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一段塵封歷史,梁武帝四次出家,大臣為了贖他花光國庫!

武帝蕭衍在位48年, 是南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梁武帝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個明君。

是什麼導致他被活活餓死的呢?

原來他四次出家, 大臣們為了贖他花光了國庫。

在西元527年, 蕭衍親自到了同泰寺, 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 還下令改年號為大通。 信佛之後, 他不近女色, 不吃葷, 不僅他這樣做, 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 不准再用豬牛羊, 要用蔬菜代替。 他吃素, 要神靈也吃素。 老人皇帝做事總是和年輕時、壯年時不一樣。 這個命令下達之後, 大臣議論紛紛, 都反對。 最後, 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

後來, 蕭衍又幾次入寺做和尚, 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 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 重用的人也出現了奸臣, 造成朝政昏暗。 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 亂建佛寺, 不聽勸諫, 導致後期的政績下降。 [6]

西元520年, 梁武帝改元普通, 這一年被歷史學家視為南朝梁發展的分水嶺。

在這年開始, 梁武帝多次捨身出家, 普通八年(西元527年)三月八日, 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 三日後返回, 大赦天下, 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西元529年)九月十五日, 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 脫下帝袍, 換上僧衣, 捨身出家, 九月十六日講解《涅槃經》, 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 向“三寶”禱告, 請求贖回“皇帝菩薩”, 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西元546年)四月十日, 蕭衍第三次出家, 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西元547年), 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 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 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 梁武帝晚年篤信佛法, 縱容邪惡, 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餘所, 窮極宏麗。 僧尼十余萬, 資產豐沃。

梁武帝蕭衍原是南朝齊雍州刺史, 負責鎮守襄陽。 他乘齊朝內亂, 起兵奪取帝位, 建立了梁朝。 他看到前面宋、齊兩個朝代皇族內部互相殘殺, 引起內亂, 從而導致亡國, 所以對親屬十分寬容, 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責罰。

梁武帝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 對佛教在中國的普及做過很大的貢獻。 他在建康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同泰寺, 每天早晚兩次, 都要到寺院去燒香拜佛, 聲稱這樣做是為了積功德, 替老百姓消災。

西元519年, 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薩戒。 由於他的提倡, 王侯子弟都以受戒為榮。 南朝佛教在這時進入全盛期。 在他的影響下, 長子蕭統(昭明太子)、三子蕭綱(簡文帝)、七子蕭繹(元帝), 以及許多官員, 都信奉佛教。

有一次, 梁武帝接到當時南海(今廣東廣州)最高行政長官——刺史蕭昂的報告:從佛教發源地印度來了一位叫達摩的高僧。

梁武帝不敢怠慢, 馬上派人專程前往, 迎接達摩到都城建康。

梁武帝一見到達摩, 就迫不及待地問道:“我一直致力於建寺、造塔、寫經、度僧、造像等佛門的基本建設, 做了這麼多好事, 有多少功德?”

達摩不緊不慢地回答:“沒有功德。 ”

梁武帝不解地問:“為什麼沒有功德?”

達摩誠懇地說道:“因為這些都是表面文章, 不是實在的功德。 ”

梁武帝聽了很失望, 這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 沉默了一會兒, 他又換了個話題:“什麼是佛學的真諦?”

達摩回答:“沒有絕對的真理。 佛在心裡, 心即是佛。 ”

又是這種不著邊際的話、不冷不熱的態度!梁武帝有些不愉快,

甚至沒有了提問的熱情。

達摩見話不投機, 便起身告辭了。

送走達摩後, 梁武帝吐了一口氣, 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他想, 自己雖然貴為天子, 但不知道為什麼, 在達摩面前, 總覺得有些壓抑。

梁武帝把自己與達摩談話的內容, 告訴了師父志公禪師。

志公急切地問道:“現在達摩大師在哪裡?”

梁武帝輕描淡寫地說:“他走了。 ”

志公頓足道:“怎麼能讓他走呢!”

“為什麼?”

“因為他的話說得妙極了, 不是常人能說、敢說的。 這位達摩大師能為我們解說佛教的真諦, 皇上怎麼能怠慢他呢!”

聽志公禪師這麼一說, 梁武帝懊悔莫及, 派人去追趕達摩。 但已經遲了一步, 達摩已去了北魏, 成為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

梁武帝到了老年,決定捨棄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顯示自己對佛法的虔誠。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誰說了算?大臣們急得團團轉,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們就把他接了回來,要他繼續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宮後,想想不對:“普通百姓出家後,要還俗還得拿一筆錢向寺院贖身;我是堂堂一國之君,還俗怎麼能不出錢呢!”

於是,梁武帝再次“捨身”到同泰寺出家。這次大臣們又來請他回宮,他說什麼也不答應了。有個大臣忽然靈機一動,說道:“皇上既然‘捨身’為僧,我們就要為他‘贖身’,才能請他回宮啊!”

大臣們覺得這話有道理,就化了一萬萬錢,去同泰寺為梁武帝“贖身”。寺院住持收到這麼一大筆贖金很高興,十分爽快地同意這位皇帝和尚還俗。

過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捨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為了表示自己虔誠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還把宮內的人以及全國的土地都“舍”了。

梁武帝“舍”得多,為他“贖身”的錢也要化得更多。大臣們花了一個月,湊足了二萬萬錢,又把他贖了回來。

過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們只得又用一萬萬錢為他“贖身”。

梁武帝前後四次出家當和尚,大臣們共花了四萬萬“贖身”錢,把國庫都給折騰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當和尚,不管國家大事,朝政混亂,後來發生了侯景之亂,被活活餓死。

試想,如果大臣們不花光國庫贖回梁武帝,也許梁朝不會發生內亂,最後滅亡。

(每日漢字)

梁武帝到了老年,決定捨棄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顯示自己對佛法的虔誠。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誰說了算?大臣們急得團團轉,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們就把他接了回來,要他繼續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宮後,想想不對:“普通百姓出家後,要還俗還得拿一筆錢向寺院贖身;我是堂堂一國之君,還俗怎麼能不出錢呢!”

於是,梁武帝再次“捨身”到同泰寺出家。這次大臣們又來請他回宮,他說什麼也不答應了。有個大臣忽然靈機一動,說道:“皇上既然‘捨身’為僧,我們就要為他‘贖身’,才能請他回宮啊!”

大臣們覺得這話有道理,就化了一萬萬錢,去同泰寺為梁武帝“贖身”。寺院住持收到這麼一大筆贖金很高興,十分爽快地同意這位皇帝和尚還俗。

過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捨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為了表示自己虔誠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還把宮內的人以及全國的土地都“舍”了。

梁武帝“舍”得多,為他“贖身”的錢也要化得更多。大臣們花了一個月,湊足了二萬萬錢,又把他贖了回來。

過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們只得又用一萬萬錢為他“贖身”。

梁武帝前後四次出家當和尚,大臣們共花了四萬萬“贖身”錢,把國庫都給折騰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當和尚,不管國家大事,朝政混亂,後來發生了侯景之亂,被活活餓死。

試想,如果大臣們不花光國庫贖回梁武帝,也許梁朝不會發生內亂,最後滅亡。

(每日漢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