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出現這種情況,你該去精神心理科啦!

一說起"精神心理科", 許多人都會下意識地將其與那些語無倫次、無故傻笑、行為荒誕、喪失理智的"精神病人"聯繫起來。 其實, 去看精神心理科, 並不總是因為"精神病"而去的, 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加精神"。 比如, 當發現日常出現了某些身心症狀, 就需要看精神心理科, 但很多人卻諱疾忌醫, 以致延誤病情。

當你失眠怎麼辦

對於失眠, 普遍存在兩種認識誤區:

一是對失眠予以災難化的解讀, 把失眠的後果想得十分嚴重, 因此整天生活在對失眠的恐懼中, 結果把偶然一兩次的失眠變成了長期的失眠;

二是只重視失眠的對症治療,

忽視了失眠背後原因的解決, 結果安眠藥越吃越多, 但問題依然不見解決。

失眠常常為某些精神障礙的一種症狀, 例如早醒(即早上比平時早1-2小時醒過來, 醒後無法再入睡)通常提示抑鬱症的可能, 而入睡困難常常與焦慮有關。

因此, 作為長期受失眠困擾的患者, 最為明智的做法是找一個專業的精神心理科專家給自己評估一下, 以便為自己制訂一個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身體不適但又查不出原因

身體不適可謂五花八門, 一會說頭疼, 一會說腹痛, 一會說胸悶……這些軀體不適部位不固定, 有時難以用言語描述。

另一些人, 軀體不適固定於身體某一部位, 如咽部異物感、鼻孔堵塞感或者頭部壓迫感……

如果患者對上述不適十分關注, 總擔心自己患上了什麼重大疾病。

任何內科檢查均未發現相應的臟器、系統存在器質性病變的依據, 或者即使有, 也與患者軀體不適的性質、嚴重程度明顯不符。

檢查的結果以及醫生認為患者無病的解釋, 都無法打消患者對自己健康狀況的疑慮時, 還是建議看看精神心理科。

總是心情不好

心情不好, 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 不同的人對心情不好有不同的描述。

當生活中並未發現有導致心情不好的不良事件, 或者即使存在一些不良事件, 但這些不良事件如放在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或者與自己境遇相似的人身上, 或許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這種不良的情緒還會給自己帶來負面的影響,

如對生活的態度變得比較消極、對人際交往顯得沒以前那麼主動熱情、對工作變得沒以前那麼投入甚至感到厭惡等。

此外, 還給自己帶來了軀體上的不適, 如經常感到心慌、胸悶、乏力、消瘦等。

如果除了心情不好, 以上不良的情緒持續超過兩周以上, 而且即使通過別人開導、休假、外出旅遊等方式排解依然無緩解的跡象, 則需要看精神心理科啦。

多疑傾向

一向坦蕩豁達之人, 突然或逐漸變得多疑, 則需要警惕患精神障礙的可能。

有的懷疑被人跟蹤、監視、偷窺, 甚至被人設計陷害;有的懷疑周圍人的一言一行均針對自己, 甚至感覺電視或廣播裡的內容都在含沙射影地影射自己。

有的懷疑配偶對自己不忠,

因此要求配偶時時刻刻活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 而且不得與其他異性有任何交往, 否則反復盤查或暗地裡跟蹤其行蹤。

有的懷疑自己得了某種疑難雜症, 因此四處求醫、反復要求做各種檢查……

他們的懷疑多無現實根據, 也不接受任何事實的糾正以及旁人的勸說, 因而常常固執己見、一意孤行。 因此, 及時地求助於精神心理科專家, 不僅對多疑者有益, 而且可以大大減少許多本可避免的家庭和社會悲劇的發生。

其他科室的醫生是負責我們的身體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 而精神心理科的醫生和專家是負責精神心理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 並沒有什麼不同。

近年來隨著精神健康知識的普及, 越來越多的人對精神心理疾病有了正確的看法。

為了自己的健康, 在出現類似的症狀時請及時到精神康復科就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