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社會學視角看家庭教育研究

一、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關於什麼是家庭教育, 望文思意, 是家庭當中的教育。 我要強調的一點, 它實際上是發生在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特殊的場所裡面的教育。 我們一般說的教育是在學校發生的, 這是正規教育, 但是家庭教育是一個可能相對特殊的場所。 另外是關於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發生教育行為, 其實社會學也研究教育, 那麼我們怎麼理解教育物件及教育者?我認為, 特定的教育者或者教育物件是一個很重要的特徵, 這種教育不是發生在普通人之間, 而是發生在具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

再深入地想一下, 研究教育的很多都是實際的教師, 這種正規的教育和我們這裡所談的家庭教育, 它的本質差別在什麼地方?事實上, 學校教育是一種制度性的、國家層面的正規教育。 相比之下, 家庭教育顯然是一種非制度性、非正規的教育。

從社會學的角度深入理解的話, 家庭教育(所在的環境)實際上是一種社會環境。 學校是一種社會環境, 家庭又是一種社會環境。 那麼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環境的家庭, 它對個體成長的整個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我看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正是在此處體現。 我們應當看到, 家庭背景、成員關係等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對於個體成長來說, 大家都知道發展心理學或者教育學都有發展的不同階段,

這就是要我們去理解家庭教育, 這是第一點關於對家庭教育的理解。

社會學很看重家庭這個因素, 教育學包括學前教育、高等教育等專業, 但並沒有家庭教育這個專業。 家庭教育實際上就涉及到在特定的場所裡面發生的教育行為。 那麼家庭是什麼呢?社會學的理解很簡單, 它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 很多書上都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這樣的表述, 不要小看這幾個字, 這影響到我們對家庭教育的理解。

家庭這一特定場所, 它本身是人們社會生活的一個單位, 大家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家庭裡, 不管什麼年齡什麼階段, 所以(共同生活)是我們的一個基本認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是第一所學校,

家庭是最初的發生教育行為的場所。

家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 就是它是教育的永久的場所。 在學校裡學生要畢業, 但在不同的階段, 家庭裡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教育行為。 那麼家庭作為教育的場所, 它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我們在做家庭教育研究時應該予以關注。

二、在社會學中思考家庭

我建議做家庭教育研究的學者, 一定要學一點家庭社會學或者社會學, 給自己建構一個好的背景。 因為家庭作為教育的特殊的場所, 它有什麼樣的特點, 你對這個環境不知道, 你就沒有辦法去深入研究它裡面發生的行為, 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到底有什麼差別。 我們現在經常會說家校合作, 或者說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教育,

但這三者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裡?特別是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本質差別是什麼?需要有更清晰、更專業的界定。

我是從華中師大畢業的, 謝維和教授說的話讓我很有感觸, “師範學校是教你怎麼教別人的孩子, 沒有教你怎麼教自己的孩子”。 這說明正規的學校教育和特定的家庭教育存在很本質的區別。 師範畢業生掌握的只是教學的一些基本東西, 面對的對象是學生和家庭;而家庭教育父母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 簡單套用教育學或是師範教育是不恰當的, 而當前高校也都沒有開設家庭教育專業。

家庭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 與正規教育機構是有很大差別的, 所以很多發生在學校教育當中的原理原則不一定在家庭當中有效。

這是因為家庭與學校的社會屬性不同。 家庭是一個初級群體, 它有群體的特徵, 有它的組成和性質。 學校是一種機構, 是一種社會組織, 社會組織具有區別於一般群體的本質的特點, 比如說規模結構不一樣, 群體的結構相對簡單, 組織的結構相對複雜;群體的規模比較小, 而組織的規模一般比較大, 等等。

在規範與制度方面, 家庭當中的教育可能少有制度規定條例, 更多的是大家通常說的潛移默化、言傳身教, 沒有像學校裡那些具體的規定。 所以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區別, 它的制度和規範是完全不同的。 人在社會裡生活, 人的行為都是靠規範和制度來規定的, 可是家庭裡有什麼規定呢?其實是各個家庭有各個家庭的作用, 但是學校不行,國家有頒佈各級各類學校的規範制度,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權利與義務規定的很清楚,這是差別。

我前面說到,家庭的構成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姻緣和血緣關係,是具有血緣關係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這是可以去深入思考的一個方面。另外,從成員來說,它的角色也是不一樣的。送孩子到學校,那就是去做學生,好學生是對孩子作為學生的要求。但是在家裡可就不是這樣,父母希望孩子做個乖孩子,那什麼是乖孩子?乖孩子和好學生,這兩者之間的規範要求是不一樣的,成員的心態也不同。

發生在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行為,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是不一樣的,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在學校的表現可以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因為大家扮演的角色不同,成員關係也不一樣。因此,家庭、家族中有血緣關係的、小群體之間的、在私人領域開展的教育,和大家司空見慣、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正規學校教育之間,存在的差別很大。

三、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開展家庭教育研究要關注家庭教育之中的主角,就是成年人。很多的家庭教育學者都在關注他們,即父輩或是祖輩。即使有可能三代人不住在一起,但祖輩對家庭教育還是有影響的,所以在研究中需要考慮到。

可能大家研究過家庭教育的很多方面,包括教育方式、教學方式、教育方法等。從社會學角度來說,你還要去關注他們所處的階層,這是社會學的一個概念。在社會當中,人的社會地位高低有差別,這是客觀存在的。

社會學給我們的啟示是,人是社會的人,教育始終是發生在社會裡面,你脫離不開。教育不是一個真空,個人生活和社會歷史兩者是分不開的,只有同時理解這二者,我們才能理解其中之一。因此,我們一定要關注發生在家庭教育背後的各種社會因素。

用莎士比亞的話來形容,即社會是舞臺,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我們的家庭教育實際上關注的就應該是作為教育者的成年人,他是怎麼表演的,當然也會涉及到受教育的人怎麼表演。所以,教育應該關注所謂的“角色”,關注你應該怎麼當教師及父母。社會學可能比較關注的是這個角色為什麼會這麼表演。所以從教育研究這個角度來說,大家不能太局限於淺表層面的操作,不能只是強調你應該這樣教孩子,不能那樣對待孩子,而是要做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本文作者風笑天,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特聘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成員。本文系作者在2017年12月3日在京召開的“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屆學術論壇”上的發言,經授權發佈。)

但是學校不行,國家有頒佈各級各類學校的規範制度,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權利與義務規定的很清楚,這是差別。

我前面說到,家庭的構成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姻緣和血緣關係,是具有血緣關係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這是可以去深入思考的一個方面。另外,從成員來說,它的角色也是不一樣的。送孩子到學校,那就是去做學生,好學生是對孩子作為學生的要求。但是在家裡可就不是這樣,父母希望孩子做個乖孩子,那什麼是乖孩子?乖孩子和好學生,這兩者之間的規範要求是不一樣的,成員的心態也不同。

發生在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行為,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是不一樣的,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在學校的表現可以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因為大家扮演的角色不同,成員關係也不一樣。因此,家庭、家族中有血緣關係的、小群體之間的、在私人領域開展的教育,和大家司空見慣、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正規學校教育之間,存在的差別很大。

三、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開展家庭教育研究要關注家庭教育之中的主角,就是成年人。很多的家庭教育學者都在關注他們,即父輩或是祖輩。即使有可能三代人不住在一起,但祖輩對家庭教育還是有影響的,所以在研究中需要考慮到。

可能大家研究過家庭教育的很多方面,包括教育方式、教學方式、教育方法等。從社會學角度來說,你還要去關注他們所處的階層,這是社會學的一個概念。在社會當中,人的社會地位高低有差別,這是客觀存在的。

社會學給我們的啟示是,人是社會的人,教育始終是發生在社會裡面,你脫離不開。教育不是一個真空,個人生活和社會歷史兩者是分不開的,只有同時理解這二者,我們才能理解其中之一。因此,我們一定要關注發生在家庭教育背後的各種社會因素。

用莎士比亞的話來形容,即社會是舞臺,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我們的家庭教育實際上關注的就應該是作為教育者的成年人,他是怎麼表演的,當然也會涉及到受教育的人怎麼表演。所以,教育應該關注所謂的“角色”,關注你應該怎麼當教師及父母。社會學可能比較關注的是這個角色為什麼會這麼表演。所以從教育研究這個角度來說,大家不能太局限於淺表層面的操作,不能只是強調你應該這樣教孩子,不能那樣對待孩子,而是要做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本文作者風笑天,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特聘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成員。本文系作者在2017年12月3日在京召開的“首都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屆學術論壇”上的發言,經授權發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