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波龍、三文魚、南美白對蝦……從小品種窺探2017年全球漁業總覽

據FAO最新預測顯示2017年全球漁業及產品產量將同比增長2.3%, 增速略高於去年。 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厄爾尼諾現象結束後南美鯷魚漁獲量恢復, 與此同時全球水產養殖產量繼續以每年4-5%的速度增漲。 儘管產量有所提高, 但是由於全球經濟回暖, 水產品需求增加, 導致大多數海鮮產品價格上漲。 特別是拉丁美洲和亞洲發展中國家國家居民收入的增加大大提高了消費者對海鮮的需求, 推動全球海鮮貿易量的提升。

◆ ◆ ◆ ◆

全球海產貿易概況

◆ ◆ ◆ ◆

隨著全球供應量和海鮮產品價格水準的提高, 從目前趨勢來看全球海鮮出口額(美元)將同比增長8%,

其增幅與2016年相似。 據FAO跟蹤統計, 到今年8月份魚類價格指數同比去年增長10%, 大多數海鮮產品價格都高於去年同期, 金槍魚、鱈魚、蝦類、頭足類動物以及一些遠洋小型動物價格上漲明顯, 推動了全球海鮮產品貿易量。

印度是一個蝦類出口大國, 2017年其海鮮出口額大幅增長, 同時蝦類和金槍魚價格的上漲也使南美州一些國家受益, 挪威、智利、英國繼續受益於鮭魚產品的暢銷。 從市場方面來看, 海鮮貿易需求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中國、美國、歐盟、日本、巴西以及俄羅斯等國家。 如果2018年全球經濟繼續復蘇將進一步推進全球海鮮貿易向前發展。

自2008年開始全球經濟危機使消費進入了低迷期, 2017年全球經濟回暖, 據糧農組織預測, 2017-2026年全球經濟預期較好, 這對海鮮行業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但實際這種增長在地理分佈上是不均勻的, 全域來看, 歐盟28國與日本經濟增長平緩, 美國經濟表現則較為強勁, 而發展中地區尤其亞洲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驚人。

從消費來看, 海鮮需求對居民收入增長非常敏感, 因此經濟增長趨勢外加人口增長速率將是未來貿易流向和消費模式的主要決定因素。 近幾年, 拉丁美洲和非洲逐漸在增加美國、歐洲、亞洲等重要海鮮市場的份額, 亞洲新興市場城鎮化加速、中產階級崛起也在引導全球海鮮供應格局的轉變。

2018年, 根據新捕撈配的逐漸公佈以及各大養殖集團、捕撈公司新一年漁獲量的計畫提出, 儘管一些大宗魚類以及養殖魚類如鮭魚等產量增加, 但是對於目前全球需求增長較快的海鮮品種供應依舊非常趨緊, 對於海鮮整體價格來說有一定止跌保障。

保護海洋可持續漁業發展是全球各個漁業國家間合作的優先事項。

在今年布宜諾賽勒斯即將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部長級會議中, 與會者將繼續討論限制漁業以及漁業補貼相關事宜, 為此成員國間將達成一致, 解決過度捕撈問題。

◆ ◆ ◆ ◆

養殖業

◆ ◆ ◆ ◆

由於全球人口增長, 全球糧食供應安全問題推動了水產養殖市場的發展。 新技術應用到海洋動植物的養殖中, 也導致了市場份額的增長。 2015年, 全球水產養殖市場價值1690億美元, 預計到2022年, 全球水產養殖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420億美元。 FAO預計, 至2026年, 全球漁業產量將達到1.94億噸。

未來十年, 全球漁業產量依然保證增長, 但增速將大幅減緩(過去十年增速2.4%), 年平均增長率1%。 捕撈漁業或實現0.1%的負增長, 而過去的十年為0.3%正增長;水產養殖依然是漁業的引擎, 但增速將從5.3%減至2.3%,

2021年養殖總量將超過捕撈, 2025年全球養殖產量突破1億噸。

養殖三文魚

2017年初, 全球三文魚價格維持在高位, 以養殖大西洋鮭魚為主其他鮭魚種類如銀鮭等價格也保持了良好的價格趨勢。 但是, 隨著主要在養殖國家及企業, 產量的不斷提高, 在今年秋季來臨時, 其供需的失衡已經越來越明顯。

挪威養殖三文魚

挪威三文魚出口價量圖

近兩年,在全球養殖三文魚供應受到一系列限制的背景下,挪威養殖三文魚價格上漲趨勢明顯。尤其挪威本國近幾年一直在控制三文魚的供應量,一方面使其保證維持在供需平衡點間,另一方面也為保證海虱傳播的可控性。但是隨著全球三文魚需求的急劇增長,尤其在新興經濟體市場中其需求增長更為明顯,同時從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挪威克朗升值近70%,而此時的漁民交付價格也為70.73克朗(8.34美元)/公斤。

智利養殖三文魚

智利冰鮮三文魚出口價量趨勢圖

智利冷凍三文魚出口價量趨勢圖

近年來智利三文魚行業經歷了一些蛻變,包括產量下降、出口值增加、養殖衛生條件升級、養殖效率提高、以及全球需求增加等,據智利證券及保險監管部門調研資料顯示,2017年一季度國內三文魚行業業績是自2010年以來最好的一季。去年智利水華事件影響了智利三文魚的產量,也同步牽扯著其在全球的市場供應,2017年一季度其鮭魚產量為12.7萬噸,同比去年下降27.2%,虹鱒魚產量為2.67萬噸,同比下降18%。

英國養殖三文魚

英國冷凍三文魚出口價量趨勢圖

隨著全球市場需求的增加以及多元化的滲透,蘇格蘭養殖三文魚一直在穩步擴展張,同時在國際市場中美元、法郎、人民幣兌英鎊升值,也大大有助於其產品的出口。隨著全球市場需求的增加以及多元化的滲透,蘇格蘭養殖三文魚一直在穩步擴展張,同時在國際市場中美元、法郎、人民幣兌英鎊升值,也大大有助於其產品的出口。

由於三文魚原料成本的上升,英國國內零售業利潤受到嚴重擠壓,消費者開始轉向三文魚魚替代產品如銀鮭等的消費,從而也帶動了該類產品的價格上漲。截至上半年,全球養殖三文魚市場的高價格已經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開始導致商業模式、供應鏈和消費者偏好的根本轉變,而這些變化可以歸因於短期供應和需求的趨緊。

養殖蝦

2017年上半年,養殖蝦的供應很低,這與傳統和新興市場較低的需求保持平衡。然而亞洲主要的收穫季節在十月結束,尤其八月份來自美國與中國需求開始逐步增加,導致價格上漲,而亞洲的供應將在2018年3月至4月之前處於季節性低點。

中國對蝦出口價量趨勢圖

上半年,印度和厄瓜多爾對蝦養殖分別以35%和18%的速度增長,繼續成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出口國。在其他主要出口國中,越南和中國出口量同樣大增,但泰國養殖蝦出口下降明顯。

對厄瓜多爾來說,出口需求的增長主要來自亞洲市場。排名前五的目的地是越南(+33%)、歐盟(+ 3%)、美國(+ 10%)、中國(+ 38%)和韓國(+ 50%)。

同期越南向15個不同的市場出口了96000噸蝦,與2016年同期相比僅高出1%。這一數字包括中國官方公佈的580噸,由於大量進口源于灰色邊貿所以實際數字要遠高於此。越南蝦的前五大進口市場是日本(+ 23%)、歐盟(+ 1%)、美國(- 17%)、韓國(+ 5%)和澳大利亞(- 7%)。越南的出口行業正遭受著向生蝦注射凝膠的不道德行為,這一過程增加了蝦的重量,帶來了更高的經濟回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長期出口利益,根據最新的消息,越南農業部在過去的一年裡,進行了10300次檢查,其中約有1107次發現了蝦膠注射。

日本

日本對蝦進口價量趨勢圖

有利的經濟支撐了日本對生蝦和加工蝦的消費需求的增長,自2014年以來,日本進口的蝦首次達到1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越南、泰國、印尼、印度和中國是日本市場的最大供應商佔有近97%的份額。

美國

美國對蝦進口價量趨勢圖

夏季良好的季節性需求和穩定的批發價格導致蝦進口量在2017年上半年增長8%,達到286800噸,價值2.75億美元。由於美元走軟,2016年6月平均進口價格從2016年6月的每公斤9.06美元增加到每公斤9.61美元。

來自印度的強勁供應(+ 59%),這一增長也是對印度出口商的反傾銷稅減少至0.84%的直接結果。由於颶風的破壞性,美國市場自9月份以來已經有所減弱。在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佛羅里達州和卡羅來納州,受影響州的消費者需求非常低。總體消費急劇下降。此外,美元貶值已經開始對進口產生負面影響。

歐盟

歐盟對蝦進口價量趨勢圖

在2017年上半年,歐盟28國的進口蝦仍然停滯不前,為323 900噸。前五大消費市場分別是西班牙、法國、丹麥、英國和荷蘭;總體進口低於2016年同期。在2017年上半年,有73%的歐盟成員國對蝦進口下降,但厄瓜多爾(+ 3%)、洪都拉斯(+ 33%)和馬達加斯加(+ 40%)。

亞太地區

除越南外,大多數亞洲市場的進口趨勢較低。在2017年1 - 6月期間,中國的蝦進口量下降了11%,為了4200噸。加拿大、阿根廷、厄瓜多爾、格陵蘭和印度都是最主要的來源。

越南進口的冷凍蝦數量增長了30%,總計近20萬噸,但是這些進口的大部分都被再出口到中國,並在其他市場重新加工,越南的主要供應商是厄瓜多爾、印度、泰國和阿根廷。

養殖羅非魚

2017年,預計約有超過32萬噸羅非魚(整片、魚片和麵包)進入國際市場。儘管美國市場消費逐漸疲軟,但歐盟國家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復蘇。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因為除了從中國進口以外,生產越來越多地留在國內市場。

中國企業正在繼續尋找機會,擴大到非洲市場,以瞄準中國市場對羅非魚的潛在需求和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中國供應商還在尋求替代市場,以滿足其主要市場美國的需求下降。儘管美國市場出現放緩,但中國冷凍羅非魚的出口總量仍在繼續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2017年上半年出口增長7.6%。出口增長幾乎完全來自全凍的羅非魚和冷凍的麵包魚片種類,分別增長了12%和23%。冷凍的完整和冷凍的魚片占中國羅非魚出口的35%。而上半年中國大約70%的冷凍羅非魚進入了非洲市場。

拉丁美洲

在糧農組織對羅非魚湖病毒(TiLV)的警告之後,拉丁美洲處於警戒狀態,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都證實了這一病例。今年前六個月,厄瓜多爾向美國出口了745噸,總價值為410萬美元,在價值和數量上都下降了35%。洪都拉斯繼續是拉美國家羅非魚的主要供應商,在2014年超過厄瓜多爾和哥斯大黎加。

巴西

作為羅非魚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巴西的市場定位與拉丁美洲國家相比具有明顯差異性,因為該國99%的羅非魚都是在國內消費。國內消費的強勁增長,加上出口的困難,使國內市場成為巴西羅非魚產業的最佳選擇,2017年只有0.5%的國家生產出口到美國。然而,在過去兩年中,隨著美元對巴西雷亞爾的升值,對羅非魚國際市場的尋找受到了激勵。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解決與檔要求、衛生品質和強制檢查服務有關的出口挑戰。

歐盟

歐盟冷凍羅非魚進口價量趨勢圖

歐盟市場似乎顯示出一些復蘇跡象,在2017年上半年,羅非魚總進口量增長4.7%,達到12900噸。這一增長受到較低的平均進口價格的鼓勵,下降了5.8%,達到每公斤3.19美元。進口冷凍和冷凍的魚片都增加了,而後者占了羅非魚總進口的57%,來自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的羅非魚增加明顯。

養殖巴沙魚

據越南國家出口統計資料,在2017年第一季度,大約140000噸冰凍的巴沙魚(整片和魚片)出口到50多個國家;其中近92%的魚包括魚片和剩下的全凍魚。其中拉丁美洲的市場吸收了最大的份額,其次是亞洲,而巴沙魚傳統消費市場,美國和歐盟同比去年下降明顯。

越南

美國與歐盟對巴沙魚需求的下降直接導致了兩國進口的下跌,因此越南出口商繼續尋求並探索潛在的和增長的市場,中東一直是目標之一。根據越南海產品出口商和加工者協會(VASEP)的資料,從2012年的192噸到2016年的11000噸,到沙烏地阿拉伯的巴沙魚出口在5年期間顯著增加。

歐美

由於美國農業法案的改變,改變了對美國農業部(USDA)的進口規定,一季度美國進口自越南巴沙魚同比下降了24.7%。

歐盟在2017年第一季度進口了冷凍巴沙魚(整片和fillet),數量下降了14.5%,與儘管越南是主要的供應國,但是印尼、泰國、孟加拉和緬甸也供應國之一。西班牙是歐盟國家中最大的進口國今年其巴沙魚進口量降至5400噸。

好的產品總是不愁市場。一季度,全球冷凍巴沙魚的需求增長了14%,這是由家庭和餐飲行業消費支撐的。根據國家統計資料,亞洲國家進口了大約26000噸的巴沙魚(整片和魚片);中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是最大的進口國。

◆ ◆ ◆ ◆

野生捕撈

◆ ◆ ◆ ◆

捕撈漁業的全球產量將在9,130萬噸至9,370萬噸之間浮動。全球漁業捕撈配額不會增加,氣候變化、厄爾尼諾現象等將打亂魚粉魚油產業的 正常週期。未來幾年,捕撈產量可能出現負增長。

波龍

全球對龍蝦的需求在不斷上漲,尤其是在中國。另外歐洲的需求也在穩定增加。尤其當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CFTA)生效時,加拿大對歐盟的出口可能會獲得貿易優勢。

美國龍蝦出口加量趨勢圖

2017年緬因州龍蝦季節的前景很好。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將被視為緬因州龍蝦最有前途的市場。另一方便加拿大艾德華王子島(PEI)龍蝦漁民擔心加拿大龍蝦規則變化太快。最近,在漁區25號,最小的甲殼長度由72變到77毫米。這一點尤其令人擔憂,因為那裡的龍蝦業已經為小型龍蝦開發了一個市場。

加拿大龍蝦出口價量趨勢圖

近期加拿大與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CETA)對美國龍蝦出口商來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當協議生效時,加拿大的出口商將不必支付任何歐盟的進口關稅,而美國與歐盟沒有這樣的自由貿易協定。該協議將為歐盟消費者節省約1.00歐元每磅的價格,從而使加拿大龍蝦處於優勢競爭地位。

近年來,美國與加拿大龍蝦競爭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對於另一重要消費市場——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龍蝦出口商行銷衝突並不明顯。加拿大龍蝦消費主要集中在北歐國家,而美國龍蝦則側重於南歐國家,如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那裡的物價往往比北方低。

近年來,美國與加拿大龍蝦競爭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對於另一重要消費市場——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龍蝦出口商行銷衝突並不明顯。加拿大龍蝦消費主要集中在北歐國家,而美國龍蝦則側重於南歐國家,如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那裡的物價往往比北方低。

中國

中國對龍蝦的需求正在增長。在中國,活龍蝦一直是首選的產品形式,今年第一季度進口從2016年的5800噸增加到2017年的6700噸(+ 15.5%)。尤其是冰鮮及鮮活龍蝦更為受歡迎。就像北美龍蝦出口商一樣,熱帶龍蝦出口商正尋求中國的新業務。巴哈馬龍蝦出口商希望在耶誕節前獲准向中國出口活龍蝦。

與2016年同期相比,全球進口鮮活龍蝦在今年前三個月出現了下降。總規模達18800噸,去年為20600噸(- 8.7%)。最大的進口商是美國(6900噸)、中國(7400噸)。相比之下,進口冷凍龍蝦的穩定度略高,在今年第一季度約為7100噸至8700噸。

美國東北部寒冷的天氣導致了春季龍蝦的短缺,導致龍蝦價格飛漲。儘管供應仍處於低水準,但在復活節後價格已經開始軟化。復活節後的需求通常會減弱,今年也是如此。

黑線鱈

由於挪威和俄羅斯漁船的捕撈量偏低,大西洋真鱈和黑線鱈價格紛紛上漲。而且因為這兩種魚在2018年的配額均有下降,因此價格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高位運行。近期因供應緊缺,兩去挪威北極鱈魚(也稱大西洋真鱈)和兩去黑線鱈價格漲勢比較猛,而且2018年這兩種魚的在巴倫支海海域的配額均下降了13%,所以高價態勢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

據統計,截至2017年第45周(11月5日-11日),挪威漁船共捕撈到北極鱈魚367,544噸,剩餘配額46,863噸,去年同期捕撈量為361,677噸;捕撈到黑線鱈共計98,040噸,剩餘配額30,295噸,去年同期捕撈量為97,032噸。

一家挪威的捕撈公司表示,近兩年來北極鱈魚和黑線鱈捕撈愈發不容易,沒有了2013-2015年的大爆發,所以今年的捕撈配額很可能會延續到2018年才能完成,2018年,巴倫支海海域的北極鱈魚配額下降至775,000噸,黑線鱈配額降至233,000噸,降幅均達到13%。

鯡魚

北海的鯡魚捕撈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規格很小,而且脂肪含量很低因此市面價格並不高。

冰島已經建議將2018年的配額增加到49.1萬噸。挪威的鯡魚漁民表示,到目前為止,漁獲量不佳而且從2016年的價格下降了50%。然而,他們預計,從尺寸和脂肪含量(Fiskeribladet)來說,北方巴倫支海的鯡魚品質會更好。

據Noredea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剩餘時間裡,鯡魚市場的價格將會很低。去年,鯡魚的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但今年它們明顯下降,原因有幾個。首先是成交量增加,這自然會推低價格。而且,今年到目前為止,鯡魚的數量很少,脂肪含量也很低。此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鯡魚市場——俄羅斯聯邦,已經關閉了主要的鯡魚供應商(挪威、冰島、歐盟)。更重要的是,奈及利亞正飽受原油價格低廉之苦,並因此實施嚴格的進口配額以節省硬通貨,綜合以上原因,未來幾個月鯡魚市場並不樂觀。

大西洋鯖魚

在鯖魚市場上,大西洋鯖魚的價格很高,因此非洲買家轉向更便宜的太平洋鯖魚。近年來澳大利亞已鯖魚配額增長驚人,從2600噸提高到12100噸。

與此同時冰島也增加了2017年的鯖魚配額,從2016年的147800噸增加到今年的168400噸,增加了14%。歐盟對鯖魚的配額在2017年之前增加了17.6%,至505500噸。

對於鯖魚來說,奈及利亞是一個很有趣的市場,海產進出口並不是為了滿足需求而是為了均衡國內赤字。因此進口限制和監管方面,其准入條件很高。英國觀察人士預計,2017年至2018年,奈及利亞的進口配額將保持嚴格。人們普遍認為,奈及利亞正利用進口限制來平衡低油價導致的貿易赤字。因此,奈及利亞的其他進口商品出現了通貨的短缺,這也影響了進口鯖魚的貿易量。

挪威鯖魚出口價量趨勢圖

在一些非洲市場,大西洋鯖魚被太平洋鯖魚取代。原因很簡單,歐洲鯖魚太貴了。2016年,挪威冷凍鯖魚價格為每噸1500美元,高於2015年每噸的1300美元。

最近,挪威和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正常化不斷推進兩國間的海鮮貿易。在2017年的前5個月,挪威向中國出口的冷凍鯖魚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價格走勢良好。但是在前五個月,挪威的鯖魚出口下降了41.6%,對韓國的出口也下降了41.6%。眾所周知,中國進口鯖魚用於加工和再出口,主要消費市場是日本和韓國,因此挪威對日韓出口的下降很大一部分被中國所取代。

法羅群島並沒有被俄羅斯的禁運條例所影響,自2013年以來,這個島國向俄羅斯聯邦的鯖魚遠洋出口持續增加。從2013年到2016年,從法羅群島到俄羅斯聯邦的鯖魚出口增長了215個百分點。

中國的冷凍鯖魚的出口正在增加。在2017年前三個月,出口大幅增長了110%,達到105400噸。該產品的主要市場是印尼(占總數的27%)、菲律賓(占總數的23%)和泰國(占總數的10%)。

挪威三文魚出口價量圖

近兩年,在全球養殖三文魚供應受到一系列限制的背景下,挪威養殖三文魚價格上漲趨勢明顯。尤其挪威本國近幾年一直在控制三文魚的供應量,一方面使其保證維持在供需平衡點間,另一方面也為保證海虱傳播的可控性。但是隨著全球三文魚需求的急劇增長,尤其在新興經濟體市場中其需求增長更為明顯,同時從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挪威克朗升值近70%,而此時的漁民交付價格也為70.73克朗(8.34美元)/公斤。

智利養殖三文魚

智利冰鮮三文魚出口價量趨勢圖

智利冷凍三文魚出口價量趨勢圖

近年來智利三文魚行業經歷了一些蛻變,包括產量下降、出口值增加、養殖衛生條件升級、養殖效率提高、以及全球需求增加等,據智利證券及保險監管部門調研資料顯示,2017年一季度國內三文魚行業業績是自2010年以來最好的一季。去年智利水華事件影響了智利三文魚的產量,也同步牽扯著其在全球的市場供應,2017年一季度其鮭魚產量為12.7萬噸,同比去年下降27.2%,虹鱒魚產量為2.67萬噸,同比下降18%。

英國養殖三文魚

英國冷凍三文魚出口價量趨勢圖

隨著全球市場需求的增加以及多元化的滲透,蘇格蘭養殖三文魚一直在穩步擴展張,同時在國際市場中美元、法郎、人民幣兌英鎊升值,也大大有助於其產品的出口。隨著全球市場需求的增加以及多元化的滲透,蘇格蘭養殖三文魚一直在穩步擴展張,同時在國際市場中美元、法郎、人民幣兌英鎊升值,也大大有助於其產品的出口。

由於三文魚原料成本的上升,英國國內零售業利潤受到嚴重擠壓,消費者開始轉向三文魚魚替代產品如銀鮭等的消費,從而也帶動了該類產品的價格上漲。截至上半年,全球養殖三文魚市場的高價格已經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開始導致商業模式、供應鏈和消費者偏好的根本轉變,而這些變化可以歸因於短期供應和需求的趨緊。

養殖蝦

2017年上半年,養殖蝦的供應很低,這與傳統和新興市場較低的需求保持平衡。然而亞洲主要的收穫季節在十月結束,尤其八月份來自美國與中國需求開始逐步增加,導致價格上漲,而亞洲的供應將在2018年3月至4月之前處於季節性低點。

中國對蝦出口價量趨勢圖

上半年,印度和厄瓜多爾對蝦養殖分別以35%和18%的速度增長,繼續成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出口國。在其他主要出口國中,越南和中國出口量同樣大增,但泰國養殖蝦出口下降明顯。

對厄瓜多爾來說,出口需求的增長主要來自亞洲市場。排名前五的目的地是越南(+33%)、歐盟(+ 3%)、美國(+ 10%)、中國(+ 38%)和韓國(+ 50%)。

同期越南向15個不同的市場出口了96000噸蝦,與2016年同期相比僅高出1%。這一數字包括中國官方公佈的580噸,由於大量進口源于灰色邊貿所以實際數字要遠高於此。越南蝦的前五大進口市場是日本(+ 23%)、歐盟(+ 1%)、美國(- 17%)、韓國(+ 5%)和澳大利亞(- 7%)。越南的出口行業正遭受著向生蝦注射凝膠的不道德行為,這一過程增加了蝦的重量,帶來了更高的經濟回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長期出口利益,根據最新的消息,越南農業部在過去的一年裡,進行了10300次檢查,其中約有1107次發現了蝦膠注射。

日本

日本對蝦進口價量趨勢圖

有利的經濟支撐了日本對生蝦和加工蝦的消費需求的增長,自2014年以來,日本進口的蝦首次達到1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越南、泰國、印尼、印度和中國是日本市場的最大供應商佔有近97%的份額。

美國

美國對蝦進口價量趨勢圖

夏季良好的季節性需求和穩定的批發價格導致蝦進口量在2017年上半年增長8%,達到286800噸,價值2.75億美元。由於美元走軟,2016年6月平均進口價格從2016年6月的每公斤9.06美元增加到每公斤9.61美元。

來自印度的強勁供應(+ 59%),這一增長也是對印度出口商的反傾銷稅減少至0.84%的直接結果。由於颶風的破壞性,美國市場自9月份以來已經有所減弱。在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佛羅里達州和卡羅來納州,受影響州的消費者需求非常低。總體消費急劇下降。此外,美元貶值已經開始對進口產生負面影響。

歐盟

歐盟對蝦進口價量趨勢圖

在2017年上半年,歐盟28國的進口蝦仍然停滯不前,為323 900噸。前五大消費市場分別是西班牙、法國、丹麥、英國和荷蘭;總體進口低於2016年同期。在2017年上半年,有73%的歐盟成員國對蝦進口下降,但厄瓜多爾(+ 3%)、洪都拉斯(+ 33%)和馬達加斯加(+ 40%)。

亞太地區

除越南外,大多數亞洲市場的進口趨勢較低。在2017年1 - 6月期間,中國的蝦進口量下降了11%,為了4200噸。加拿大、阿根廷、厄瓜多爾、格陵蘭和印度都是最主要的來源。

越南進口的冷凍蝦數量增長了30%,總計近20萬噸,但是這些進口的大部分都被再出口到中國,並在其他市場重新加工,越南的主要供應商是厄瓜多爾、印度、泰國和阿根廷。

養殖羅非魚

2017年,預計約有超過32萬噸羅非魚(整片、魚片和麵包)進入國際市場。儘管美國市場消費逐漸疲軟,但歐盟國家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復蘇。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因為除了從中國進口以外,生產越來越多地留在國內市場。

中國企業正在繼續尋找機會,擴大到非洲市場,以瞄準中國市場對羅非魚的潛在需求和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中國供應商還在尋求替代市場,以滿足其主要市場美國的需求下降。儘管美國市場出現放緩,但中國冷凍羅非魚的出口總量仍在繼續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2017年上半年出口增長7.6%。出口增長幾乎完全來自全凍的羅非魚和冷凍的麵包魚片種類,分別增長了12%和23%。冷凍的完整和冷凍的魚片占中國羅非魚出口的35%。而上半年中國大約70%的冷凍羅非魚進入了非洲市場。

拉丁美洲

在糧農組織對羅非魚湖病毒(TiLV)的警告之後,拉丁美洲處於警戒狀態,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都證實了這一病例。今年前六個月,厄瓜多爾向美國出口了745噸,總價值為410萬美元,在價值和數量上都下降了35%。洪都拉斯繼續是拉美國家羅非魚的主要供應商,在2014年超過厄瓜多爾和哥斯大黎加。

巴西

作為羅非魚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巴西的市場定位與拉丁美洲國家相比具有明顯差異性,因為該國99%的羅非魚都是在國內消費。國內消費的強勁增長,加上出口的困難,使國內市場成為巴西羅非魚產業的最佳選擇,2017年只有0.5%的國家生產出口到美國。然而,在過去兩年中,隨著美元對巴西雷亞爾的升值,對羅非魚國際市場的尋找受到了激勵。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解決與檔要求、衛生品質和強制檢查服務有關的出口挑戰。

歐盟

歐盟冷凍羅非魚進口價量趨勢圖

歐盟市場似乎顯示出一些復蘇跡象,在2017年上半年,羅非魚總進口量增長4.7%,達到12900噸。這一增長受到較低的平均進口價格的鼓勵,下降了5.8%,達到每公斤3.19美元。進口冷凍和冷凍的魚片都增加了,而後者占了羅非魚總進口的57%,來自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的羅非魚增加明顯。

養殖巴沙魚

據越南國家出口統計資料,在2017年第一季度,大約140000噸冰凍的巴沙魚(整片和魚片)出口到50多個國家;其中近92%的魚包括魚片和剩下的全凍魚。其中拉丁美洲的市場吸收了最大的份額,其次是亞洲,而巴沙魚傳統消費市場,美國和歐盟同比去年下降明顯。

越南

美國與歐盟對巴沙魚需求的下降直接導致了兩國進口的下跌,因此越南出口商繼續尋求並探索潛在的和增長的市場,中東一直是目標之一。根據越南海產品出口商和加工者協會(VASEP)的資料,從2012年的192噸到2016年的11000噸,到沙烏地阿拉伯的巴沙魚出口在5年期間顯著增加。

歐美

由於美國農業法案的改變,改變了對美國農業部(USDA)的進口規定,一季度美國進口自越南巴沙魚同比下降了24.7%。

歐盟在2017年第一季度進口了冷凍巴沙魚(整片和fillet),數量下降了14.5%,與儘管越南是主要的供應國,但是印尼、泰國、孟加拉和緬甸也供應國之一。西班牙是歐盟國家中最大的進口國今年其巴沙魚進口量降至5400噸。

好的產品總是不愁市場。一季度,全球冷凍巴沙魚的需求增長了14%,這是由家庭和餐飲行業消費支撐的。根據國家統計資料,亞洲國家進口了大約26000噸的巴沙魚(整片和魚片);中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是最大的進口國。

◆ ◆ ◆ ◆

野生捕撈

◆ ◆ ◆ ◆

捕撈漁業的全球產量將在9,130萬噸至9,370萬噸之間浮動。全球漁業捕撈配額不會增加,氣候變化、厄爾尼諾現象等將打亂魚粉魚油產業的 正常週期。未來幾年,捕撈產量可能出現負增長。

波龍

全球對龍蝦的需求在不斷上漲,尤其是在中國。另外歐洲的需求也在穩定增加。尤其當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CFTA)生效時,加拿大對歐盟的出口可能會獲得貿易優勢。

美國龍蝦出口加量趨勢圖

2017年緬因州龍蝦季節的前景很好。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將被視為緬因州龍蝦最有前途的市場。另一方便加拿大艾德華王子島(PEI)龍蝦漁民擔心加拿大龍蝦規則變化太快。最近,在漁區25號,最小的甲殼長度由72變到77毫米。這一點尤其令人擔憂,因為那裡的龍蝦業已經為小型龍蝦開發了一個市場。

加拿大龍蝦出口價量趨勢圖

近期加拿大與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CETA)對美國龍蝦出口商來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當協議生效時,加拿大的出口商將不必支付任何歐盟的進口關稅,而美國與歐盟沒有這樣的自由貿易協定。該協議將為歐盟消費者節省約1.00歐元每磅的價格,從而使加拿大龍蝦處於優勢競爭地位。

近年來,美國與加拿大龍蝦競爭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對於另一重要消費市場——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龍蝦出口商行銷衝突並不明顯。加拿大龍蝦消費主要集中在北歐國家,而美國龍蝦則側重於南歐國家,如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那裡的物價往往比北方低。

近年來,美國與加拿大龍蝦競爭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對於另一重要消費市場——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龍蝦出口商行銷衝突並不明顯。加拿大龍蝦消費主要集中在北歐國家,而美國龍蝦則側重於南歐國家,如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那裡的物價往往比北方低。

中國

中國對龍蝦的需求正在增長。在中國,活龍蝦一直是首選的產品形式,今年第一季度進口從2016年的5800噸增加到2017年的6700噸(+ 15.5%)。尤其是冰鮮及鮮活龍蝦更為受歡迎。就像北美龍蝦出口商一樣,熱帶龍蝦出口商正尋求中國的新業務。巴哈馬龍蝦出口商希望在耶誕節前獲准向中國出口活龍蝦。

與2016年同期相比,全球進口鮮活龍蝦在今年前三個月出現了下降。總規模達18800噸,去年為20600噸(- 8.7%)。最大的進口商是美國(6900噸)、中國(7400噸)。相比之下,進口冷凍龍蝦的穩定度略高,在今年第一季度約為7100噸至8700噸。

美國東北部寒冷的天氣導致了春季龍蝦的短缺,導致龍蝦價格飛漲。儘管供應仍處於低水準,但在復活節後價格已經開始軟化。復活節後的需求通常會減弱,今年也是如此。

黑線鱈

由於挪威和俄羅斯漁船的捕撈量偏低,大西洋真鱈和黑線鱈價格紛紛上漲。而且因為這兩種魚在2018年的配額均有下降,因此價格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高位運行。近期因供應緊缺,兩去挪威北極鱈魚(也稱大西洋真鱈)和兩去黑線鱈價格漲勢比較猛,而且2018年這兩種魚的在巴倫支海海域的配額均下降了13%,所以高價態勢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

據統計,截至2017年第45周(11月5日-11日),挪威漁船共捕撈到北極鱈魚367,544噸,剩餘配額46,863噸,去年同期捕撈量為361,677噸;捕撈到黑線鱈共計98,040噸,剩餘配額30,295噸,去年同期捕撈量為97,032噸。

一家挪威的捕撈公司表示,近兩年來北極鱈魚和黑線鱈捕撈愈發不容易,沒有了2013-2015年的大爆發,所以今年的捕撈配額很可能會延續到2018年才能完成,2018年,巴倫支海海域的北極鱈魚配額下降至775,000噸,黑線鱈配額降至233,000噸,降幅均達到13%。

鯡魚

北海的鯡魚捕撈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規格很小,而且脂肪含量很低因此市面價格並不高。

冰島已經建議將2018年的配額增加到49.1萬噸。挪威的鯡魚漁民表示,到目前為止,漁獲量不佳而且從2016年的價格下降了50%。然而,他們預計,從尺寸和脂肪含量(Fiskeribladet)來說,北方巴倫支海的鯡魚品質會更好。

據Noredea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剩餘時間裡,鯡魚市場的價格將會很低。去年,鯡魚的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但今年它們明顯下降,原因有幾個。首先是成交量增加,這自然會推低價格。而且,今年到目前為止,鯡魚的數量很少,脂肪含量也很低。此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鯡魚市場——俄羅斯聯邦,已經關閉了主要的鯡魚供應商(挪威、冰島、歐盟)。更重要的是,奈及利亞正飽受原油價格低廉之苦,並因此實施嚴格的進口配額以節省硬通貨,綜合以上原因,未來幾個月鯡魚市場並不樂觀。

大西洋鯖魚

在鯖魚市場上,大西洋鯖魚的價格很高,因此非洲買家轉向更便宜的太平洋鯖魚。近年來澳大利亞已鯖魚配額增長驚人,從2600噸提高到12100噸。

與此同時冰島也增加了2017年的鯖魚配額,從2016年的147800噸增加到今年的168400噸,增加了14%。歐盟對鯖魚的配額在2017年之前增加了17.6%,至505500噸。

對於鯖魚來說,奈及利亞是一個很有趣的市場,海產進出口並不是為了滿足需求而是為了均衡國內赤字。因此進口限制和監管方面,其准入條件很高。英國觀察人士預計,2017年至2018年,奈及利亞的進口配額將保持嚴格。人們普遍認為,奈及利亞正利用進口限制來平衡低油價導致的貿易赤字。因此,奈及利亞的其他進口商品出現了通貨的短缺,這也影響了進口鯖魚的貿易量。

挪威鯖魚出口價量趨勢圖

在一些非洲市場,大西洋鯖魚被太平洋鯖魚取代。原因很簡單,歐洲鯖魚太貴了。2016年,挪威冷凍鯖魚價格為每噸1500美元,高於2015年每噸的1300美元。

最近,挪威和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正常化不斷推進兩國間的海鮮貿易。在2017年的前5個月,挪威向中國出口的冷凍鯖魚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價格走勢良好。但是在前五個月,挪威的鯖魚出口下降了41.6%,對韓國的出口也下降了41.6%。眾所周知,中國進口鯖魚用於加工和再出口,主要消費市場是日本和韓國,因此挪威對日韓出口的下降很大一部分被中國所取代。

法羅群島並沒有被俄羅斯的禁運條例所影響,自2013年以來,這個島國向俄羅斯聯邦的鯖魚遠洋出口持續增加。從2013年到2016年,從法羅群島到俄羅斯聯邦的鯖魚出口增長了215個百分點。

中國的冷凍鯖魚的出口正在增加。在2017年前三個月,出口大幅增長了110%,達到105400噸。該產品的主要市場是印尼(占總數的27%)、菲律賓(占總數的23%)和泰國(占總數的1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