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客為什麼叫“做東”?主人為什麼叫“東道主”

12月4日上午, 以“共用紅利:互聯網精准扶貧”為主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論壇在烏鎮舉行, 互聯網大咖和媒體記者雲集水鄉名鎮。 筆者注意到, 論壇開幕前一天, 已有慣例的互聯網大咖飯局也如常舉行, 媒體報導中多見“做東”、“東道主”等字眼。 問題是 “做東”、“東家”、“東道主”, 為什麼凡是與主人有關係的都與“東”有關?

2017烏鎮互聯網大會

在上述例舉的3個詞中, “東道主”出現得最早。 “東道主”一詞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 君亦無所害。 ”

《左傳》

春秋時, 晉國、齊國合兵圍鄭國, 鄭文公派燭之武去遊說秦穆公, 讓秦兵不要圍鄭國。 燭之武在說明了晉、秦圍鄭對秦國並沒有什麼好處之後, 緊接著說的就是上面引用的那句話, 意思是:如果秦國從鄭國撤兵, 讓鄭國作為秦國東邊道上的主人, 那麼鄭國也可以供應秦國人往來中所需要的東西, 這對你們來說毫無害處啊!

《燭之武退秦師》

後來, 人們就把“東道主”泛指出錢請客的人, 即“做東”, 成為接待賓客的當地主人。 至於“東家”則是“東道主”的進一步延伸, 把主人或營商出資的人(股東)都稱之為“東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