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權威部門曝"雙11"驚人內幕!看完感覺被坑得好慘……

近日,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雙11”網購商品價格跟蹤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本次調查體驗涉及非預售商品共539款(有效樣本)

優惠規則複雜 價格不降反升

對非預售商品的調查體驗發現, 今年的“雙11”促銷活動中, 一些平臺和商家優惠活動規則設置複雜, 打折、滿減、紅包、優惠券、津貼等多種"優惠"方式疊加, 附加各種限制條件與使用順序, 促銷規則晦澀難懂, 消費者很難推算出商品的實際銷售價格, 降低了消費者的網購消費體驗。

一些平臺和商家的商品存在先漲價後降價、“雙11”價格不降反升等問題。

貝貝平臺某款標稱為“美膚寶”品牌化妝品“雙11”前團購價格為188元, “雙11”期間團購價格漲至229元

如, 當當網平臺某款標稱為"韓都衣舍"品牌女裝在11月7日之前價格為152元, 而在10日價格上調至288元, 並於11日又降至136元, 涉嫌通過虛假折扣誘導消費。

“定金”≠“訂金”

調查體驗發現,

不同平臺和商家預售規則、支付定(訂)金和尾款時間不盡相同。

然而, 預售活動背後存在的問題卻不容小覷。 許多商家刻意混淆“定金”與“訂金”。 一般來說“定金不退, 訂金能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九條規定, 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

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可高可低的“原價”

對129款預售商品價格行為調查體驗情況來看, 預售商品價格相對規範。 但也發現4款商品存在價格問題, 如:

涉嫌以“劃線價”形式虛構“原價”

預售價格不如“雙11”當天價格優惠

預售價格頻繁變化

定金隨意變動

天貓平臺的某款標稱為“恒源祥”品牌針織衫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5日的劃線價格均為508元, 但11月11日劃線價格調整為專櫃價1280元。

且專櫃價說法僅在11月11日的商品頁面顯示, 並未連續出現, 也未標明出處, 消費者若只看到11月11日當日價格, 會因優惠力度大而被誤導消費。

本次調查體驗涉及有預售商品的平臺9個共129款

贈品不能享受售後服務

電商促銷的慣用伎倆之一是商品附帶贈品, 一般情況下,

贈品如果出現品質問題, 賣家通常都會以是贈品為由拒絕保修。

“電商專供”魚目混珠

同品牌的紙巾, 為什麼網上買的薄很多?同品牌的羊毛外套, 為什麼網上買的羊毛含量少很多?

近年來, 在電商促銷中線上線下很難找到同款商品, 而專供線上銷售的商品被稱為“電商專供”, 這讓消費者很難真正比價獲得實惠, 同時也被“專供”商品“耍得團團轉”。

有些“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 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指出, 實際上“電商專供”商品一般是價格較低而品質稍遜的商品, 可以說“一分價錢一分貨”。

培養價格意識 精明理性消費

對於“雙11”期間的價格亂象,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

打擊虛假宣傳和價格欺詐等破壞網購環境和商業誠信的行為, 要從電商平臺的環境治理入手, 如設置價格申報、監管電子系統, 將電商所售商品的平時價格錄入備案, 同時對違規的商家和其所在的電商平臺課以重罰。

中國消費者協會建議:

有關部門完善網購價格監管制度, 依法懲處價格誤導行為;

加強平臺商品價格管理, 電商平臺及商家需落實誠實守信經營責任;

消費者需培養良好價格意識, 堅持精明理性消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