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認清地域優勢 發展文化旅遊

濟寧的優勢主要在文化, 作為具有6000餘年古文明史、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濟寧是山東省文物古跡最多的市地, 某些傳統優勢項目在全國及至世界都是獨樹一幟的,

濟甯應圍繞人文特色做文章, 建設文化教育專案、開展學術交流, 營造文化環境、興盛文化旅遊, 帶動、發展第三產業。

事實上濟寧市政府對此已給予很大關注, 並已取得初步成效, 如連續成功舉辦了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擴大了對外交流, 帶動了經濟發展。 但同濟寧市在歷史、文化上的影響相比, 這還並不夠。

我飽覽了一些大城市豐富的商業文化, 也曾為其迅猛發展而讚歎, 可每每見到那些新造的人文景點, 總感到蒼白乏味, 從某種角度講, 它們不僅與當地的經濟發展不相襯, 與古城濟甯豐厚的傳統文化的差距又何止千里。

“孔孟之鄉”濟甯作為儒家文化的發祥地, 其影響早已橫亙古今、遠播海外,

這是任何地方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 除孔孟顏曾子思之外, 濟寧是李白的第二故鄉, 詩仙曾寓此23年續妻生子, 現今的“詩仙”喬羽也是地道的濟寧人, 這也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優勢, 何不籍此擴建李白紀念館、興建喬羽紀念館或辦一本發行全國的詩詞學術專業報刊, 並以此作基礎召開全國詩詞專題學術研討會等紀念性交流活動, 把濟寧建成“詩歌中心城市”。

書法界有“天下漢碑半濟寧”之說, 全國漢碑有200餘塊在濟寧, 這一點舉世無匹, 境內另有最早的小篆刻石《秦嶧山刻石》、被碑學界大力推崇的魏碑三大流派之一的北朝四山摩崖刻石等, 以此開發建設或舉辦展賽、學術交流等活動, 是否可把濟甯建成“書法中心城市”。

濟甯還是中國傳統武術長拳的五大拳種之一――華拳的發源地、地道的武術這鄉, 湧現了蔡龍雲等一大批國術大師;何不建個研習教授華拳的專門學校或紀念館, 以武會友, 將其發揚光大。 這一點, 梁山武術倒像是走在了前頭。

再說大運河這個與萬里長城並稱於世的人工奇跡, 是濟甯的母親河, 孕育著獨一無二的運河文化。 近聞大運河續建工程已被列入國家“九五”計畫, 這為我市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 想當年濟寧就是憑藉運河水運樞紐的地利(當時督管全河的河道總督府就設在濟甯)而繁榮興旺成“江北小蘇州”的, 這個優勢也絕不能讓其他城市佔有。

微山湖更是自然風光與人文特色的巧妙結合,

古有微子、仲子、張良……而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 這個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湖光漣灩、菱荷飄香, 秀美如北國的南疆。

鄒魯風光美, 嶧山奇石多。 嶧山的奇山可與雲南的石林媲美, 這裡是孔子“登車東山而小魯”的東山、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地方, 自有五嶽所不具有的獨特神韻。

…………

以上只是列舉了只鱗片爪, 究竟是否可行、如何規劃, 還有待于專家定論, 這裡僅僅是給“文化興市”提供的一個設想。

當然, 濟寧有不少企業以商標打出了濟甯的文化牌, 但我認為那必竟只是產業文化而非文化產業, 悠久的歷史風貌和豐厚的人文特色足可使人在“為你朝思暮想”而之後踏上征程:觀光、覽聖、探源、溯流, 這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商機—旅遊業。

認清優勢, 把握商機, 濟甯宜以文化為底色, 充分開發利用文化資源和大力營造獨特的人文環境, 發展文化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 帶動整個城市的進步――這應該是加快濟寧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者郭焰系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孔孟之鄉網站總編輯。 本文入選1998年中共濟寧市委宣傳部與濟甯日報社聯合發起的“我為濟寧發展獻一策”徵文活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