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原來甲骨文的重見天日還有這樣一段驚天的故事

小屯村農民在出售田中挖掘出的銅器、玉器、骨角器物時, 發現凡是有花紋的則可賣個好價錢。 於是將“龍骨”上有“刻文”的也帶給古董商。 古董商們也不知是何器物, 就以低價收下。

光緒二十四年(1898), 古董商將收購到的古器物連同有“刻文”的“龍骨”帶到天津。 天津的兩個窮秀才, 一個叫孟定生, 一個叫王襄的發現, 這些是古代人遺留下來的東西, 上面的“刻文”是文字, 稱它為“古簡”牛胛骨骨邊上刻有字很像古代的竹簡)。 可是這兩個窮秀才出不起高價買來進一步研究。

第二年(1899)古董商又將這批“古簡”連同新收購的一起帶到北京, 被當時任京師團練大臣而又酷愛古董的王懿榮買到, 並引起京津兩地的金石學家們的重視。

當時在北京有個作候補知府的人, 叫劉鶚, 字鐵雲, 又字公約。 此人便是小說《老殘遊記》的作者。 他也是一位金石學家, 酷愛古物。 得知王懿榮以每片一個字二兩銀子的高價買到一批古物, 便找到王懿榮。 經過研究, 斷定這是殷代遺物和文字。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入北京, 王懿榮自殺。 古董商範維卿再次從安陽收購“古簡”來北京賣給端方(作過清朝的巡撫、總督), 每字已漲到二兩五錢銀子。

劉鶚在王懿榮死後, 從王的後人手中買到1000多片, 後來又從古董商和其他人手中買到不少, 加起來前後有5000多片, 稱之為“龜板”。 光緒二十九年九月(1903年10月)劉鶚選拓“龜板”1058片印成一部叫《鐵雲藏龜》的書出版, 這是我國第一部甲骨文著作。 劉鶚在《自序》中說是“殷人刀筆文字”。 他是第一個把“龜板”的時代、契刻文字公諸於世的人。 此後中外學者搜購著錄出版、研究的人逐漸多起來。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贊!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裡和大家一起討論, 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 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 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