放負面情緒, 對於孩子來說這都會在心理形成或多或少的陰影。

3.睡覺時要抱著玩偶

三歲以後的寶寶若是抱著娃娃、小毛巾才能入睡, 說明他害怕獨自睡覺, 對夜晚有恐懼感, 有一個毛絨絨的玩偶陪伴才能讓他安心。 媽媽要注意是不是寶寶白天遇到了不高興的事, 或是他平時獨處的時間太久, 孤獨感強烈。 爸媽可以在睡覺前多哄哄寶寶, 給他講一些正能量的小故事, 幫助寶寶戰勝恐懼。 留寶寶自己在家時安撫好他的情緒,

告訴他爸爸媽媽馬上就會回來, 鼓勵他自己在家一定能行。

映雪老師, 一名兒科醫師, 想諮詢有關備孕、孕期、親子教育問題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映雪育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