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養生|食療雖好,但有這些症狀的人萬萬不能用!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點中藥調理身體, 什麼三七、枸杞、阿膠、紅棗都是耳熟能詳的“補品”。

這些“補品”雖然確實都是好東西, 但是不適合的人吃了也許就成了傷身的“毒藥”:歷史上, 咸豐皇帝就因為吃了不適合自己的鹿血, 而命喪黃泉的。

因此, 再好的藥食, 也要適合自己才能吃!下面我們就為大家梳理一下常見, 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1

紅棗再好, 4類人千萬不能吃

一日吃仨棗, 一輩子不顯老。 大棗性味甘溫, 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但是, 有些人用大棗進補, 有時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 甚至還會幫倒忙。

1.痰濕偏盛者:這樣的人常表現為舌苔厚膩、口甜或口中發膩、食欲不振, 平時常感覺胃部脹滿, 嚴重者會伴有頭暈、噁心、嘔吐、眼瞼及面部浮腫等症狀。

大棗的滋膩之性容易助濕, 使得痰濕停留在體內難以清除, 進而加重上述不適。 這種體質的人更適合吃薏仁、紅小豆、山藥、絲瓜等健脾利濕的食物。

2.容易上火的人:這類人體質偏熱, 經常出現便秘、口臭、咽喉牙齦腫痛等上火症狀, 而大棗性味甘溫, 偏于溫補, 若大量食用, 猶如火上澆油。

3.感冒初期患者:感冒初期, 入侵人體的風寒或者風熱之邪正盛, 若此時食用大棗,

其黏膩的性質常常會導致邪氣滯留, 造成“閉門留寇”的後果, 使得體內的病邪難以驅除, 不利於恢復。

4.糖尿病患者:大棗含糖量較多, 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 病情加重。 因此, 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大棗。

2

三七好處多, 但不是人人皆宜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等功效, 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咯血、便血、跌撲腫痛等。

被李時珍稱為“金不換”, 在清代藥學《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 三七補血第一, 故稱人參三七, 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三七可以抗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 從這一角度看, 的確有預防心腦血管、外周血管疾病的作用。

近年來, 很多人將三七作為藥膳服用, 比如三七配人參用以平穩血壓、降低血脂;或用三七燉雞用以補益氣血。

但三七治療疾病也好、作為藥膳也好, 並不是人人皆宜。

1、區分三七和土三七:三七是名貴藥材, 土三七則有一定毒性。 誤服土三七會出現乏力、嘔吐、食欲不振現象, 嚴重時還會引起肝損傷, 或危及生命。

2、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

3、經期及孕婦, 建議停止食用:因為三七有活血的作用, 經期服用可能會引起出血過多。

孕婦服用則可能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產後則可以適當使用三七進行補血活血。

4、10歲以下兒童不宜食用。

5、感冒或易過敏的患者不宜食用。

6、服用其他藥品時需停用。

7、科學服用:根據病情和用藥控制用量, 三七粉每人每天不要超過8g, 一次不要超過5克, 外用止血除外。

此外, 少數患者服用三七及三七製劑後可能出現口幹、頭昏、失眠、噁心、嘔吐, 有出血傾向(痰中帶血, 鼻、牙齦出血, 月經過多), 甚至誘發食管炎、過敏性藥疹、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紫癜等, 這時應馬上就醫, 密切觀察。

3

枸杞:血壓高者不宜吃

枸杞有養陰補血、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 詩人陸游老年時兩眼昏花,就常吃枸杞,還留下“雪霽茅堂鐘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的詩句。

一些人家裡常備枸杞,用來泡水、煮粥,甚至每天都幹嚼幾顆。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枸杞。

枸杞滋補的同時有溫熱身體的效果,所以體內有濕熱及痰濕中阻的人,表現為高血壓、性情急躁愛發脾氣、平日裡大量吃肉而滿面紅光的人,以及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都最好別吃,否則不但達不到養生效果,還可能加重病情。

其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在炎熱的夏季不宜吃枸杞,否則會出現食欲下降、胃脘滿悶或吐酸水等現象。

另外,枸杞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服用。

枸杞的最佳吃法是生吃,就是將枸杞用流水沖洗乾淨後放在嘴裡幹嚼,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吸收得更加充分。提醒大家,用枸杞保健需要常期少量吃,不可一次大量食用,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比較合適,治療用可增加到30克。

4

人參:常失眠者不適合吃

人參是百草之王。能強心,保護心肌,調節血壓、血脂和血糖,調節神經系統,提高記憶力。

人參的正確用法:從小劑量開始服用,慢慢增加,每天2~3克切片含服,讓有效成分慢慢溶解在唾液中,最後連藥渣一道吃下去。還可泡水、泡酒喝,研成粉末吃。

本身有失眠、神經衰弱、精神疾患、血壓高、腎功能不全的人不適合服用,以免加重症狀。

有胃腸疾病、結石的病人應慎用或遵醫囑少量服用;

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一般不主張服用人參,如果確實氣虛,可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

人參吃過量會導致“人參濫用綜合征”,出現神經興奮、失眠、血壓升高等症狀,也有人表現為抑鬱、食欲減退、血壓過低、過敏等。

5

海參:脾虛便秘者不宜吃

中醫認為海參是溫性食物,能夠補腎益精,養血潤燥。海參的蛋白質易於吸收、消化,很適合身體虛弱的老人、術後患者。

一般來說,陽氣虛弱者,在冬季變現為手足冰涼、夜尿頻多等,適當進補可祛除寒氣、增強體質。

兒童屬純陽之體,不宜吃海參進補,只能偶爾作為食物吃,

另外,脾胃虛弱、痰多便秘者,口腔潰瘍或肝火旺者也不能吃。

有海鮮過敏史或皮膚病的人,更應謹慎。

6

蜂蜜:三種人不適合喝

蜂蜜甜味可口營養豐富,常服臉色紅潤、解除疲勞、滋陰壯陽、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內服可治療心、肝、脾、腎、肺、腸等器官疾病。外用可治療燙傷、凍傷以及滋潤皮膚。

未滿一歲的嬰兒不宜吃蜂蜜。嬰兒胃腸功能較弱,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於6個月的嬰兒,使用蜂蜜可能引起中毒,症狀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減退。

1歲以上的嬰幼兒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與大人相比要適當減少。

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別明顯。從這一點來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肝硬化患者不能喝蜂蜜。一般來說乙肝患者非常適宜喝蜂蜜,因為蜂蜜提供的單糖不需要肝臟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臟的負擔,但是肝硬化患者卻不能喝蜂蜜,因為會加重肝臟的纖維化。

7

西洋參:容易水腫的不宜吃

西洋參雖然適用人群很廣,但如果藥不對症,也會起到反作用。

中醫認為,西洋參屬於涼藥,宜補氣養陰。如果身體有熱症,比如口幹煩躁、手心發熱、臉色發紅、身體經常疲乏無力,使用西洋參類補品可以達到調養的目的。

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腫等狀態時,就應避免服用西洋參,否則就會加重病情。另外,一些胃寒濕者也不宜服用。

西洋參不利於濕症,服用時還要考慮季節性。春天和夏天氣候偏幹,比較適合服用西洋參,不宜服用人參或紅參;而秋、冬季節更適宜服用人參。

相對於人參,西洋參的補氣作用溫和許多,也不似人參溫燥,所以對量上沒有特別的要求。每天含4~6片,相當於生藥不超過5g,一般不會產生副作用。在吃法上,要注意最好不與濃茶或咖啡一起服用,以免減輕功效。

8

阿膠:感冒咳嗽應停用

阿膠作為傳統中藥,有滋陰補血、安胎的作用,可治療血虛、虛勞咳嗽、吐血、便血、婦女月經不調等,對虛勞貧血、咯血、胎產崩漏等症有良好療效。

阿膠雖好,但也不能亂吃。一般每天3~10克為宜,如果患有感冒、咳嗽、腹瀉等病或月經來潮時,應停服阿膠,待病癒或經停後繼續服用。

濕熱、脾虛人群,以及面紅、煩躁、腫脹、腹痛、便秘、尿少而深黃的人群,在調理的方劑裡面不適合使用阿膠。

阿膠滋膩,脾虛者消化功能不好,一般不建議吃,以免加重症狀。

9

薏米雖好,三類人不能吃

薏米營養豐富,祛濕效果一流,被譽為“生命健康之友”。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適用量:每餐50-100克。

薏米性寒,長期食用會讓虛寒體質的人身體又愈加冷虛,導致體質偏弱,經期月經不調等問題出現。

備孕的人和孕婦不要吃,否則很容易導致胎兒流產。

10

六味地黃丸:陽虛不宜吃

說起六味地黃丸,很多人把它當成補腎壯陽的補藥用來常年進補,一旦覺得有點腰酸背痛,就認為自己腎不好,有事沒事就吃幾瓶六味地黃丸補一補。

六味地黃丸只適合陰虛患者,並不適合氣虛、陽虛的患者。

腎陰不足的人,通常伴有口乾舌燥總想喝水,同時還有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失眠心煩、睡覺出汗、手足心熱、腦空耳鳴等症狀才行。

如果是年輕人或者肝脾濕熱、肺熱的人服用六味地黃丸,不但會加重濕熱,還會導致口舌生瘡、小便發黃等現象,還可能越補身體越不適,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無為廣電融媒體中心出品

詩人陸游老年時兩眼昏花,就常吃枸杞,還留下“雪霽茅堂鐘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的詩句。

一些人家裡常備枸杞,用來泡水、煮粥,甚至每天都幹嚼幾顆。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枸杞。

枸杞滋補的同時有溫熱身體的效果,所以體內有濕熱及痰濕中阻的人,表現為高血壓、性情急躁愛發脾氣、平日裡大量吃肉而滿面紅光的人,以及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都最好別吃,否則不但達不到養生效果,還可能加重病情。

其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在炎熱的夏季不宜吃枸杞,否則會出現食欲下降、胃脘滿悶或吐酸水等現象。

另外,枸杞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服用。

枸杞的最佳吃法是生吃,就是將枸杞用流水沖洗乾淨後放在嘴裡幹嚼,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吸收得更加充分。提醒大家,用枸杞保健需要常期少量吃,不可一次大量食用,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比較合適,治療用可增加到30克。

4

人參:常失眠者不適合吃

人參是百草之王。能強心,保護心肌,調節血壓、血脂和血糖,調節神經系統,提高記憶力。

人參的正確用法:從小劑量開始服用,慢慢增加,每天2~3克切片含服,讓有效成分慢慢溶解在唾液中,最後連藥渣一道吃下去。還可泡水、泡酒喝,研成粉末吃。

本身有失眠、神經衰弱、精神疾患、血壓高、腎功能不全的人不適合服用,以免加重症狀。

有胃腸疾病、結石的病人應慎用或遵醫囑少量服用;

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一般不主張服用人參,如果確實氣虛,可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

人參吃過量會導致“人參濫用綜合征”,出現神經興奮、失眠、血壓升高等症狀,也有人表現為抑鬱、食欲減退、血壓過低、過敏等。

5

海參:脾虛便秘者不宜吃

中醫認為海參是溫性食物,能夠補腎益精,養血潤燥。海參的蛋白質易於吸收、消化,很適合身體虛弱的老人、術後患者。

一般來說,陽氣虛弱者,在冬季變現為手足冰涼、夜尿頻多等,適當進補可祛除寒氣、增強體質。

兒童屬純陽之體,不宜吃海參進補,只能偶爾作為食物吃,

另外,脾胃虛弱、痰多便秘者,口腔潰瘍或肝火旺者也不能吃。

有海鮮過敏史或皮膚病的人,更應謹慎。

6

蜂蜜:三種人不適合喝

蜂蜜甜味可口營養豐富,常服臉色紅潤、解除疲勞、滋陰壯陽、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內服可治療心、肝、脾、腎、肺、腸等器官疾病。外用可治療燙傷、凍傷以及滋潤皮膚。

未滿一歲的嬰兒不宜吃蜂蜜。嬰兒胃腸功能較弱,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於6個月的嬰兒,使用蜂蜜可能引起中毒,症狀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減退。

1歲以上的嬰幼兒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與大人相比要適當減少。

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別明顯。從這一點來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肝硬化患者不能喝蜂蜜。一般來說乙肝患者非常適宜喝蜂蜜,因為蜂蜜提供的單糖不需要肝臟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臟的負擔,但是肝硬化患者卻不能喝蜂蜜,因為會加重肝臟的纖維化。

7

西洋參:容易水腫的不宜吃

西洋參雖然適用人群很廣,但如果藥不對症,也會起到反作用。

中醫認為,西洋參屬於涼藥,宜補氣養陰。如果身體有熱症,比如口幹煩躁、手心發熱、臉色發紅、身體經常疲乏無力,使用西洋參類補品可以達到調養的目的。

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腫等狀態時,就應避免服用西洋參,否則就會加重病情。另外,一些胃寒濕者也不宜服用。

西洋參不利於濕症,服用時還要考慮季節性。春天和夏天氣候偏幹,比較適合服用西洋參,不宜服用人參或紅參;而秋、冬季節更適宜服用人參。

相對於人參,西洋參的補氣作用溫和許多,也不似人參溫燥,所以對量上沒有特別的要求。每天含4~6片,相當於生藥不超過5g,一般不會產生副作用。在吃法上,要注意最好不與濃茶或咖啡一起服用,以免減輕功效。

8

阿膠:感冒咳嗽應停用

阿膠作為傳統中藥,有滋陰補血、安胎的作用,可治療血虛、虛勞咳嗽、吐血、便血、婦女月經不調等,對虛勞貧血、咯血、胎產崩漏等症有良好療效。

阿膠雖好,但也不能亂吃。一般每天3~10克為宜,如果患有感冒、咳嗽、腹瀉等病或月經來潮時,應停服阿膠,待病癒或經停後繼續服用。

濕熱、脾虛人群,以及面紅、煩躁、腫脹、腹痛、便秘、尿少而深黃的人群,在調理的方劑裡面不適合使用阿膠。

阿膠滋膩,脾虛者消化功能不好,一般不建議吃,以免加重症狀。

9

薏米雖好,三類人不能吃

薏米營養豐富,祛濕效果一流,被譽為“生命健康之友”。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適用量:每餐50-100克。

薏米性寒,長期食用會讓虛寒體質的人身體又愈加冷虛,導致體質偏弱,經期月經不調等問題出現。

備孕的人和孕婦不要吃,否則很容易導致胎兒流產。

10

六味地黃丸:陽虛不宜吃

說起六味地黃丸,很多人把它當成補腎壯陽的補藥用來常年進補,一旦覺得有點腰酸背痛,就認為自己腎不好,有事沒事就吃幾瓶六味地黃丸補一補。

六味地黃丸只適合陰虛患者,並不適合氣虛、陽虛的患者。

腎陰不足的人,通常伴有口乾舌燥總想喝水,同時還有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失眠心煩、睡覺出汗、手足心熱、腦空耳鳴等症狀才行。

如果是年輕人或者肝脾濕熱、肺熱的人服用六味地黃丸,不但會加重濕熱,還會導致口舌生瘡、小便發黃等現象,還可能越補身體越不適,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無為廣電融媒體中心出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