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我想哪天,我能窮得只剩下錢

貪欲就像鴉片, 一旦上癮很難戒掉。

文|曲一刀

小時候, 總聽別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以後定能前途無量”。

貧窮的家庭, 家長總暗示孩子,

我們家裡窮, 你必須努力, 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仿佛在很多窮人的成長軌跡裡, 上學讀書的意義僅僅是為了方便日後賺錢, 努力奮鬥也只為有朝一日飛黃騰達, 站在食物鏈的頂端。

因為太貧窮, 所以更貪婪?

最近被《人民的名義》刷屏, 前兩集中侯勇所扮演的“小官巨貪”趙德漢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他是窮苦農民出身, 勤奮樸實, 小時候窮得吃不上飯的經歷讓他刻骨銘心。

表面上的樸素高傲, 是為了掩飾經濟上的窘迫和揮之不去的自卑, 內心深處, 卻洋溢著對財富、地位、身份熱烈的嚮往。 在經過努力當上國家某部某處長後, 發現手中的權力可以呼風喚雨, 他便沉浸在那種高高在上的快感中無法自拔。

面對自己貪污的一整牆一整床和一整冰箱的現金, 就像小時候看著莊稼地一樣, 心裡美滋滋的。 然而, 他卻又籠罩在恐懼之中, 貪污這麼多錢卻一分錢也不敢花, 住老房子吃炸醬麵, 他說:“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 窮怕了!”

就像郝雲在《活著》那首歌裡唱到的:“都說錢是王八蛋,

可長得真好看。 ”因為窮怕了, 所以他們對金錢的渴望也就來得比一般人更瘋狂、更強烈。 難怪《百家講壇》中的紀連海在評價和珅時說:“貪官一定都是出身貧寒。 ”

貧窮也許給人們帶來的最大的考驗, 並不是生活的艱苦, 而是那種壓抑自己的痛苦, 時時刻刻都感覺身處窘境, 沒有一分鐘不如履薄冰, 內心脆弱而敏感。

如同傑克·倫敦《熱愛生命》中的男主角獲救之後, 每日飽食無憂, 卻仍在床鋪被褥裡塞滿了硬面包。 底層經歷所帶來的的饑餓感, 比這位男主角野外遇險之後的應激反應更加悠長頑固。

佛洛伊德做過一個分析, “貪婪攫取”應該和人少年極其匱乏的經歷有關, 成為人的心理創傷, 沉澱在潛意識裡, 在發出某種信號後, 產生強烈的心理動機, 使人冒險, 病態的攫取。

以前窮怕了, 現在怕窮了!

有人說, 人會為其少年渴望而不得之物而困擾終生。 因為窮怕了, 我們總是很難獲得幸福, 貧窮讓我們從天真無知到對這個社會開始有了情緒, 也讓我們束手無策。

《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經歷過戰亂饑荒, 每一次都能通過賣血換點小錢, 艱難維持家裡的生計。 可是有一天醫院告訴他他的血不能賣了的時候, 即使現在已經生活富足, 不用再為生活去擔心什麼, 許三觀卻傷心欲絕, 想起自己四十年來每當家裡有什麼難處, 都是靠自己賣血撐了過去, 可現在不能賣血了, 以後家裡遇上災禍該怎麼辦?

中國人,大多都是窮怕了。

孔子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中國的百姓說:“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可見無論是聖人還是百姓,都對貧困和富貴的關係有清醒的認識。為什麼人們厭惡貧困?因為貧困者不能盡情地滿足自己的欲望。人們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蠅逐臭……

在很多人眼裡貧窮比什麼都可恥,為了不在別人面前顯露自己的貧窮,有點兒錢就買奢侈品,沒錢也要買A貨買高仿,寧肯打腫了臉也要充胖子,仿佛一個LV的包包,一塊勞力士的手錶就能讓自己高人一等。

尤其是一些暴發戶,在發家之後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財富都穿戴在身上,因為窮慣了,窮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得到過,什麼也沒有享受過,所以一旦有錢了,便要住豪宅,食美味,坐豪車,擁美人。利用這種宣洩性的消費來發洩自己的不滿,營造所謂的安全感。

精神的貧瘠比物質的匱乏更可怕

上大學的時候宿舍有位來自農村的貧困生,她告訴我,來到城市後她做每一件事情之前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用多少錢?經常在深夜因為思考怎麼省錢、怎麼找兼職、怎麼減輕家裡負擔而輾轉難眠,第二天又必須強迫自己打起精神來好好看書不敢鬆懈。

但有時候,對一些人來說,堅強是他們脆弱的外殼,哪天,指不定就崩塌了。

直到我看到她坐進了一輛停在校門口的豪車,她遠遠地沖我笑:“我知道你們都看不起我,但是我也是迫不得已,錢雖然俗,但這個世界都會為錢讓路,它會讓你底氣十足。”

她的經歷讓我想起電視劇《蝸居》,在知道自己的小女兒做了“小三兒”之後,海萍媽媽的話:女孩要富養,不是沒有道理的,我這輩子吃虧就吃虧在沒錢,但凡你們小時候經歷過富裕,都不會為眼前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

其實,所謂的“富養”和物質上的滿足並無過多的關係,更重要的精神上的富足。父母雖物質匱乏,但真心關愛孩子,不強調金錢的重要,生活和樂。這樣,在孩子們的心理成長方面,就不會有任何因貧窮而留下的陰影和不安全感。

“知足常樂”是中國的古訓,我以為在金錢的問題上,這句話是對的。以掙錢為目的,掙多少算夠了,這個界限無法確定。事實上,凡是以掙錢為目的的人,他永遠不會覺得夠了,因為富了終歸可以更富,一旦走上了這條路,很少有人能夠自己停下來。

所以,貪欲就像鴉片一旦上癮很難戒掉,不要因為窮就放低自己的道德標準,讓良心喪於困境,因為越過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過大,必然爆破。

中國人,大多都是窮怕了。

孔子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中國的百姓說:“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可見無論是聖人還是百姓,都對貧困和富貴的關係有清醒的認識。為什麼人們厭惡貧困?因為貧困者不能盡情地滿足自己的欲望。人們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蠅逐臭……

在很多人眼裡貧窮比什麼都可恥,為了不在別人面前顯露自己的貧窮,有點兒錢就買奢侈品,沒錢也要買A貨買高仿,寧肯打腫了臉也要充胖子,仿佛一個LV的包包,一塊勞力士的手錶就能讓自己高人一等。

尤其是一些暴發戶,在發家之後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財富都穿戴在身上,因為窮慣了,窮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得到過,什麼也沒有享受過,所以一旦有錢了,便要住豪宅,食美味,坐豪車,擁美人。利用這種宣洩性的消費來發洩自己的不滿,營造所謂的安全感。

精神的貧瘠比物質的匱乏更可怕

上大學的時候宿舍有位來自農村的貧困生,她告訴我,來到城市後她做每一件事情之前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用多少錢?經常在深夜因為思考怎麼省錢、怎麼找兼職、怎麼減輕家裡負擔而輾轉難眠,第二天又必須強迫自己打起精神來好好看書不敢鬆懈。

但有時候,對一些人來說,堅強是他們脆弱的外殼,哪天,指不定就崩塌了。

直到我看到她坐進了一輛停在校門口的豪車,她遠遠地沖我笑:“我知道你們都看不起我,但是我也是迫不得已,錢雖然俗,但這個世界都會為錢讓路,它會讓你底氣十足。”

她的經歷讓我想起電視劇《蝸居》,在知道自己的小女兒做了“小三兒”之後,海萍媽媽的話:女孩要富養,不是沒有道理的,我這輩子吃虧就吃虧在沒錢,但凡你們小時候經歷過富裕,都不會為眼前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

其實,所謂的“富養”和物質上的滿足並無過多的關係,更重要的精神上的富足。父母雖物質匱乏,但真心關愛孩子,不強調金錢的重要,生活和樂。這樣,在孩子們的心理成長方面,就不會有任何因貧窮而留下的陰影和不安全感。

“知足常樂”是中國的古訓,我以為在金錢的問題上,這句話是對的。以掙錢為目的,掙多少算夠了,這個界限無法確定。事實上,凡是以掙錢為目的的人,他永遠不會覺得夠了,因為富了終歸可以更富,一旦走上了這條路,很少有人能夠自己停下來。

所以,貪欲就像鴉片一旦上癮很難戒掉,不要因為窮就放低自己的道德標準,讓良心喪於困境,因為越過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過大,必然爆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