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藏的西藏阿裡古老王朝的往事

一、岡仁波齊

第二天早上九點, 我在神山腳下的小鎮塔欽醒來。 這裡海拔有四千多米, 是我們整個行程中海拔最高的住宿點。 但是一路顛簸, 我似乎已經適應了高原氣候, 睡覺倒是越來越安穩, 只是不論怎樣的安穩, 都無法遏制醒來以後的疲憊, 依舊得依靠意志力才能離開被窩。

岡仁波齊位於西藏西南, 海拔6638米, 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 在它對面遙遙相望的就是喜馬拉雅山脈的納木那尼雪山, 兩者之間靜靜的躺著三大聖湖之首的瑪旁雍措和變幻莫測的鬼湖拉昂措。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被譽為神山之王, 它同時被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它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 但是她獨特的形狀和終年積雪的峰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格外耀眼。 正因為這座山的地位之高, 因此每年都會吸引很多信徒前來轉山。 據說朝聖者來此轉山一圈, 可洗盡一生罪孽。 而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一圈, 則可增加十二倍的功德, 相當於常年的十三圈。 轉山者需在海拔四千多到五千多的路上行走扣頭。 藏人一般一天可轉完一圈, 普通的遊客則需兩到三天才能完成一圈。

塔欽這個小鎮就在神山腳下, 這裡也成了轉山者和過往遊客的歇腳點。 小鎮不大, 到處都是賓館和飯店。 我們昨天傍晚到了以後,

轉了一圈, 發現很多賓館都已客滿, 最後找到一間還有單間的客棧。 看了看房間, 被子肯定是沒有換過的, 地毯積滿了塵土, 至於公用衛生間, 也是污濁不堪。 就這樣的條件, 住宿費並不便宜。 但是在高海拔的這裡, 已經別無選擇。 李哥說, 每到馬年轉山旺季, 這裡的住宿都會供不應求, 有的朝聖者甚至只能住帳篷。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 畢竟來到這裡的人多不是為了遊玩, 而是為了信仰。

“我們先去山上看看吧, 然後再吃飯。 ”李哥提議道。 在這個地方吃飯並不是什麼幸福的事情, 我們一致同意了他的建議。 李哥開著車, 沿著一條小路走上盤山路, 開始向著岡仁波齊進發。 沿途都是高山草地, 有許多的地洞遍佈其中,

時不時的能見到如兔子般碩大的土撥鼠露出頭來, 鑽來鑽去, 煞是可愛。

車行至一處有白塔的地方, 我們停了下來。 仰望岡仁波齊峰, 它獨自兀立在藍天下, 只是我們想更近的接近它, 因此下車繼續徒步往前走。

往前是一段急升的上坡路, 若在內地爬此坡也是要費一番勁的, 而此處的海拔已經有五千米了。 我走的格外緩慢, 這種高原爬坡的感覺, 又讓我想起了稻城亞丁爬山的歷程, 同時也回憶起了丁夏多客棧大叔當初對我的叮囑:“高原爬坡不要急, 慢慢走, 深呼吸, 走不動了就停下來休息。 ”這裡的海拔比亞丁還要高, 我依舊依著亞丁的調子在走, 慢慢前行, 走幾步就歇一下。

就這樣, 在經歷一段艱難的爬坡之後, 我和李哥終於來到山腳下, 我興奮的轉身, 朝著還在下麵的小夥伴激動的喊到:“我爬上來了!”

再轉身, 回頭仰望, 岡仁波齊就靜靜的矗立在眼前。 它形似一座金字塔, 峰頂被皚皚白雪覆蓋, 山身如一塊墨玉一般光滑陡峭, 只見裸露的黑色岩體, 不見鬆軟的泥土和植被。

從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和橫向的岩層凹槽構成了形似佛教卍字法印的徽記, 更為此山平添了一分神秘。 主峰之旁, 有一個形似梯形的山峰陪伴在側, 只是稍矮的峰頂只有零星白雪覆蓋, 更凸顯了主峰巍峨聖潔。 岡仁波齊雪山經常是雲霧繚繞, 很難一睹主峰真容, 我們今天運氣很好, 雖說也有一朵白雲繚繞其周圍, 但已經算是一睹其風采了。

李哥站在神山前, 對著山的方向祈禱著, 完了以後, 轉過身來對我說:“你也拜拜吧, 這山很靈的。 ”

“好。 ”我跪了下來, 對著岡仁波齊默念下心中的願望, 虔誠的拜了三拜。 只是不知道這神山之王, 是否有聽見我的心聲。

在我們停留的地方,還有一頂淺綠色的帳篷支在空地上,一個著深藍色外套,淺灰色帽子的男生正在做飯。我們走過去和他打了聲招呼。

“你是哪裡人啊?”我好奇的問道。

“四川的。”

“哇,從那麼遠的地方過來。你來這裡多久了?”

“幾個月了。”望著他曬得通紅的鼻頭,潔白的牙齒,想來確實也有一段時間了。

“那真是好久了。你來這裡是幹什麼啊?”

“轉山。”

“轉山不是在下面嗎?”

“下面我已經轉過了,這上面是內轉山。”

“真厲害。”我嘖嘖讚歎。

我望著他的諸多物資,問他怎麼弄上來的。他說有朋友開車送到下面,然後自己再背上來,一點一點的背,一趟背不完就背好幾趟。頓時我的心裡就充滿了欽佩之情。和他這樣的人比起來,我們只不過是過路人,而他,才是真正在路上的旅行者。

二、鬼斧神工

“我已經開發了一項新技能。”夏天坐在後座說道。

“什麼呀?”我好奇的問。

“用頭痛與否來判斷海拔高度了。”她似乎頗有些驕傲的樣子。

“哦?具體呢?”我接著問她。

“如果我頭痛,海拔就超過五千了。”

“是不是真這麼神奇啊?”我哈哈笑道。

我們的車此時正行駛在盤山公路之上,越往西去,兩邊的植被越來越稀疏,只能見到發黃的草杆在風中搖曳,一派淒涼的景象。

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了一陣之後,李哥笑著問:“來來,說說現在海拔多少?”

“超過五千了。”夏天自信的說道。

“厲害喲。”我看了下手機,此時的海拔已經是五千一百多了,而夏天並沒有看手機。

在這片廣袤大地馳騁,氣候越來越乾燥,呼吸之間,燥熱的氣息時時刺激著鼻腔。車窗前的陽光猛烈的照進來,雖然隔著玻璃,依然能感受到紫外線的兇猛。舔了舔乾裂的嘴唇,拿起水杯,大口的喝水,卻還是覺得乾渴感從未消散。

我們的車已經行駛了快三天了,但是此時依然還沒有走到西藏的最西邊。這著實給我帶來切身的震撼,我第一次體會到西藏之大,中國之大。在人潮洶湧的中國東部,高速發展的高鐵和飛機讓人覺得時空是如此的貼近,時時刻刻都能去到任何地方。而在這裡,荒涼的大地綿延在我們前行的時空裡,綺麗壯美,衝擊著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震撼的感覺。只有在這裡,我才能真正的體會自然的浩渺,也越發覺得自身的渺小。有機會踏上這片土地,實在是一件幸福而又奢侈的體驗。

在爬過一座高山以後,遠望前方,出現了綿延的雪山,雪山前方,隱約能見到一座座縱橫的土山。李哥特意開上一處高地,指著遠方的土山說,那裡就是紮達土林。我站在高山之上,遠眺眼前的一切,心裡默念著:“終於,可以見到了!”我已經熱切的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在來西藏之前,我就被紮達深深的吸引著,因為這裡有著自然界的奇觀-紮達土林,還有著千年未解的迷霧-古格王朝。

我們的車過了此行最後的一個檢查站,此時已經進入了紮達縣境內。再往前開一段路,我們在一處觀景台停了下來。

當真正來到紮達土林面前的時候,我再一次受到了巨大的撼動。遠望土林,層巒疊嶂,跌宕起伏,橫亙綿延數十公里,與四周的雪山交相輝映,甚是壯觀。而這一切,都是自然氣候鬼斧神工而成。土林是在乾旱的氣候條件下,在地質構造作用下持續抬升並受到強烈的物理風華、暴雨沖刷等而形成的一種獨特地貌。因此,一層層的山體之上,佈滿了縱橫的溝壑,而這些,恰恰是時間最好的記錄,一種永恆無聲的記錄。

在這壯觀景象面前,任何語言描述都稍顯蒼白無力。我站在數不清的的瑪尼堆之中,靜靜的望著眼前的景象,享受著眼前風光帶給我的震撼,也想像著歲月對這片土地一點一滴的改變。

三、王朝往事

在觀景台一陣停留之後,我們驅車往下而行。漸漸地,就進入到了土林地貌之中。剛剛遠觀的土林,就真切的出現在我們的身旁。車穿行在蜿蜒的公路上,望著窗外,醉藍的青空下,土黃色的山包連綿不絕,高低錯落的山土好似林木一般樹立在山體上,千姿百態,別有風情。近看和遠觀頗有不同,大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感。

車過紮達縣城,我們沒做停留。李哥說直接帶我們去看古格王朝遺址。前行的路上,突然有一條繩子攔在我們的車前。只見前車一陣停滯,車上的人從右方的一處小房子裡出來,繩子就放下了。李哥本想隨前車一闖而過,只是車至繩前,繩子一拉而起,頗為迅捷,他只得乖乖停車詢問。原來這裡就是古格王朝遺址收費處。在驚訝於如此原始簡單的攔車收費方式以後,我們只得乖乖掏錢買票。

交過錢後,我們朝著古格王朝遺址駛去。在路的左邊,有一大片河谷,蜿蜒的象泉河靜靜的在河谷中流淌。很難想像在這麼乾燥荒涼的地方,存有這麼一條河流,滋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其實想想,也正是有這條河流的緣故,古格王朝才能曾經在這裡生根發芽繼而發展壯大吧。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象雄國,王朝大約建立於西元九世紀,到十七世紀結束。這是一個吐蕃王室後裔在阿裡地區建立的地方政權,全盛時期其統治範圍遍及阿裡全境。它不僅是吐蕃政權的延續,而且佛教也在此立足傳播,因此其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古格王朝最神秘的地方在於,在它成熟燦爛的全盛時期,王朝卻幾乎在一夜之間突然徹底消失,但是無人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王朝雖已消失,但是其遺跡卻依然存留,沒有人去破壞它的建築和街道,現今依然能看到宗教寺廟的存在,這更增添了古格王朝的神秘感。

車行大概半小時後,我們望見一座山,山上有城堡似的建築存在,這裡就是王朝遺址了。我們下車,開始朝著山上走去。從山下望去,一座土質的城堡高高聳立在山頂,土黃的城體和周圍的土林完全融為一體,在藍天下熠熠生輝。

“你們要講解嗎?”驗票處的人問我們。

“怎麼收費?”

“二十塊錢一個講解耳麥。”

我們考慮了一下,拒絕了他的推薦。後來我們發現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所謂講解,就只是山下四間小寺廟的解說,而對遺址主體,完全沒有介紹。

過了驗票處,我們沿著臺階慢慢往上走。阿玉對寺廟很感興趣,跑去幾間開放的寺廟去參觀。在參觀完以後,她突然告訴我們,她不往上爬了,於是,只剩下我和夏天繼續氣喘吁吁的往上走去。誠然,高原之上,不論是爬山,還是爬城堡,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這些洞是幹嘛的?”夏天指著小徑旁的窯洞問道。

“肯定是住人的唄。”我篤定的答道。

“這些洞好矮啊。”

“所以曾經住這裡的人肯定也不高。”我開著玩笑。

這些窯洞確實是住人的,從下往上,等級越高的人住的地方也越高。這裡的建築分為三層,從上往下依次是王宮、寺廟和民居。建在山上的王宮擁有很強的防禦能力,整個王宮只有一條隧道可以通到山頂,而四周都是懸崖,因此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西元十七世紀的時候,古格王的弟弟發動了叛亂,勾結與古格同宗的達克拉王室攻打王宮,一場殘酷的戰爭在這裡爆發。由於易守難攻,叛軍日以繼夜的攻打並沒奏效,他們開始強迫古格的老百姓修建一座石樓,以便拿下王宮。修建石樓之時,老百姓飽受虐待,在下面淒苦的歌唱。山頂的國王聽到了,非常的難過,最後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他當然不能投降,只能從懸崖縱身一跳,自此,古格自然城破。

當然,這是一個傳說,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後人已無從得知。此時我們正拾級而上,往上就進入了傳說中的隧道,低矮狹窄,旁開有窗,陽光透過表單,照射進隧道中,帶來了光,也帶來一份神秘感。穿行在這深邃幽暗中,仿佛置身于時光的隧道,逐步向前。

在爬過一段長長的隧道,我們終於來到山頂。這裡有一幢修飾華麗的房子,紅磚白瓦,遍掛經幡,只是這個樣子,應該是後人修建的。真正的王室宮殿,只怕早已消散在歲月的流逝之中。

古格王朝統治下轄民眾有十萬之多,一場戰爭,是不可能讓這麼多人在一夜之間消失的。現今推測,古格文明消亡的主要原因還是生態環境的惡化。一路走來,我們的切身感受就是遺址一帶的荒漠化十分嚴重,但是在數百年前,這裡應該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綠洲景象,所以才能滋養廣袤的古格王朝和它的子民。但是,王朝隨著環境的惡化而消亡,它的子民又去了哪裡呢?如果是遷徙了,後裔應該會有記載。另外,還有諸如天災,瘟疫之類的推測,只是這些,都不足以讓一個燦爛的文明徹底消失。如今留給我們的,只能是歷史上一個未解的巨大謎團。

我站在山頂,俯視這一座曾經輝煌的城堡,拿起相機,拍下我見到的景象,腦海中浮現而出的,卻是千百年前,這裡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我仿佛看見象泉河旁的綠洲,王國的子民自由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他們耕種勞作,誦經念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這一切,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如今殘留在這裡的,只有一座空蕩蕩的王朝遺址,引後人無限遐思

四、又見星空

“晚上住哪裡?”參觀完古格遺址,我們開始往回走,李哥邊開車邊問道。

“去縣城住唄。”我不假思索。

“其實離這裡不遠有個小村子,當地藏民開的有家庭旅館,我們去那裡住吧。”

“那就先去看看吧。”

車子拐進路旁的一個小村子,我們在一處民居前停了下來。一扇朱紅色的大門虛掩著,上面還飄揚著一面五星紅旗。走進門口,發現這是一個藏式民居,有著一個小院子,幾間平房。院子的主人是一對藏族老夫妻,他們能說一些簡單的普通話。我們走進左手邊的房間看了看,幾張還算整潔的床鋪位於其間。在簡單的商討以後,我們決定今晚就住這裡了。

院子中央有一塊花圃,開滿了紅白相間的格桑花,還有不知名的小黃花,一下子就熱鬧了這寂靜的小院。花圃旁邊有一塊土地,院主人在這裡種了些蔬菜,在征得他們的同意以後,我們摘了些蘿蔔和土豆,準備自己做晚餐。

阿玉、夏天和李哥開始洗洗涮涮,切菜炒菜,我則悠閒的拿著相機晃蕩。

“我們都在幹活,你不做點事啊?”阿玉對我發難。

“我幫你們拍照啊。”我笑眯眯的說。

“一看你平常就是不幹活的人啦。”夏天也開始吐槽我。

我默不作聲,懶得去解釋了。

“吃完飯你洗碗吧。”看來她們一定要給我分配一項任務。

“好啊,沒問題。”

晚飯很簡單,就三個菜,炒雞蛋,蘿蔔湯,還有土豆炒牛肉。由於是高原的緣故,加上時間有限,犛牛肉比較硬,怎麼嚼都嚼不爛,只能湊合吃了。倒是清煮的蘿蔔湯,簡簡單單,清甜無比。藏族阿嫲主動給我們倒了酥油茶,不知道是不是自家特製的原因,她家的酥油茶喝下去沒有油膩的味道,反倒是有清淡的口感。興許是明天就回去了的緣故,李哥和阿玉開了瓶白酒來喝,小酌的二人喊我和夏天也喝點。從沒有過高原飲酒經驗的我倆,連連擺手拒絕了他們。

吃過晚飯,收拾完畢,天已經黑了。夏天在院子裡抬頭看了看,有些失望的說道:“這裡的星星都不多,也不亮,都看不到銀河。”

“因為這院子裡有燈光,你走出去看,去沒燈的地方,肯定能看到銀河。”

我們拿著相機和三腳架,走出了院子,沿著寂靜的道路走到一處空地,這裡沒有路燈照耀,抬頭望去,漫天的星河在幽靜的夜空閃爍,銀河橫貫我們頭頂,仿佛伸手就能觸碰。這個地區大氣通透,又適值晴天,在這人煙稀少之地,我們終於再次見到了這顆星球最美麗的夜空。

抬頭仰望這似流螢閃爍的穹頂,看到的,仿佛是亙古洪荒的宇宙深處。是不是在幾千光年之外,那顆耀眼的星星之旁,也存在這一個智慧的文明?那一閃一閃的光芒,是否是三體人對我們發出的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現在出現在我眼前的光芒,已是數萬年之前的存在,而宇宙星河,時移世易,滄海桑田,它跨越了萬千星座,才來到我的眼中。終歸,人是宇宙間渺小的存在,人的一生更是彈指一揮間,白駒過隙爾。

是的,在西藏的星空下,我才能感受到寰宇的浩瀚無盡,自身的微弱渺小。

就像你我,終是塵世間的一粒砂,浪濤中的一滴水,厚土裡的一抹塵。

在我們停留的地方,還有一頂淺綠色的帳篷支在空地上,一個著深藍色外套,淺灰色帽子的男生正在做飯。我們走過去和他打了聲招呼。

“你是哪裡人啊?”我好奇的問道。

“四川的。”

“哇,從那麼遠的地方過來。你來這裡多久了?”

“幾個月了。”望著他曬得通紅的鼻頭,潔白的牙齒,想來確實也有一段時間了。

“那真是好久了。你來這裡是幹什麼啊?”

“轉山。”

“轉山不是在下面嗎?”

“下面我已經轉過了,這上面是內轉山。”

“真厲害。”我嘖嘖讚歎。

我望著他的諸多物資,問他怎麼弄上來的。他說有朋友開車送到下面,然後自己再背上來,一點一點的背,一趟背不完就背好幾趟。頓時我的心裡就充滿了欽佩之情。和他這樣的人比起來,我們只不過是過路人,而他,才是真正在路上的旅行者。

二、鬼斧神工

“我已經開發了一項新技能。”夏天坐在後座說道。

“什麼呀?”我好奇的問。

“用頭痛與否來判斷海拔高度了。”她似乎頗有些驕傲的樣子。

“哦?具體呢?”我接著問她。

“如果我頭痛,海拔就超過五千了。”

“是不是真這麼神奇啊?”我哈哈笑道。

我們的車此時正行駛在盤山公路之上,越往西去,兩邊的植被越來越稀疏,只能見到發黃的草杆在風中搖曳,一派淒涼的景象。

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了一陣之後,李哥笑著問:“來來,說說現在海拔多少?”

“超過五千了。”夏天自信的說道。

“厲害喲。”我看了下手機,此時的海拔已經是五千一百多了,而夏天並沒有看手機。

在這片廣袤大地馳騁,氣候越來越乾燥,呼吸之間,燥熱的氣息時時刺激著鼻腔。車窗前的陽光猛烈的照進來,雖然隔著玻璃,依然能感受到紫外線的兇猛。舔了舔乾裂的嘴唇,拿起水杯,大口的喝水,卻還是覺得乾渴感從未消散。

我們的車已經行駛了快三天了,但是此時依然還沒有走到西藏的最西邊。這著實給我帶來切身的震撼,我第一次體會到西藏之大,中國之大。在人潮洶湧的中國東部,高速發展的高鐵和飛機讓人覺得時空是如此的貼近,時時刻刻都能去到任何地方。而在這裡,荒涼的大地綿延在我們前行的時空裡,綺麗壯美,衝擊著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震撼的感覺。只有在這裡,我才能真正的體會自然的浩渺,也越發覺得自身的渺小。有機會踏上這片土地,實在是一件幸福而又奢侈的體驗。

在爬過一座高山以後,遠望前方,出現了綿延的雪山,雪山前方,隱約能見到一座座縱橫的土山。李哥特意開上一處高地,指著遠方的土山說,那裡就是紮達土林。我站在高山之上,遠眺眼前的一切,心裡默念著:“終於,可以見到了!”我已經熱切的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在來西藏之前,我就被紮達深深的吸引著,因為這裡有著自然界的奇觀-紮達土林,還有著千年未解的迷霧-古格王朝。

我們的車過了此行最後的一個檢查站,此時已經進入了紮達縣境內。再往前開一段路,我們在一處觀景台停了下來。

當真正來到紮達土林面前的時候,我再一次受到了巨大的撼動。遠望土林,層巒疊嶂,跌宕起伏,橫亙綿延數十公里,與四周的雪山交相輝映,甚是壯觀。而這一切,都是自然氣候鬼斧神工而成。土林是在乾旱的氣候條件下,在地質構造作用下持續抬升並受到強烈的物理風華、暴雨沖刷等而形成的一種獨特地貌。因此,一層層的山體之上,佈滿了縱橫的溝壑,而這些,恰恰是時間最好的記錄,一種永恆無聲的記錄。

在這壯觀景象面前,任何語言描述都稍顯蒼白無力。我站在數不清的的瑪尼堆之中,靜靜的望著眼前的景象,享受著眼前風光帶給我的震撼,也想像著歲月對這片土地一點一滴的改變。

三、王朝往事

在觀景台一陣停留之後,我們驅車往下而行。漸漸地,就進入到了土林地貌之中。剛剛遠觀的土林,就真切的出現在我們的身旁。車穿行在蜿蜒的公路上,望著窗外,醉藍的青空下,土黃色的山包連綿不絕,高低錯落的山土好似林木一般樹立在山體上,千姿百態,別有風情。近看和遠觀頗有不同,大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感。

車過紮達縣城,我們沒做停留。李哥說直接帶我們去看古格王朝遺址。前行的路上,突然有一條繩子攔在我們的車前。只見前車一陣停滯,車上的人從右方的一處小房子裡出來,繩子就放下了。李哥本想隨前車一闖而過,只是車至繩前,繩子一拉而起,頗為迅捷,他只得乖乖停車詢問。原來這裡就是古格王朝遺址收費處。在驚訝於如此原始簡單的攔車收費方式以後,我們只得乖乖掏錢買票。

交過錢後,我們朝著古格王朝遺址駛去。在路的左邊,有一大片河谷,蜿蜒的象泉河靜靜的在河谷中流淌。很難想像在這麼乾燥荒涼的地方,存有這麼一條河流,滋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其實想想,也正是有這條河流的緣故,古格王朝才能曾經在這裡生根發芽繼而發展壯大吧。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象雄國,王朝大約建立於西元九世紀,到十七世紀結束。這是一個吐蕃王室後裔在阿裡地區建立的地方政權,全盛時期其統治範圍遍及阿裡全境。它不僅是吐蕃政權的延續,而且佛教也在此立足傳播,因此其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古格王朝最神秘的地方在於,在它成熟燦爛的全盛時期,王朝卻幾乎在一夜之間突然徹底消失,但是無人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王朝雖已消失,但是其遺跡卻依然存留,沒有人去破壞它的建築和街道,現今依然能看到宗教寺廟的存在,這更增添了古格王朝的神秘感。

車行大概半小時後,我們望見一座山,山上有城堡似的建築存在,這裡就是王朝遺址了。我們下車,開始朝著山上走去。從山下望去,一座土質的城堡高高聳立在山頂,土黃的城體和周圍的土林完全融為一體,在藍天下熠熠生輝。

“你們要講解嗎?”驗票處的人問我們。

“怎麼收費?”

“二十塊錢一個講解耳麥。”

我們考慮了一下,拒絕了他的推薦。後來我們發現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所謂講解,就只是山下四間小寺廟的解說,而對遺址主體,完全沒有介紹。

過了驗票處,我們沿著臺階慢慢往上走。阿玉對寺廟很感興趣,跑去幾間開放的寺廟去參觀。在參觀完以後,她突然告訴我們,她不往上爬了,於是,只剩下我和夏天繼續氣喘吁吁的往上走去。誠然,高原之上,不論是爬山,還是爬城堡,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這些洞是幹嘛的?”夏天指著小徑旁的窯洞問道。

“肯定是住人的唄。”我篤定的答道。

“這些洞好矮啊。”

“所以曾經住這裡的人肯定也不高。”我開著玩笑。

這些窯洞確實是住人的,從下往上,等級越高的人住的地方也越高。這裡的建築分為三層,從上往下依次是王宮、寺廟和民居。建在山上的王宮擁有很強的防禦能力,整個王宮只有一條隧道可以通到山頂,而四周都是懸崖,因此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西元十七世紀的時候,古格王的弟弟發動了叛亂,勾結與古格同宗的達克拉王室攻打王宮,一場殘酷的戰爭在這裡爆發。由於易守難攻,叛軍日以繼夜的攻打並沒奏效,他們開始強迫古格的老百姓修建一座石樓,以便拿下王宮。修建石樓之時,老百姓飽受虐待,在下面淒苦的歌唱。山頂的國王聽到了,非常的難過,最後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他當然不能投降,只能從懸崖縱身一跳,自此,古格自然城破。

當然,這是一個傳說,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後人已無從得知。此時我們正拾級而上,往上就進入了傳說中的隧道,低矮狹窄,旁開有窗,陽光透過表單,照射進隧道中,帶來了光,也帶來一份神秘感。穿行在這深邃幽暗中,仿佛置身于時光的隧道,逐步向前。

在爬過一段長長的隧道,我們終於來到山頂。這裡有一幢修飾華麗的房子,紅磚白瓦,遍掛經幡,只是這個樣子,應該是後人修建的。真正的王室宮殿,只怕早已消散在歲月的流逝之中。

古格王朝統治下轄民眾有十萬之多,一場戰爭,是不可能讓這麼多人在一夜之間消失的。現今推測,古格文明消亡的主要原因還是生態環境的惡化。一路走來,我們的切身感受就是遺址一帶的荒漠化十分嚴重,但是在數百年前,這裡應該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綠洲景象,所以才能滋養廣袤的古格王朝和它的子民。但是,王朝隨著環境的惡化而消亡,它的子民又去了哪裡呢?如果是遷徙了,後裔應該會有記載。另外,還有諸如天災,瘟疫之類的推測,只是這些,都不足以讓一個燦爛的文明徹底消失。如今留給我們的,只能是歷史上一個未解的巨大謎團。

我站在山頂,俯視這一座曾經輝煌的城堡,拿起相機,拍下我見到的景象,腦海中浮現而出的,卻是千百年前,這裡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我仿佛看見象泉河旁的綠洲,王國的子民自由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他們耕種勞作,誦經念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這一切,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如今殘留在這裡的,只有一座空蕩蕩的王朝遺址,引後人無限遐思

四、又見星空

“晚上住哪裡?”參觀完古格遺址,我們開始往回走,李哥邊開車邊問道。

“去縣城住唄。”我不假思索。

“其實離這裡不遠有個小村子,當地藏民開的有家庭旅館,我們去那裡住吧。”

“那就先去看看吧。”

車子拐進路旁的一個小村子,我們在一處民居前停了下來。一扇朱紅色的大門虛掩著,上面還飄揚著一面五星紅旗。走進門口,發現這是一個藏式民居,有著一個小院子,幾間平房。院子的主人是一對藏族老夫妻,他們能說一些簡單的普通話。我們走進左手邊的房間看了看,幾張還算整潔的床鋪位於其間。在簡單的商討以後,我們決定今晚就住這裡了。

院子中央有一塊花圃,開滿了紅白相間的格桑花,還有不知名的小黃花,一下子就熱鬧了這寂靜的小院。花圃旁邊有一塊土地,院主人在這裡種了些蔬菜,在征得他們的同意以後,我們摘了些蘿蔔和土豆,準備自己做晚餐。

阿玉、夏天和李哥開始洗洗涮涮,切菜炒菜,我則悠閒的拿著相機晃蕩。

“我們都在幹活,你不做點事啊?”阿玉對我發難。

“我幫你們拍照啊。”我笑眯眯的說。

“一看你平常就是不幹活的人啦。”夏天也開始吐槽我。

我默不作聲,懶得去解釋了。

“吃完飯你洗碗吧。”看來她們一定要給我分配一項任務。

“好啊,沒問題。”

晚飯很簡單,就三個菜,炒雞蛋,蘿蔔湯,還有土豆炒牛肉。由於是高原的緣故,加上時間有限,犛牛肉比較硬,怎麼嚼都嚼不爛,只能湊合吃了。倒是清煮的蘿蔔湯,簡簡單單,清甜無比。藏族阿嫲主動給我們倒了酥油茶,不知道是不是自家特製的原因,她家的酥油茶喝下去沒有油膩的味道,反倒是有清淡的口感。興許是明天就回去了的緣故,李哥和阿玉開了瓶白酒來喝,小酌的二人喊我和夏天也喝點。從沒有過高原飲酒經驗的我倆,連連擺手拒絕了他們。

吃過晚飯,收拾完畢,天已經黑了。夏天在院子裡抬頭看了看,有些失望的說道:“這裡的星星都不多,也不亮,都看不到銀河。”

“因為這院子裡有燈光,你走出去看,去沒燈的地方,肯定能看到銀河。”

我們拿著相機和三腳架,走出了院子,沿著寂靜的道路走到一處空地,這裡沒有路燈照耀,抬頭望去,漫天的星河在幽靜的夜空閃爍,銀河橫貫我們頭頂,仿佛伸手就能觸碰。這個地區大氣通透,又適值晴天,在這人煙稀少之地,我們終於再次見到了這顆星球最美麗的夜空。

抬頭仰望這似流螢閃爍的穹頂,看到的,仿佛是亙古洪荒的宇宙深處。是不是在幾千光年之外,那顆耀眼的星星之旁,也存在這一個智慧的文明?那一閃一閃的光芒,是否是三體人對我們發出的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現在出現在我眼前的光芒,已是數萬年之前的存在,而宇宙星河,時移世易,滄海桑田,它跨越了萬千星座,才來到我的眼中。終歸,人是宇宙間渺小的存在,人的一生更是彈指一揮間,白駒過隙爾。

是的,在西藏的星空下,我才能感受到寰宇的浩瀚無盡,自身的微弱渺小。

就像你我,終是塵世間的一粒砂,浪濤中的一滴水,厚土裡的一抹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