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當良心”(民間故事)

從前, 有一對夫妻, 男的是個秀才, 只會吟詩作對, 不會下地種田, 所以家裡清貧, 日子過得很苦。 一天, 秀才娘子歎氣說:“哎!一定是我們的良心不好, 所以過得那麼艱苦。 ”

秀才說:“你怎麼曉得我們的良心不好呢?我畫一個良心, 拿到典當去當, 要是能當銅鈿, 說明我們的良心是好的。 ”

秀才畫好一張《良心圖》送到典當裡。 朝奉先生拿來一看說:“這個良心像活的一樣, 你要當多少銅鈿?”秀才說:“三百兩銀子。 ”這個朝奉先生就把《良心圖》收下了。 秀才拿了三百兩銀子, 買米買柴, 日子好過多了, 就用功勤讀, 等待考期上京趕考。

典當老闆聽到朝奉先生花三百兩銀子, 收進了張《良心圖》, 認為這是白白送錢給別人, 於是責問朝奉先生:”你這個人瘋了嗎?這張《良心圖》是人家瞎畫的, 我們用這麼多銀子收下來有啥用?你回去吧!”老闆把那張《良心圖》扔給朝奉先生, 朝奉先生收起《良心圖》, 卷起鋪蓋回家了。

秀才進京趕考, 中了進士, 上任做官。 一年後, 想到當《良心圖》的事, 一則要把它贖回來, 二則要謝謝那位朝奉先生。 於是來到典當, 典當老闆拿不出《良心圖》, 心急如焚, 要是拿不出當頭, 賠起來是沒有底的, 何況贖當的又是個做官的。 他只好親自去那個朝奉先生那裡賠禮, 好說歹說, 才把《良心圖》要回來。

此後, 每次有人來當東西, 老闆都會告誡朝奉先生要小心,

要記住“當良心”的事, 日子久了就縮減成“當心”這個詞, 於是, 民間便留下了“當心”的說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