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吉姓始祖為周宣王大臣尹吉甫 孟廣美是吉氏媳婦

吉瑞峰(左)與吉正印(右)

民國時期編修的《吉氏族譜》

“吉”, 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90位。 統計資料顯示, 中國大陸地區吉姓人口約為六十萬, 占中國大陸地區漢族人口總數的0.037%, 排名202位。

江都區浦頭鎮吉孔村有著近六千吉姓人口, 世稱維揚江都吉氏。 昨天上午, 維揚江都吉氏族人吉正印、吉瑞峰通過民國年間編修的南燕堂《吉氏族譜》, 講述維揚江都吉氏自明代洪武年間遷徙來揚後的繁衍生息歷程。

1

以祖先名字為姓

始祖為周宣王賢臣尹吉甫

吉正印告訴記者, 據南燕堂《吉氏族譜》記載, 吉姓源于西周時期周宣王屬下賢臣尹吉甫, 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族譜中記載, 西周時期, 周宣王姬靜屬下有個賢臣叫尹吉甫, 古蜀國江陽人(今四川瀘州龍馬潭區石洞鎮), 封地為房邑(今湖北房縣), 逝世後葬於青峰山。 尹吉甫的後人為了紀念祖先, 便以祖先的名字為姓, 稱吉甫氏, 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吉氏, 史稱吉氏正宗, 後輩的吉氏族人, 也大多尊奉尹吉甫為得姓始祖。 ”吉正印說, 這一點在《元和姓纂》中也有記載。

吉正印說, 查閱史料後發現, 尹吉甫雖然是賢臣, 但是也並非完美無瑕。 “曹植曾在《貪惡鳥論》中抨擊尹吉甫:‘昔尹吉甫信用後妻之讒而殺孝子伯奇,

其弟伯封求而不得, 作《黍離》之詩’。 傳世名句‘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便是伯封表達對父親尹吉甫的哀怨之情。 ”

2

明代從蘇州遷至江都

吉姓人口最多的聚居地

“據《吉氏族譜》記載, 明代洪武年間, 我們這一支脈的祖先從蘇州閶門遷至鎮江東部, 後來沒過多久, 因為賊寇頻臨, 於是祖先又一次遷徙, 最終定居到了現在的江都浦頭鎮, 在此男耕女織、繁衍生息, 距今已有近700年了。 ”吉瑞峰介紹說, 始遷祖熙公當初從閶門遷出, 但是吉氏一門的宗祠還在原籍, 所以每年的重大節日, 他們的祖先都會跋山涉水, 渡過長江回祖籍地拜祭。 一直到崇禎年間, 五世祖慎徳公得到祖籍地宗門的允許,

才在江都當地興莊園、立廟宇、建宗祠。

“歷經數百年歲月、數代人的辛勤勞作, 我們維揚江都吉氏一族也成為當地的望族, 現在的吉孔村與旁邊的巷口村合起來, 就是以前的吉家莊, 以吉姓人口居多。 據我所知, 這裡也是目前大陸地區吉姓人口最多的聚居地。 目前共有一個總脈分下來的八個支脈, 近六千人的吉姓居民。 ”吉瑞峰接著說。

3

不少子弟外出打拼

演員孟廣美為吉氏媳婦

吉正印稱, 維揚江都吉氏數百年來一直都是當地的望族, 民國時期家道衰落, 吉氏後人紛紛離鄉外出打拼。 當年, 吉氏十七世的眾多子弟, 選擇前往北京打拼。 其中, 吉榮祿外出後杳無音訊, 一直到十七年後, 吉榮祿帶著家人回鄉探親, 才知道他一直在北京打拼,

他的夫人劉良英淑德賢慧, 曾榮獲北京市勞動模範, 他們的兒子吉增健如今也是事業有成。

“與吉增健同輩的吉增和, 曾當過北京人大代表, 他的夫人就是臺灣著名演員孟廣美。 吉增和的父親吉榮武, 早年曾在北京椿樹整流器廠任生產科長, 雖然長期在外工作, 但他對家鄉的親人非常好, 鄉親去北京找他, 他都會熱情接待。 吉增和的母親欒美卿, 當年也曾在江都從事掃盲、婦聯工作, 後來隨丈夫去了北京。 2008年前後, 吉增和及其母親欒美卿一行回鄉探親, 他們還為揚州的希望小學捐款100萬元。 ”

4

吉氏族訓重徳和仁

道光皇帝欽賜建節孝坊

吉正印說, 維揚江都吉氏一族乃是耕讀世家。 祖先不僅要求族內子弟必須讀書, 同時還在莊上推行教育,興建多所私塾,外姓子弟也可前來讀書。民國時期,祖輩在莊上開辦了國民小學,這也是鎮上的第一所小學。解放後,吉家莊有正規小學兩所,繼而擴建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教育事業很發達。

“我們的族訓裡面,重徳和仁。清道光二十四年,江都吉氏一門,有張、史二氏婆媳相繼孀居,婦德高尚,為鄉里鄉親所尊重,此事傳到道光皇帝耳中,皇帝欽賜建節孝坊,這個牌坊原先就在我們莊子的中心位置,後來因為歷史原因拆除了。”吉正印接著說,提到“仁”,祖先為了方便鄉親,用數年的時間將莊上刷馬池擴建成南北往來的船港——大池汪。“這個船港北航達海、南接長江、東通海陵、西連維揚,建成之後商賈雲集。正是因為我們祖先的這一壯舉,我們此地的鄉親的生活才越來越好。”

吉正印和吉瑞峰告訴記者,他們正在重修家譜。家譜最近一次編修是在民國時期,此後吉氏一族的族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上為祖國、為人民做著新的貢獻。“此次重修家譜,主要是為了秉承祖志,重振家聲。同時告訴後人,如今家業豐隆,全都是一代一代留下來的,他們應該繼續努力奮鬥。” 記者 宮鋆煜 文/圖

線索徵集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或家乘,被譽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是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名字能否被記入家譜,在極為重視血脈傳承的中國人眼中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

同時還在莊上推行教育,興建多所私塾,外姓子弟也可前來讀書。民國時期,祖輩在莊上開辦了國民小學,這也是鎮上的第一所小學。解放後,吉家莊有正規小學兩所,繼而擴建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教育事業很發達。

“我們的族訓裡面,重徳和仁。清道光二十四年,江都吉氏一門,有張、史二氏婆媳相繼孀居,婦德高尚,為鄉里鄉親所尊重,此事傳到道光皇帝耳中,皇帝欽賜建節孝坊,這個牌坊原先就在我們莊子的中心位置,後來因為歷史原因拆除了。”吉正印接著說,提到“仁”,祖先為了方便鄉親,用數年的時間將莊上刷馬池擴建成南北往來的船港——大池汪。“這個船港北航達海、南接長江、東通海陵、西連維揚,建成之後商賈雲集。正是因為我們祖先的這一壯舉,我們此地的鄉親的生活才越來越好。”

吉正印和吉瑞峰告訴記者,他們正在重修家譜。家譜最近一次編修是在民國時期,此後吉氏一族的族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上為祖國、為人民做著新的貢獻。“此次重修家譜,主要是為了秉承祖志,重振家聲。同時告訴後人,如今家業豐隆,全都是一代一代留下來的,他們應該繼續努力奮鬥。” 記者 宮鋆煜 文/圖

線索徵集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或家乘,被譽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是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名字能否被記入家譜,在極為重視血脈傳承的中國人眼中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