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4個第一次 爸爸媽媽最緊張

自寶寶出生後, 新生的父母都會面對很多個第一次, 第一次換尿布, 第一次餵奶, 寶寶第一次的哭泣, 第一次生病等等, 多少都會讓沒有任何經驗的亂了陣腳, 才發現, 出生前看的育兒經, 實踐起來原來還真有難度。 面對寶寶那麼多的第一次, 爸爸媽媽怎麼處理才是最正確的呢?

1、第一次微笑:情感交流的起點

發生時間:2個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已經非常好玩, 非常活潑了。 只要一睜開眼睛, 就四處亂瞧, 手舞足蹈的。 如果發現媽媽在身邊, 往往會更興奮, 手腳亂蹬, 甚至還會有意無意地微微一笑。

媽媽通常的反應就是興奮地叫來爸爸爺爺奶奶一家子一起圍觀小傢伙。

媽媽會認為, 寶寶會笑了, 那是一件大事, 得讓家裡每個成員都知道, 所以媽媽往往四處報喜。 當然這珍貴的一刻如果能永久保存就太好了, 所以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照或者錄影留念。 這時候, 相機就成了必備工具。

糾錯:媽媽不知道, 寶寶的微笑是他與你情感溝通最好的方式, 甚至他的手腳亂動也是如此。 寶寶其實是給媽媽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要與我多玩玩!多說說話!而不是忙著給我拍照留念。

正確應對辦法:在這段時間, 媽媽最重要的是應該經常出現在寶寶面前, 微笑著與寶寶說說話, 還可以用色彩鮮豔的小玩具逗逗寶寶, 總之要讓寶寶心情愉快。

經常與寶寶進行這種“情感交流”, 對寶寶身體、智力、心理的發育都非常有益。

2、第一次發聲:理解溝通的開始

發生時間:4-7個月

這時候的寶寶更逗了, 不僅小身子更靈活了, 小舌頭也跟上了彈簧似的, 有時會“咿咿呀呀”地叫個不停。

這時候, 一些不耐煩或者工作繁忙的媽媽就會不理不睬, 反應冷淡, “嘰裡咕嚕說什麼呀, 由他去吧。 ”

寶寶說的話媽媽還是聽不懂, 加上每天工作、育兒、家務忙都忙不過來, 所以很多時候, 寶寶唱唱獨角戲, 由他自己“咿咿呀呀”地說話。

糾錯:這個暑期的寶寶對聲音很好奇, 無論聽到什麼都會用自己的小舌頭模仿著發音。 所以這個階段媽媽一定要多與寶寶交流, 而不要讓他唱獨角戲。 久而久之, 寶寶會對說話興趣漸減。

這點不僅關係到寶寶以後的語言能力, 而且對寶寶以後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確應對辦法:一旦聽到寶寶第一次發聲, 媽媽就可以開始與寶寶做發聲遊戲:與寶寶 “咿咿呀呀”地一唱一和, 媽媽的模仿會激起寶寶更大的興趣, 從而不停地練習發音。

當發現寶寶會發“a”、“o”等韻母時, 媽媽就要乘機在前面加上聲母示範, 如當時他說“啊”時, 可以教寶寶念“媽”、“爸。

而且這段時間媽媽就應該注意多與寶寶語言交流, 不論在幹什麼或者拿什麼東西都可以規範的語言說給寶寶聽, 當然節奏可以放慢一些, 以方便寶寶學習。

3、第一次摔跤:面對困難的態度

發生時間:1歲左右

寶寶通常一歲左右就開始搖搖晃晃地學習走路了。

一旦寶寶開始走路了, 他的視野就會更開闊, 活動範圍也更廣了, 但同時也意味著在探索的過程中會遇到到更多的意外。

媽媽通常的反應:“寶寶別哭別哭, 哦……媽媽抱。 ”

學走路時摔跤其實是很難避免的, 但看著寶寶跌跌撞撞地走出去, 媽媽已經夠擔心的了。 再看見寶寶踉蹌一下, 摔倒在地上, 沒有媽媽不忙乎的。 況且有的寶寶摔倒在地上時就會哇哇大哭, 或者不知所措地看著你。 做媽媽的往往下意識地趕緊把寶寶扶起來, 抱在懷裡好好安慰。

糾錯:耐挫力的好壞有時會決定人的一生, 而媽媽總不可能保護寶寶一輩子。 寶寶的第一次摔跤正是他面對人生的第一次挑戰, 所以如果媽媽一開始就馬上幫助他,

對寶寶以後獨立能力以及耐挫能力的培養都沒有好處。

正確應對辦法:每當寶寶摔倒時, 當媽媽的都應該狠一狠心不去抱他, 而是在旁邊鼓勵“寶寶, 快自己爬起來, 你真棒!”實在不行的時候再幫一把, 扶寶寶起來。 這樣看似“狠心”的第一次, 其實這就是在培養寶寶的耐挫力。

4、第一次冒險:好奇心的發展

時間:10-18個月

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可以自己行走幾點了, 隨著他探索領域的擴張, 似乎越來越喜歡冒險。 比如可能會去拉桌布, 可能會把地上撿來的東西塞到嘴裡等等。

新手媽媽的反應通常都是很緊張的:“不可以, 這樣太危險了。 ”

寶寶在這個階段似乎常常在考驗媽媽的忍耐能力和監護能力, 因為很多時候寶寶的舉動都太出人意料了, 護子心切的媽媽自然會不由分說地制止了。

小編糾錯:媽媽要嘗試著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新發現。過於成人化的理智,往往會打擊寶寶的好奇心,成為學習、成長、發展創造性的隱形障礙。

正確應對辦法:不要時時以尖叫來影響寶寶探索的樂趣,如果寶寶把一些不能吃的東西放進了嘴巴,最好輕輕告訴他:這是什麼,是幹什麼用的。然後順勢把東西從寶寶手裡取走。

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趁著寶寶對它感興趣的時候,與他一起做做遊戲,和寶寶一起分享他的發現,寶寶才能在不斷地探索和瞭解之中,接受和學習新事物。

護子心切的媽媽自然會不由分說地制止了。

小編糾錯:媽媽要嘗試著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新發現。過於成人化的理智,往往會打擊寶寶的好奇心,成為學習、成長、發展創造性的隱形障礙。

正確應對辦法:不要時時以尖叫來影響寶寶探索的樂趣,如果寶寶把一些不能吃的東西放進了嘴巴,最好輕輕告訴他:這是什麼,是幹什麼用的。然後順勢把東西從寶寶手裡取走。

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趁著寶寶對它感興趣的時候,與他一起做做遊戲,和寶寶一起分享他的發現,寶寶才能在不斷地探索和瞭解之中,接受和學習新事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