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放牛娃避雨跑進唐朝古墓,墓內一句詩讓他通過殿試高中進士!

明朝萬曆年間, 南安碼頭大庭村有個放牛娃, 名叫戴廷詔, 天天到高蓋山放牛,高蓋山山清水秀, 林茂草肥, 風光秀麗, 他一面讓牛兒吃又綠又嫩的青草, 一面捧著一卷書閱讀。

話說戴廷詔, 年少家貧, 雙親年邁多病, 僅上兩年私塾, 便因老父病重, 被迫輟學了。 但他胸懷大志, 邊放牛邊讀書, 絕不荒廢自己的學業。

有一天, 戴廷詔上高蓋山放牛, 忽然天下大雨, 他急忙跑到歐陽避雨。 他發現了一塊墓誌銘, 記載唐代進士歐陽詹的身世, 心裡異常感動, 聞名全閩的文祖、先賢原來就出生在此地!他見歐陽母墓前還立著一塊詩碑, 鐫刻一首歐陽詹的《悼母詩》, 便輕聲地吟誦起來:

高蓋山前日影徽,

黃昏宿烏傍林飛。

墳前滴酒空垂淚,

不見叮嚀道早歸。

好一首悼母詩, 歐陽詹當年榮歸故里, 母親卻已仙逝, 他百感交集, 到墳前悼母所作, 寫得真摯感人, 實乃千古絕唱。

不久,

戴廷詔的父親病癒了, 家庭經濟逐漸有了好轉, 便進入泉州府學館深造。 他處處以鄉賢歐陽詹為楷模, 奮發攻書大有長進。

這一年, 大考之年又到了, 戴廷詔告別雙親, 上京赴試。 當試卷發下來, 戴廷詔看罷又驚又喜, 試題出了“不見叮嚀道早歸”這句詩,

讓舉子聯成一首完整的詩。

這不是歐陽詹《悼母詩》的最後一句嗎?眾舉子都憑自己的才學補出來, 戴廷詔想到無論怎麼寫, 也比不上歐陽詹的詩句, 便把歐陽詹的悼母詩原原本本地照錄在試卷上。

原來當朝皇帝有一天晚上夢見一位先賢, 為他念一首詩。 他覺得這首詩寫得很好, 正要請教, 突然被誰推了一下, 他醒過來, 把前頭三句詩全忘了, 只記得最後一句:“不見叮濘道早歸。 ”恰好大考的時間到了, 皇帝便命主考官出了聯詩這樣的試題。 後來, 皇帝親自閱卷, 見福建南安舉子戴廷詔寫的同他夢中先賢吟誦的詩相同, 不覺得龍顏大喜, 趕忙召見戴廷詔詳細地詢問了情況。

戴廷詔如實地把詳情稟告, 說明這是唐代四門助教歐陽詹的悼母詩。 皇帝十分驚訝, 又問了戴廷詔許多問題, 見他對答如流, 學識過人, 便宣佈他順利地通過殿試, 高中進士。

從此, 戴廷詔對先賢歐陽詹更加敬重了。 他回鄉省親, 對歐陽詹的家世、出生、功績等一一做了考證。 他見歐陽母墓前的詩碑荒廢了,

便親筆敬書, 重立在墓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