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周那些事兒”之曇花一現的——周宣王!

周宣王名叫姬靜, 周厲王的兒子, 他的一生用一句歇後語概括就是: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 周厲王在眾諸侯和公卿的眼中是一個暴君, 不管是春秋也好, 戰國也好, 都是諸侯的世界, 包括周王室的最終結局都是由諸侯來終結的。 所以, 不管是戰國相關的史料, 還是近些年來出土的銘文, 都一致的指責周厲王, 他是周朝的罪人。

然而周厲王所做的僅僅是從諸侯和公卿手中拿回本來屬於他的東西, 但最終周厲王輸了, 所以一切又回到了諸侯和公卿的手中。 以後的天下, 已經不再是周天子的天下, 而是大家的天下。

周厲王被推翻

“國人”發生暴動, 他們的目的是要除去周厲王, 但周厲王跑了, 他們還就想拿周厲王的兒子姬靜開刀, 斬草除根。 但由於召穆公的保護, 姬靜幸運的活了下來(看來還是有忠臣的)。 此後的天下, 進入了“共和行政”時代。

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執政, 天下處於無主狀態, 但領導班子還在;另一種是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作為代理天子, 代為行使天子權力。 第一種目前只有《史記》作為支撐, 而第二種說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可以證明, 似乎更為可信。


史料都一致稱讚共伯和的執政方針, 其實無外乎大家又把周天子的家當拿來瓜分, 哪能不皆大歡喜?瓜分得差不多了, 這時周厲王也死了, 威脅解除了, 於是大家再把共伯和趕下臺, 立比較聽話的姬靜為天子, 是為周宣王。 共伯和也沒理由繼續賴在天子寶座上不走, 只有光榮的回到了共國。 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 他將原來的共城擴建了成了和鎬京規模不相上下的大城, 如果他真如周公, 又何必這麼做作呢?

共城遺址

史書說公卿們是因為姬靜長大了, 聽話了, 才放心的還政于姬靜, 立姬靜為天子。 而筆者不以為然。 用腳趾想也知道:周厲王執政37年, 國人暴動發生于周厲王30年以後, 此時的嫡長子姬靜怎麼可能還是一個小孩兒?共伯和還政于姬靜完全可以在任何時候, 為何偏偏選在周厲王去逝以後呢?這其中都充滿了私心!

周宣王姬靜上臺以後, 似乎真的很聽話, 他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張仲等一幫“賢臣”輔政;軍事上也是左右逢源,

以前不大聽話的諸侯也突然聽話了。 周宣王借助諸侯之力, 討伐獫狁、西戎、淮夷、徐夷和荊蠻, 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復, 史稱“宣王中興”。

周宣王

然而, 一切真是史書所說的那樣嗎?為什麼後來的周宣王突然又變壞了?變昏庸了?怎麼一下子又成了諸侯眼中的第二個周厲王了?

歷史,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專注于從不同角度看歷史,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歷史,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專注于從不同角度看歷史,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