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延安副市長張宏:做大做強蘋果產業 讓貧困戶在產業鏈中脫貧致富

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的婦女正在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給蘋果樹刷石灰, 她們中有不少人通過土地、扶貧扶持資金等入股企業,

成為企業股東, 除了打工收入外, 還能享受果園效益分紅。

工人正在洛川美域高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蘋果生產車間選裝蘋果, 每天能拿到100-150元的工資。

延安副市長張宏接受西部網等媒體採訪。

視頻載入中...

12月5日, 陝西“產業脫貧訪市長”採訪團走進延安市, 瞭解蘋果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情況, 並對延安市副市長張宏進行了專訪。

“三變”改革讓貧困戶成股東 打工掙工資產業能分紅

當下正值蘋果園冬管時節, 延安的果農都開始了果園施肥、修整和防護工作。 12月5日上午, 採訪團到訪位於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的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區,

只見果園裡一片忙碌的景象, 十幾位農村婦女正在給蘋果樹刷石灰。

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他們園區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 目前已完成投資3.6億元, 集山地蘋果種植、休閒觀光、旅遊度假為一體, 建有標準化的矮砧蘋果示範園、生態酒店、花樣謎宮、沙地摩托車等項目, 刷石灰的好幾位婦女都是他們園子的股東。

記者瞭解到,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中, 南溝村將全村22500畝撂荒地、溝窪地、灘塗地和山林地, 折股量化到黨支部領辦的南溝生態旅遊經濟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再將土地資源和政府投資專案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 入股到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區運營實體惠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每年保底給合作社固定分紅60萬元, 合作社按占股比例給群眾進行分紅。 此外, 村上又將46戶貧困戶46萬元專項扶貧資金和873人自籌的87.3萬元作為股本金, 發起成立了格桑花穀生態旅遊專業合作社, 與南溝景區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合資興建了花樣迷宮停車廠。 鼓勵226名村民以1060畝土地入股到蘋果專業合作社, 與惠民公司農業分公司建起了矮化密植蘋果示範園, 佔有49%的股權, 果園收益前一切費用由公司承擔, 收益後淨利潤按股份比例進行分紅。 同時, 村上還組建了勞務合作社, 建立了定工定資、長期保底的就業機制, 優先吸納貧困村民進園務工。

在園區當清潔工的貧困戶張志蓮因病致貧,

她和老伴都有慢性病, “三變”改革中, 她將家中十二畝土地入股到惠民公司農業分公司, 建起了蘋果示範園, 她和老伴都都被園區聘請為清潔工, 每月每人有2400元收入, 今年年底就能實現脫貧。 張志蓮說, 她和愛人的工資能在包住家裡的日常開銷和治病買藥, 到果園掛果後, 他們每年還可以得到收益分紅, 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龍頭企業產加銷示範帶動 貧困戶變身產業工人

12月5日下午, 採訪團來到位於洛川縣蘋果產業園區的洛川美域高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蘋果加工車間, 同樣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30多位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分選、包裝蘋果。

該公司董事長薛雲峰介紹說, 2017年8月他們公司引進了法國邁夫8通道16口現代化選果機, 嚴格實施標準化生產,可實現每一個蘋果的糖分和色澤均勻,能讓消費者從一箱蘋果中吃第一個到最後一個口感保持一致。目前,他們公司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瀋陽等地建了22個洛川蘋果直營體驗店,成為了本來生活等電商平臺的蘋果供應商。

薛雲峰說,為了保證蘋果品質,他們公司在洛川建立了5000多畝的蘋果種植基地,發起成立了蘋果種植聯盟,吸引近2000戶果農加入。按照“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收儲”要求,規範生產、採摘、入庫、分檢、包裝、運輸流程,確保產品品質。

薛雲峰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他們公司積極回應號召,參與脫貧攻堅,包扶了35戶貧困戶。通過給有蘋果種植能力的貧困進行產業技術培訓,無償供應有機肥、水溶肥、農藥、防雹網等農資產品,提高他們蘋果種植水準,保底價收購蘋果,確保他們有穩定的收益。對於沒有蘋果種植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基地果園和蘋果分揀包裝車間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把他們變成產業工人,基本能實現人均增收5000餘元,戶均增收1.2萬元。

推進蘋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讓貧困戶在產業鏈中增收致富

延安市副市長張宏在接受西部網等媒體採訪時介紹,實施脫貧攻堅以來,延安堅持把精准施策貫穿于脫貧攻堅全過程,牢牢扭住產業脫貧這個關鍵,用好中省產業扶貧政策,以蘋果、棚栽、養殖業為重點,幫助貧困群眾培育致富產業,實現了1.59萬戶、4.93萬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產業扶持全覆蓋。

“蘋果產業經過30年發展,種植面積達到365萬畝,產量達到332萬噸,已經成為延安最大的農業主導產業,也成為了延安老百姓脫貧致富的一項主要產業。”張宏透露,在蘋果產業的支撐下,延安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13%下降到了2017的3.86%,為延安整體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張宏說,近年來延安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實施蘋果產業北移工程,大力發展山地蘋果,通過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勞務輸出、配套服務等形式參與蘋果產業發展,形成了支部+貧困戶、支部+合作社+企業+貧困戶互聯網+貧困戶等9種式,讓貧困戶在產業鏈中實現了增收致富。

張宏表示,延安作為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品質優良,品牌價值正在進一步凸顯,今後他們將加強蘋果產業產後整理,加快推進蘋果種植與加工儲藏、採摘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延安蘋果在國內外的競爭力,不斷做大做強蘋果產業。並在蘋果產業帶動下,延安所有貧困戶有望在2018年年底前全部率先脫貧,並實現長久穩定增收。

嚴格實施標準化生產,可實現每一個蘋果的糖分和色澤均勻,能讓消費者從一箱蘋果中吃第一個到最後一個口感保持一致。目前,他們公司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瀋陽等地建了22個洛川蘋果直營體驗店,成為了本來生活等電商平臺的蘋果供應商。

薛雲峰說,為了保證蘋果品質,他們公司在洛川建立了5000多畝的蘋果種植基地,發起成立了蘋果種植聯盟,吸引近2000戶果農加入。按照“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收儲”要求,規範生產、採摘、入庫、分檢、包裝、運輸流程,確保產品品質。

薛雲峰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他們公司積極回應號召,參與脫貧攻堅,包扶了35戶貧困戶。通過給有蘋果種植能力的貧困進行產業技術培訓,無償供應有機肥、水溶肥、農藥、防雹網等農資產品,提高他們蘋果種植水準,保底價收購蘋果,確保他們有穩定的收益。對於沒有蘋果種植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基地果園和蘋果分揀包裝車間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把他們變成產業工人,基本能實現人均增收5000餘元,戶均增收1.2萬元。

推進蘋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讓貧困戶在產業鏈中增收致富

延安市副市長張宏在接受西部網等媒體採訪時介紹,實施脫貧攻堅以來,延安堅持把精准施策貫穿于脫貧攻堅全過程,牢牢扭住產業脫貧這個關鍵,用好中省產業扶貧政策,以蘋果、棚栽、養殖業為重點,幫助貧困群眾培育致富產業,實現了1.59萬戶、4.93萬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產業扶持全覆蓋。

“蘋果產業經過30年發展,種植面積達到365萬畝,產量達到332萬噸,已經成為延安最大的農業主導產業,也成為了延安老百姓脫貧致富的一項主要產業。”張宏透露,在蘋果產業的支撐下,延安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13%下降到了2017的3.86%,為延安整體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張宏說,近年來延安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實施蘋果產業北移工程,大力發展山地蘋果,通過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勞務輸出、配套服務等形式參與蘋果產業發展,形成了支部+貧困戶、支部+合作社+企業+貧困戶互聯網+貧困戶等9種式,讓貧困戶在產業鏈中實現了增收致富。

張宏表示,延安作為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品質優良,品牌價值正在進一步凸顯,今後他們將加強蘋果產業產後整理,加快推進蘋果種植與加工儲藏、採摘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延安蘋果在國內外的競爭力,不斷做大做強蘋果產業。並在蘋果產業帶動下,延安所有貧困戶有望在2018年年底前全部率先脫貧,並實現長久穩定增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