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痛經,這些穴位不理想的話,試試另外兩個

穴位外治臨證瑣談之——痛經

從臟腑辨證的角度看, 痛經主要與肝脾腎有關, 因此常規的針灸方法是取關元、三陰交、血海等足三陰經和任脈穴位。

筆者在臨床中發現, 當痛經發作時, 針刺上述穴位的即刻止痛效果並不理想。

之後又反復思考痛經的治法, 筆者認為, 痛經的病位在胞宮, 即女子胞。 女子胞為奇恒之腑之一, 因為沖脈、任脈、督脈皆起於胞中, 所以本病的治療也離不開沖、任、督脈。 治肝脾腎三髒雖能起效但遠不如調節沖任督脈而直接作用于胞宮而效顯。 故臨證多用十七椎或神闕穴治療, 療效頗佳。

如1985年筆者大學畢業後留學院針灸教研室任教, 並擔任了第一屆針灸專業本科班的輔導員, 當年正好招收了第一屆中醫少年班。

筆者辦公室兼宿舍和學生在一層樓上, 有一女生患痛經, 知我是針灸老師, 請我針灸, 這也是筆者治的第一位痛經者。

先按常規針灸處方為其針關元、三陰交、血海等穴, 留針30min, 疼痛未見明顯減輕。 起針後本想再為其針八髎等穴, 但無明顯壓痛點, 反而在十七椎壓痛非常明顯, 先用拇指按壓了不到1min, 疼痛已基本消失, 繼針此穴, 針後疼痛消失。

之後又治幾例痛經, 也是針關元、三陰交等穴都未能即刻止痛, 唯針按壓針刺十七椎疼痛立止。 20多年來, 凡遇痛經, 恒用十七椎先按壓後針刺, 多能即刻獲效。 在針刺十七椎穴時, 也可加刺承山穴, 用3寸毫針向上斜刺, 起針後可在十七椎處拔罐5min~10min, 效果更好。

十七椎在第五腰椎棘突下,

雖是經外奇穴, 但在督脈循行線上, 針之取效, 與督脈為陽脈之海, 又起於胞中有關, 對於寒凝血瘀的痛經, 用之最宜。 痛經多為腹痛, 腹部屬陰, 十七椎在腰骶部, 腰骶部屬陽, 所以十七椎治痛經也屬“從陽引陰”, “陰病治陽”。

神闕穴治療痛經療效也頗佳, 筆者曾指導兩位碩士研究生完成了碩士課題。 在整理臍療文獻的過程中, 發現臍療治療痛經的效果較好, 便讓研究生馬玉俠在山東省濱州市中醫婦科研究所所長、婦科名醫鄭其國主任醫師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下, 用隔藥灸臍法治療原發性痛經作為其研究課題, 結果治療30例, 有效率達100%, 此成果獲濱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後在天津市把處方製成了巴布貼, 由研究生呂慶超先對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的女大學生進行了痛經患病的調查,

後又將志願者分為針刺組、隔藥灸臍組、巴布膏貼臍組分別給予免費治療, 後進行療效觀察, 並對治療前後血液流變學、雌孕激素等做了檢測, 發現巴布膏也有較好的止痛效果, 但少數人貼後有局部皮膚過敏的現象, 值得進一步研究。

從理論上講, 神闕穴可以通治一切婦科病症。 為什麼呢?婦科病的基本病機是沖任督帶4條經脈的損傷, 而肚臍——神闕穴就直接與4脈相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