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寒流中的起亞K3,面對自主的攻勢還能撐多久?

2017年無疑是韓系車潰敗的一年, 之前高歌猛進的現代和起亞在今年幾乎遭受腰斬般的滑坡, 韓系車遭遇“滑鐵盧”具體和什麼有關, 二師兄就不多做評論了。 但肯定的是, 如此巨大的退步, 肯定與汽車品質有關係。 在今年的韓系“寒流”中, 起亞遭受的創傷尤其明顯, 甚至一度傳出了出售工廠的風波, 雖說到年底有所回暖, 但回暖的效果也不如隔壁的難兄難弟現代。

K3是起亞緊湊級轎車的重要棋子, 緊湊級轎車也向來是走量車型的主戰場, 那在這個細分領域, K3到底差在哪些方面, 導致其出現如此嚴重的滑坡?今天, 二師兄就從產品本身, 來分析一下, K3到底怎麼了?

品牌力弱, 車型優勢不明顯

起亞的崛起不過的進10年的事情, 相對於德、日、美等老牌汽車廠商, 其技術積累、品牌號召力相差甚遠, 加上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帶來的價格優勢, 韓系品牌在市場中幾乎沒有立足的殺手鐧,

所以當潮水退去, 最先裸泳的, 一定是尚在淺灘立足不穩的韓系。 起亞的退步就不難理解了。

1-8月, 起亞合資車型在華同比銷量下跌27.15%,僅為7.28萬輛, 整個品牌如此慘狀。 銷量擔當無疑是K3, 經歷了去年新款上市後的高歌猛進, 到今年年中的極限觸底,

再到今年年底的回暖反彈, 起亞K3的銷量如同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 雖說近幾個月銷量尚可, 但明顯可以感到是年底衝量優惠的結果, 起勢乏力。

硬體實力差距大

韓系車向來以外形設計作為自己的名片, 真正體現車輛品質的三大件水準卻是堪憂, 相對競爭對手, 動力不夠強勁, 底盤鬆散, 換擋頓挫這些體現車輛真實水準的環節, K3與與日、德產品相比, 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除了三大件, 配置上也不如人意。 而安全配置簡配向來是韓系車在低端車型上的常有伎倆, 像ESP這樣的最基本配置, 也是在車主的抱怨和申討後才追加的配置。 盲區監測、胎壓監測、坡道輔助、前後雷達, 六安全氣囊這些安全配置只有在高配才有, 實在不怎麼良心。

乘坐空間相對較小, 用戶口碑差

作為家用經濟的走量車型, 起亞K3相較日產軒逸, 大眾捷達, 福特福睿斯, 大眾桑塔納而言,整體外觀造型上要更偏運動一些,這些細節差異化也是其能走量成為爆款的原因之一,但成也個性,敗也個性。眾所周知,入門級家用轎車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大空間,相對其他爆款常青樹,K3確實小了點,後備箱空間一般的情況下,後排座椅還不支援放倒,儲物空間也比較捉急。

此外,K3內飾塑膠感強、簡陋、儀錶板異響頻發、變速箱異響問題時有發生,這也是K3車主常有的抱怨,鈑金漆面薄、面差大、車內異味大,也給K3帶來了大量不良的口碑。

二師兄總結:起亞全新一代K3已經開始路試,新車將於2018年9月投產。而現款在售的K3將在換代之前盡可能作為起亞的銷量擔當,捱過起亞在華不知道何時結束的漫長低迷歲月。K3、起亞乃至韓系車的退步更進一步的證明了,好的產品才是市場立足的根本,好的外型設計確實能打動人,但想要走的更遠更穩,還是需要過硬的技術和對市場的虔誠,光靠造型和低價,已經不能忽悠中國消費者了。

大眾桑塔納而言,整體外觀造型上要更偏運動一些,這些細節差異化也是其能走量成為爆款的原因之一,但成也個性,敗也個性。眾所周知,入門級家用轎車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大空間,相對其他爆款常青樹,K3確實小了點,後備箱空間一般的情況下,後排座椅還不支援放倒,儲物空間也比較捉急。

此外,K3內飾塑膠感強、簡陋、儀錶板異響頻發、變速箱異響問題時有發生,這也是K3車主常有的抱怨,鈑金漆面薄、面差大、車內異味大,也給K3帶來了大量不良的口碑。

二師兄總結:起亞全新一代K3已經開始路試,新車將於2018年9月投產。而現款在售的K3將在換代之前盡可能作為起亞的銷量擔當,捱過起亞在華不知道何時結束的漫長低迷歲月。K3、起亞乃至韓系車的退步更進一步的證明了,好的產品才是市場立足的根本,好的外型設計確實能打動人,但想要走的更遠更穩,還是需要過硬的技術和對市場的虔誠,光靠造型和低價,已經不能忽悠中國消費者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