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點點勾描誇大,臉譜裡折射的人生哲學

​“藍臉的竇爾敦盜禦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 白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 叫喳喳……”這首京腔歌曲曾火遍中國大街小巷,

歌詞裡形象的唱出了臉譜的生動魅力, 也揭示了京劇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小時候不敢看京劇, 總感覺那些勾紅描綠的臉, 是那麼的神秘可怖, 再配上咿咿呀呀或悲壯或或激昂的唱腔, 更讓我感覺台上游轉的一群, 不是人, 而是魔鬼或者精靈。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四、五歲的時候,
在山東榮成的奶奶家在看了一次“園子戲”。 看完過後, 晚上做了一宿的惡夢。 只感覺牆上的影影綽綽的都是鬼臉, 仿佛隱約還能聽到他們在嗚哩哇啦的唱著什麼。 那一夜, 我很久都沒有睡去, 精神高度緊張, 生怕被牆上的哪只小鬼擄走。 在迷迷糊糊中, 我還不忘暗暗發誓, 以後, 我再也不看什麼破“園子戲”了。
​長大一點後, 終於不再害怕那些“鬼臉”, 懂得了京劇是國粹, 是傳統文化精髓, 京劇臉譜不過是一種舞臺上的藝術造型, 它們是多少輩京劇藝術家用心血和智慧提煉出來的文化瑰寶。 當年電影《梅蘭芳》的上映後, 各大媒體又掀起了中國百姓對京劇新一輪的關注, 梅蘭芳的俊美清逸的扮相再次亮相於公眾視野, 引起人們的再次追捧。 但不正是那點點勾描、勒金綴紅, 把人們帶入一種古老而新鮮的意境當中嗎?
​其實, 我是個地道的京劇門外漢, 個別的名段在電視上也偶爾聽聽, 感覺的確很美。 比如《蘇三起解》, 比如《鍘美案》......起解裡那個老押解是個丑角兒, 鼻子上撲著白粉, 寓意這位元老爹是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 心地善良卻膽小怕事, 那一撮白粉更增添了許多喜劇效果。 鍘美案裡的包黑子是個婦孺皆知的人物, 一臉烏黑, 象徵著勇敢智慧、鐵面無私, 額上有白色月牙, 表示清正廉潔。 也正是因為如此,
後來, 人們習慣把一些影視中過於誇張、過於鮮明的表演或性格塑造稱為臉譜化。
​記得幾年前, 有一次在路邊遇到一個賣臉譜掛飾的, 工藝很粗糙, 但市面上少見。 於是我挑了兩個, 準備回去掛在房廳裡。 可遺憾地是我把它落在了親戚家。 直到現在,我也一直對臉譜有好感。生旦淨末醜,喜樂哀怒愁,一個臉譜,一樣性格,一種人生,一重命運,一段故事。通過欣賞臉譜也讓我對人生又多了一重遐想。
​臉譜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上的面具。演員們上了妝就變成了如夢似幻劇中人,卸了妝又還原為生活裡的血肉之軀。當演員不易,記得當年的《霸王別姬》裡有幾句經典臺詞,如“他們怎麼成的角啊,得挨多少打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麼時候才能成角啊?”再如“自古人生於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輩既務斯業,便當專心用功;以後名揚四海,根據即在年輕”等等,都說明了一個演員獲得藝術成就須得從幼年開始便付出艱辛。正所謂,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然而,做一個普通人,就容易嗎?我們這些凡人要想在芸芸眾生中活得滋潤灑脫,扮演好自己不同的人生角色,那又須我們在這苦短的一生裡勾描多少次,入戲多少回呢?入好人生的戲,勾描好生活的臉譜,更是一問艱深的學問,需要我們用一生去探究方能明瞭吧。也正是如此,我更喜歡臉譜了。
​(文字原創,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直到現在,我也一直對臉譜有好感。生旦淨末醜,喜樂哀怒愁,一個臉譜,一樣性格,一種人生,一重命運,一段故事。通過欣賞臉譜也讓我對人生又多了一重遐想。
​臉譜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上的面具。演員們上了妝就變成了如夢似幻劇中人,卸了妝又還原為生活裡的血肉之軀。當演員不易,記得當年的《霸王別姬》裡有幾句經典臺詞,如“他們怎麼成的角啊,得挨多少打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麼時候才能成角啊?”再如“自古人生於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輩既務斯業,便當專心用功;以後名揚四海,根據即在年輕”等等,都說明了一個演員獲得藝術成就須得從幼年開始便付出艱辛。正所謂,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然而,做一個普通人,就容易嗎?我們這些凡人要想在芸芸眾生中活得滋潤灑脫,扮演好自己不同的人生角色,那又須我們在這苦短的一生裡勾描多少次,入戲多少回呢?入好人生的戲,勾描好生活的臉譜,更是一問艱深的學問,需要我們用一生去探究方能明瞭吧。也正是如此,我更喜歡臉譜了。
​(文字原創,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