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成長榜樣史進結緣少華山|陶勇解讀水滸傳(6)

前一篇:氣死老母的九紋龍史進是如何成人成才的?

史進結緣少華山

轉眼之間, 半年已過。 王進見史進十八般武藝學得精熟,

便相辭要上延安府去, 史進哪裡肯放, 想要王進母子在此頤養天年。 王進不願因得罪高太尉之事連累史進, 堅持要去投奔老種經略處效力。 王進要走, 史進和太公二人也算是仁至義盡, 苦留不得, 便奉上一百兩銀子, 兩匹緞子謝師。

王進走後, 史進也無妻小, 每日半夜三更便起來苦練武藝, 百日走馬射弓, 好不自在。 沒想到, 不到半年時光, 史太公染病不起, 醫治無效, 去世了, 正所謂好人命不長啊。 史進備棺盛殮, 請了僧道設立法場超度後安葬到村西山上的祖墳內。 自此, 無人管束, 自由自在。

史太公死後三四個月光景, 天氣炎熱, 一天史進捉了個折疊躺椅在打麥場的柳蔭樹下乘涼, 看到獵戶李吉在遠處張望, 一問才知附近少華山來了一夥強人,

聚集了五七百個嘍囉, 打家劫舍。 為首的頭個大王喚作“神機軍師”朱武, 第二個喚作“跳澗虎”陳達, 第三個喚作“白花蛇”楊春。 華陰縣出三千貫賞錢找人拿他們不得, 因而李吉近期也不敢過去打獵, 沒有獵物賣給史進。

史進心想, 這幫強人,

遲早必來打擾村坊, 不如早作準備。 便請了史家村裡三四百村戶到家長草堂吃酒議事, 如若莊上打起梆子眾人須各執槍棒前來救應, 眾人各自答應而去, 回家準備器械。

且說少華山三個頭領商議決定前去攻打華陰縣, 以便聚集一些錢糧, 防備官軍前來征剿。 只是苦惱要經過史家村, 想來史進不會放他們過路。 陳達不把史進放在眼裡, 執意要先去滅了史家村再說, 朱武和楊春再三勸阻無效, 只得撥付一百四五十嘍囉, 望史家村去了。

史進敲起梆子, 彙聚了三四百村民, 由史進帶領, 前來迎敵。 陳達請史進借路給他, 以便攻打華陰縣, 史進繼承太公公職, 現在乃是裡正, 屬於官府編制一員, 豈肯借道給陳達?史進提刀催馬來戰陳達,

鬥了多時, 使計把陳達抓了過來, 綁回莊上等待一併拿下三賊解官請賞。

朱武和楊春為救陳達, 冒險來見史進, 願與陳達同生共死。 史進尋思, 這三人如此義氣, 若把他們解拿官府, 恐教天下好漢恥笑。 便放了陳達回去, 自此, 少華山便與史進禮尚往來, 多有佳話。 正是這禮尚往來之舉, 讓史進遠走他鄉,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下文將會講述史進棄家尋師王進, 巧遇魯提轄, 引出拳打鎮關西一事。

說到這裡, 我們大致能夠看出史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吧?前文中, 我曾講到, 史進酷愛武藝, 即便不是天才也算是地才或人才。 本文則更是證實, 史進雖未熟讀詩書, 卻是一個有孝心, 有擔當, 有義氣的好青年。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史太公去世之前,

史進是八方求醫問藥, 這是病床之前盡孝。 太公去世之後, 史進竭盡所能, 把後事安排得相當妥當, 這是為老人送終的守孝。 之後還繼承了太公的職位, 擔任裡正, 繼續為一裡之百姓服務, 這是傳承家業。 這就是史進的孝, 生前盡孝, 死後守孝以及傳承家業。

得知少華山聚集了一夥強人,作為裡正,史進勇於擔當,馬上組織大家制定防衛策略,這是有謀。在陳達挑戰時史進一馬當先,擒陳達於陣前,這是有勇。

朱武和楊春前來投拜,願意和陳達共生死,史進把陳達放了,這是有義氣。當然,換一個角度,也可以說史進沒有原則。如果你這麼想,那麼你就小看史進了。史進之所以願意放了陳達,不完全是因為義氣,而是為了保一方之平安。你想想,連華陰縣府也拿少華山沒辦法,史家村離少華山更近,豈能獨善其身?不過,史進做出這個選擇,畢竟有走漏風聲的風險。這個風險,果然在下文中出現了,縣府派兵捉拿少華山強人,把史進給牽連進去了,從而讓史進無路可走,只好鋌而走險,遠走他鄉。

成長的榜樣

總的說來,史進是一位有個人追求(武藝的極致)、極盡孝道(對史太公如此,其母除外)、懂得感恩(對待王進母子)、有擔當(組織村民應對強人)、有勇有謀(擒拿陳達)、講義氣的好青年。集這幾種品質於一身,就擱現在那也是不多見。

那這些品質是如何養成的呢?

個人的追求,上文已經大致講清楚了,人的自我實現的基因所致。那為什麼其他人沒有呈現出來呢?那是因為其他人聽從了父母之言,而沒有遵從內心的選擇,從而做著不願做的事情,說著言不由衷的話。這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宿命。而史進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聽父母的安排,這一點和同樣獲得階段性成功的高俅有許多相似之處—高俅也是遵從內心選擇,“不務正業”,整天就踢球,最後踢出一個太尉的功名。

感恩之心從何而來?一是傳承自史太公的為人處世之道,二是成長的過程中,史太公對史進選擇的寬容甚至支持,讓史進最喜愛的武藝得以精進。這是成人之美,必生感恩之心。而那些不斷否定,全盤否定成長的父母,是培養不出孩子的感恩之心的,倒是能培養出反人類反社會的主。

孝道從而何來?因為被認可,所以能成功。因為成功煥發了自身的潛能,這樣的人,內心是喜悅的,是富足的,是有力量惠及他人的,加之感恩之心的養成,奉行孝道自然沒有什麼疑問。

有擔當,是能夠面對未知的挑戰而不退縮,實質上是自信,源自于史太公服務鄉里的家庭文化傳承,以及自身高價值感、高能力的支撐。沒有這些玩意,想都別想。

有勇有謀。勇氣源自從小的自我成長的意願未被消滅,以及高能力(武藝)的支撐,必然無所畏懼。而陣前的智謀,恐怕多少來自他多年的切磋,以及王進的某些教誨,以及游走于江湖的智慧。

講義氣,屬於高價值感、高安全感、高自尊人的標配。當然,這種標配多少有一些自負的成分在裡面,但是人達到這個境界,自然是不會計較太多個人得失,即便有所失,也不足以帶來安全感的威脅或者自尊的傷害。這屬於社會化協作的高級實踐,可以通過這種義氣行為,來獲得更多的、更高水準的社會力量支持,從而為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雖然有一些豪賭的成分,但這是江湖英雄才有的選擇,不是一個鄉野村夫所能幹得了的事情。

這就是九紋龍史進,希望他的成長給你帶來了很多思考。

得知少華山聚集了一夥強人,作為裡正,史進勇於擔當,馬上組織大家制定防衛策略,這是有謀。在陳達挑戰時史進一馬當先,擒陳達於陣前,這是有勇。

朱武和楊春前來投拜,願意和陳達共生死,史進把陳達放了,這是有義氣。當然,換一個角度,也可以說史進沒有原則。如果你這麼想,那麼你就小看史進了。史進之所以願意放了陳達,不完全是因為義氣,而是為了保一方之平安。你想想,連華陰縣府也拿少華山沒辦法,史家村離少華山更近,豈能獨善其身?不過,史進做出這個選擇,畢竟有走漏風聲的風險。這個風險,果然在下文中出現了,縣府派兵捉拿少華山強人,把史進給牽連進去了,從而讓史進無路可走,只好鋌而走險,遠走他鄉。

成長的榜樣

總的說來,史進是一位有個人追求(武藝的極致)、極盡孝道(對史太公如此,其母除外)、懂得感恩(對待王進母子)、有擔當(組織村民應對強人)、有勇有謀(擒拿陳達)、講義氣的好青年。集這幾種品質於一身,就擱現在那也是不多見。

那這些品質是如何養成的呢?

個人的追求,上文已經大致講清楚了,人的自我實現的基因所致。那為什麼其他人沒有呈現出來呢?那是因為其他人聽從了父母之言,而沒有遵從內心的選擇,從而做著不願做的事情,說著言不由衷的話。這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宿命。而史進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聽父母的安排,這一點和同樣獲得階段性成功的高俅有許多相似之處—高俅也是遵從內心選擇,“不務正業”,整天就踢球,最後踢出一個太尉的功名。

感恩之心從何而來?一是傳承自史太公的為人處世之道,二是成長的過程中,史太公對史進選擇的寬容甚至支持,讓史進最喜愛的武藝得以精進。這是成人之美,必生感恩之心。而那些不斷否定,全盤否定成長的父母,是培養不出孩子的感恩之心的,倒是能培養出反人類反社會的主。

孝道從而何來?因為被認可,所以能成功。因為成功煥發了自身的潛能,這樣的人,內心是喜悅的,是富足的,是有力量惠及他人的,加之感恩之心的養成,奉行孝道自然沒有什麼疑問。

有擔當,是能夠面對未知的挑戰而不退縮,實質上是自信,源自于史太公服務鄉里的家庭文化傳承,以及自身高價值感、高能力的支撐。沒有這些玩意,想都別想。

有勇有謀。勇氣源自從小的自我成長的意願未被消滅,以及高能力(武藝)的支撐,必然無所畏懼。而陣前的智謀,恐怕多少來自他多年的切磋,以及王進的某些教誨,以及游走于江湖的智慧。

講義氣,屬於高價值感、高安全感、高自尊人的標配。當然,這種標配多少有一些自負的成分在裡面,但是人達到這個境界,自然是不會計較太多個人得失,即便有所失,也不足以帶來安全感的威脅或者自尊的傷害。這屬於社會化協作的高級實踐,可以通過這種義氣行為,來獲得更多的、更高水準的社會力量支持,從而為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雖然有一些豪賭的成分,但這是江湖英雄才有的選擇,不是一個鄉野村夫所能幹得了的事情。

這就是九紋龍史進,希望他的成長給你帶來了很多思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