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鮮血與抗爭,驕傲與繁榮:哈爾濱地標的城市記憶

一個家庭, 如果缺少老人, 就會缺乏溫暖度和親切感。 而一個城市, 如果缺少歷史地標, 則會顯得過於空虛、浮躁。 建築是活著的歷史, 也是可以觸摸的時代記憶。 而在哈爾濱, 每個區都有著這樣獨特的城市地標。 你是不是都去過?你是不是都瞭解?今天, 頭條哥就帶你翻開歷史的面紗, 一起來逛逛這擁有厚重歷史記憶的哈爾濱。

 道裡區

聖·索菲亞教堂

年齡:85歲

地址:透籠街95號

歷史記憶: 始建於1923年, 建成於1932年, 原是沙俄修建中東鐵路時的隨軍教堂, 占地面積721平方米, 通高53.35米。

索菲亞教堂作為哈爾濱建築藝術風景中的一個亮點, 成為遊客來冰城的必到之地。

 防洪紀念塔

年齡:59歲

地址:哈爾濱市道裡江岸中央大街終點廣場

歷史記憶: 為紀念戰勝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 1957年洪水威脅哈爾濱市, 水位超過1932年洪峰0.58米, 全市人民戰勝洪水襲擊, 于1958年建立此塔, 以志紀念。

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繪了當年戰勝洪水的生動情節。 塔頂為由工農兵和知識份子形象組成的圓雕, 表現了戰勝洪水的英雄形象。

 中央大街

年齡:119歲

地址:哈爾濱市道裡區中央大街

歷史記憶: 中央大街始建於1898年, 初稱"中國大街"。 1925年改稱"中央大街", 後來發展成為哈爾濱市最繁華的商業街。 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紀念塔, 南至經緯街。

步行街環境優美, 井然有序。 以其獨特的歐陸風情、鱗次櫛比的精品商廈、花團錦簇的休閒社區、異彩紛呈的文化生活,

成為哈爾濱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 並彙集了文藝復興、巴羅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市級保護建築13棟, 是國內罕見的一條建築藝術長廊。 它是目前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之一。

哈爾濱火車站

年齡: 118歲

地址: 哈爾濱市南崗區鐵路街1號

歷史記憶: 哈爾濱火車站歷史面貌它曾代表哈爾濱迎送過眾多的異鄉賓客,每個初來哈爾濱的人都會對它留有深刻的印象。它是城市建設初期最早修建的幾座大型建築之一。是沙俄侵略者修築中東鐵路時在東北設立較早的車站之一,俗稱"哈爾濱老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清末,1898年6月(清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中東鐵路正式全面動工之後,大批築路器材運至哈爾濱松花江岸(今中央大街以西)。因此,在松花江南岸設立火車站,稱松花江站,是哈爾濱設置的第一個火車站。

1899年8月,中東鐵路南支線開始建設,在今哈爾濱站行李房處設一俄羅斯建築風格,使用面積2700平方米。中華民國和東北淪陷時期,基本沒有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60年3月,將哈爾濱站原站舍拆除,在原址重建。

4月24日,哈爾濱站原站舍主體南側拆除完畢,哈爾濱站標誌性的“大鐘”徹底退出人們視野。

霽虹橋

年齡: 113歲

地址: 哈爾濱道裡區霽虹橋

歷史記憶: 霽虹橋始建於1904年,原來只是一座木制結構橋,1926年由俄羅斯人符·阿·巴厘主持設計修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橋。

地處交通要塞的霽虹橋,建築風格獨特,沒有一個鉚釘和螺栓。橋上走車輛行人,橋下走火車。橋上設有四座方尖碑為橋頭堡。

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時期的建築技術,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縮到頂端為尖尖的一點,造型別致新穎,形成這座橋的鮮明風格。特別是在堅固牢靠的鋼欄杆上鑲嵌著"飛輪"標誌的中東鐵路路徽,多了一層歷史感,也豐富了橋樑建築的藝術性。

哈爾濱市土木建築學會

年齡:107歲

地址: 經緯四道街30號

歷史記憶:原為猶太商人索斯金私邸,建於1910年。

古典主義建築風格,造型古樸、簡潔又富有變化。

哈爾濱市兆麟小學

年齡:94歲

地址: 地段街198號

歷史記憶: 兆麟小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建成於1923年,經歷了中華民國、日偽統治和新中國三個時期,當時校名為:北滿特別區第一學區第二小學。1934年12月改名為哈爾濱市立公園小學校。1948年3月,為紀念民族英雄李兆麟將軍,哈爾濱市政府將其命名為哈爾濱市兆麟小學校。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建築平面為矩形與圓形結合。主入口處設有門廊和寬敞的臺階,雙折坡簷裝有盔形穹頂。

教育書店

年齡: 108歲

地址: 紅專街1號

歷史記憶: 教育書店原名松浦洋行,始建於1909年2月。它位於中央大街中段。中央大街原稱中國大街,日本的松浦洋行是中國大街上最早的建築物之一。

教育書店最初為日本的松浦洋行,俄國僑民會也曾佔有此建築,解放以後,這裡曾作為外文書店,如今這裡是新華書店所屑中的教育書店。

建築的歷史已很久遠了,其使用功能也發生了變化,然而不變的是建築散發出來的無法比擬的魅力。這棟建築是中央大街一座具有典型"巴羅克"風格的標誌性建築。它追求平面複雜、形式自由,強調光影變化。

公園餐廳

年齡: 87歲

地址: 史達林公園內

歷史記憶: 為鐵路松花江站站舍之一,建於1930年。1938年建江畔公園時改為餐廳,設計師為大谷周造。

俄羅斯建築風格,屋頂為坡屋頂,建築細部裝飾以精美的木雕花飾,屋、亭、廊形成一體的格局,體現了古樸典雅的歐式建築風格。整個餐廳以白色為主,體現了一種靈動與潔淨。

馬迭爾賓館

年齡:111歲

地址: 哈爾濱道裡區中央大街89號(中央大街與西七道街交叉口)

歷史記憶: 在哈爾濱,"馬迭爾"這個名字盡人皆知,它與秋林一樣,都是充滿異國情調的老字型大小。馬迭爾旅館建造的年代晚于秋林商行,於1906年建成開業,它是當時哈爾濱旅館建築中最豪華的多功能旅館之一,集餐飲、娛樂、住宿於一體,正如《哈爾濱指南》1931年俄文版廣告中所述"馬迭爾旅館擁有最豪華的舞廳及餐廳,最現代、最舒適的客房"。

今天的商家喜歡用外語名字作為店名,而馬迭爾旅館卻是地道的外語音譯,關於它名字的含義曾經有過爭論。建築的立面處理相當精彩,其手法主要通過窗、陽臺、女兒牆及穹頂等元素體現出來,反映出較強的"新藝術"特徵。

建築的陽臺也是一大特色。與中央大街上的許多建築一樣,出挑的陽臺常常兼作入口的雨篷,在建築入口上方或其它局部飾以精巧的陽臺,成為一種習慣的做法,陽臺成為建築提神之筆。

莫斯科商場

年齡:111歲

地址: 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46號

歷史記憶: 黑龍江省博物館,原名莫斯科商場,始建於1906年,是哈爾濱市最早的商場之一。繼南崗中心廣場的聖·尼古拉教堂之後,在廣場西側建起了第二座建築物——莫斯科商場。

舒展的莫斯科商場似一條紅黃相間的彩色飄帶,精心修飾著廣場的裙裾。每當陽光照耀著建築的背面,廣場上便投下生動的陰影——尖尖的穹頂、錯落有致的輪廓線,猶如夢幻中的城堡倒影,為廣場增添一分浪漫情調。

道外區

松花江鐵路大橋

年齡:116歲

地址: 哈爾濱市松花江畔史達林公園東側

歷史記憶: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在我國修築東清鐵路的權利。1898年開始測量、設計、修築松花江鐵路大橋。1900年5月16日正式動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哈爾濱松花江鐵路大橋是中東鐵路西部線(濱洲線)的第一座橋樑,也是中東鐵路沿線跨度最大的單線鐵路橋。

這座大橋見證了中東鐵路的通車,也見證了哈爾濱由幾個村鎮迅速發展為遠東文化經濟貿易中心的重要城市的過程,見證了哈爾濱在清末、民國、日偽時期、新中國的城市歷史。

經由這座大橋進出哈爾濱的不僅有旅客、貨物,也有沙俄、協約國、侵華日軍的部隊,有中東鐵路初創時期的各國移民,也有十月革命時期的大批俄國移民。還有,中共早期領導人從這裡踏上通往"赤都"的紅色旅程。

阿拉伯清真寺

年齡:109歲

地址: 道外區南十三道街54號

歷史記憶: 始建於1908年,1935年重建。面積為426平方米,高度為13米。禮拜堂內可供五六百人做禮拜。在殿頂上有五個隆起的藍綠色圓頂,一大四小,豎有月牙。

建築師和工匠們用石料、磚、木材來建造清真寺,藝術家和民間藝人精心地在石頭和磚木上進行雕刻、繪畫、鑲嵌,裝飾得十分考究。

南崗區

文廟

年齡:88歲

地址: 文廟街25號

歷史記憶: 始建於1926年,落成於1929年。

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建築由殿堂、門、牆垣圍合成三進院落,按南北中軸線依次佈局,氣勢宏偉、莊嚴。南端是首進院落,院內松柏蒼翠,丹牆回繞。池北有欞星門,是三門四柱的木構牌坊,上覆黃色琉璃瓦廡殿頂。

欞星門北是進入主院的過廊——大成門,五開間,單簷,琉璃瓦廡殿頂,前後環以白玉欄杆,左右並列東、西掖門,佈局端莊井然。

天主教堂

年齡:82歲

地址: 士課街47號

歷史記憶: 原為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1930年10月開始籌建,1931年5月動工,1935年10月6日落成。

俄羅斯"巴羅克"建築風格,建築結構複雜,線腳豐富。現經對周圍環境的修建綠化,已經成為鬧市中一個清靜去處,成為哈爾濱別具一格的景點。

原日本駐哈總領事官邸

年齡: 97歲

地址: 果戈裡大街298號

歷史記憶: 原為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官邸,建於1920年。當時是日本領事館的官員住宅。以後這裡又成為蘇僑音樂專科學校,培養了許多世界級的音樂家。解放後,成為蘇僑中學。1958年成為黑龍江省外事辦公室至今。

以古典主義為基礎,融入文藝復興及"巴羅克"的折中主義建築風格。科林斯式疊柱門廊及女兒牆上的法式穹頂完美地結合,形成渾然一體的建築造型。二層為半圓拱券窗,裝飾線腳豐富,建築精美華麗。

華嚴寺

年齡:94歲

地址: 南崗區比樂街63號

歷史記憶: 始建於1922年。1923年建成主殿、兩側耳殿及東西配殿,然資金已盡,被迫中斷。1934年建成寺牆及山門。

華嚴寺建寺時間比極樂寺還早,哈爾濱最早的寺廟之一,是依據佛教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命名的。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滄桑之後,磚雕人物依然栩栩如生。

華嚴寺是一座女廟,注重修行,寺內出家的女尼並不多,但是有許多居士來此修行。

哈爾濱鐵路局

年齡:113歲

地址: 西大直街51號

歷史記憶: 原為中東鐵路、中長鐵路管理局辦公樓。1902年4月始建,1904年2月落成。1905年前後,3次被大火焚燒,後於1906年重建。總設計師為沃勃羅米耶夫斯基。

哈爾濱鐵路局歷史悠久,歷經風雨滄桑,但它仍別具風格、完好無損,是哈爾濱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

和平邨賓館1號樓

年齡:107歲

地址: 中山路171號

歷史記憶: 建於1910年,這是一座義大利中世紀寨堡式小樓。原為中東鐵路公司董事長馬忠駿公館,1931年馬忠駿因支援馬占山抗日被日本憲兵逮捕,老百姓尊稱他為"馬道台",其公館亦得名為"馬道台府"。1956年,這裡改為接待領導人的高級賓館,為了保密,稱為"107"招待所。

建築造型極富童話特色,神秘而又浪漫。建築形體複雜,構圖自由。最突出的特色是前後左右四個面都做了精美處理,各具特色,無一重複。

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

年齡:94歲

地址: 頤園街1號

歷史記憶: 原為波蘭商人葛瓦裡斯基私邸,1919年始建,1923年竣工。古典主義兼有"巴羅克"風格的建築。

孟莎式高屋頂,閣樓的老虎窗,建築氣勢恢弘,典雅豪華。外部造型端莊秀美,內部裝飾與設施高雅精緻。

東北烈士紀念館

年齡: 86歲

地址: 一曼街241號

歷史記憶: 1928年6月1日動工修建,1931年竣工。這裡曾作為偽哈爾濱員警廳,關押過許多抗聯戰士和反滿抗日志士,抗日女英雄趙一曼也曾被拘押於此。

這是一座以古典主義為主的折中主義風格建築。該館有藏品7000餘件,歷史資料5000餘份。

秋林公司

年齡: 109歲

地址: 哈爾濱南崗區大直街

歷史記憶: 秋林公司是俄商在哈開辦的最早的商行之一。秋林公司原名秋林商行,由俄鉅賈伊萬·雅闊列維奇·秋林創辦。

早在中東鐵路正式通車之前,即1900年5月秋林即在香坊開辦了分公司;1902年為擴大經營,由香坊遷至秦家崗(即今南崗區)大直街,1904年10月,秋林公司在南崗大直街修建二層樓房;1908年竣工。

1910、1915年先後兩次沿建築兩翼擴建;1927年第三次擴建成環繞大直街、奮鬥路及阿什河街長達173米的大型商場;1978年11月第四次擴建,由二層擴建為四層;1984年11月秋林公司再次進行縱深擴建,在此之後又有二次小規模的擴建,如今秋林公司已成為規模龐大的現代綜合商場。

國際飯店

年齡: 80歲

地址: 西大直街與紅軍街轉角處

歷史記憶: 國際飯店,原名新哈爾濱旅館(HOTELNEWHARBIN),於1936年5月動工修建,1937年6月竣工,7月正式開業。工程的承包商為日本的近藤林業公司,設計師為著名建築師斯維利多夫。整個工程由近藤林業公司經營,俄國人施工。

在它建成之前,中心廣場周圍已陸續修建了聖·尼古拉教堂(俄羅斯風格)、莫斯科商場(新藝術風格)、中東鐵路理事事務室兼住宅(新藝術風格)、秋林公司中山商場(折衷主義風格)等建築。中心廣場既是城市交通樞紐,又是城市的景觀焦點。

平房區

日軍731部隊細菌工廠遺址

年齡: 81歲

地址: 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大街47號

歷史記憶: 日軍七三一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最高統治者下令組建的細菌戰秘密部隊,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最滅絕人性的細菌戰研究中心。

他們利用健康活人進行細菌戰和毒氣戰等實驗,與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南京大屠殺同樣駭人聽聞。

1936年開始在哈爾濱平房建立細菌武器研究生產基地,將6.1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特別軍事區域。1945年8月,七三一部隊敗逃之際炸毀了大部分建築,形成現在舊址的整體格局。

平房站

年齡:83歲

地址:哈爾濱平房區聯盟大街49號

歷史記憶: 哈爾濱平房火車站,建於1934年。離哈爾濱市區25公里,有公車到達,為三等站。

香坊區

香坊火車站

年齡:119歲

地址:香坊區通站街118號

歷史記憶: 早期的哈爾濱火車站—香坊火車站始建於1898年,是俄國人修築的。隨著中東鐵路延伸建立,哈爾濱設立了新火車站後,把它改名為香坊火車站。

百年前的香坊火車站,歷經中東鐵路、偽滿鐵路和人民鐵路、十年浩劫時期,然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典型的俄羅斯建築風格,圓圓的紅色屋頂,高大的門窗,米黃與白色相間外牆,給人以厚重感,吸引了無數攝影人前來取景拍照。

呼蘭區

呼蘭天主教堂

年齡:109年

地址:哈爾濱市呼蘭區東大街第五中學校內。

歷史記憶: 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836平方米。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蕭紅故居

年齡:109年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建設街文化路29號

歷史記憶: 蕭紅故居現建設成蕭紅故居紀念館。從1986年6月11日開放以來,蕭紅故居已接待了100多萬中外遊人,成為哈爾濱進行文化交流的視窗,國內外旅遊者的文化聖地。

故居始建於1908年,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1911年6月2日(當年農曆是五月初五)蕭紅就出生在這裡。

她在這裡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1929年,蕭紅離家出走, 一直到1942年1月22日病逝於香港,她沒有回過家鄉。

西崗公園

年齡:101年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公園路

歷史記憶:在呼蘭城西,有一個公園,叫西崗公園,西面高崗處,因地得名。《呼蘭縣誌》記載:"西崗公園因其地也。"

這座公園始建於1916年,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是黑龍江省歷史比較悠久的公園之一。這座公園歷經風風雨雨,有毀有建。

今天,她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成為呼蘭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現在公園內仍然保留一些建年已久的歷史遺跡。這些遺跡,成為人們見證呼蘭歷史發展的縮影。

呼蘭清真寺

年齡:207歲

地址:哈爾濱市呼蘭區蘭河大街

歷史記憶: 呼蘭清真寺,始建于嘉慶十五年(1810年),由回族鄉老王某牽頭在呼蘭河邊興建。東北淪陷時期,呼蘭河水逐年東浸,危及清真寺。1953年,窯殿拆除,1954年,清真寺理事會做出遷寺重建的決定,經縣政府批准在和平街8間磚瓦平房處重建,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聘請瀋陽東寺白立謙為教長。1956年,禮拜殿竣工,比原禮拜殿多一層窯殿。北面5間磚瓦房分別為小暖殿、會客室、教長室。

阿城區

阿城文廟

年齡:近200歲

地址:阿城市文廟胡同6號

歷史記憶:文廟初建時被稱為孔廟,供奉孔子的牌位,阿城文廟的歷史將近200年,經過清朝道光、咸豐、同治三代逐步建成。

文廟坐北朝南,為二進庭院式建築,平面呈長方形,四面為磚構圍牆,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文廟建築佈局中軸線上,自南往北有影壁、泮池、泮橋(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

大成殿前置有東西兩廡(廂房);後置崇聖祠、啟聖祠,佈局規範、嚴謹。由於年久失修、自然損壞和改作他用,致使影壁、泮池、泮橋、欞星門、大成門、崇聖祠、啟聖祠已經不存在。目前的大成殿、東西兩廡和大成門是阿城市政府於1997年開始修復的。

 雙城區

雙城堡火車站

年齡:118歲

地址:哈爾濱市雙城區新城區車站街

歷史記憶:雙城堡站是一個綠瓦黃牆、飛簷斗拱的老火車站,也是哈爾濱鐵路局管內保護最完整的抗日戰爭歷史遺跡。

這個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的古老建築,是伴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而誕生的,目前已成為雙城區的標誌性建築。現已成為黑龍江省省級保護文物建築。

四野前線指揮部

年齡:100歲

地址:哈爾濱市雙城區雙城鎮優幹胡同6號

歷史記憶: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舊址,是解放戰爭紀念地之一,也是東北地區僅有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主莊園。它不僅是旅遊景點,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院始建於1917年,據瞭解是原吉林省員警廳長張冀為其姨太大蓋的一所私宅。占地面積5760平方米,週邊兩米高青磚牆,院內建築面積650平方米,共有青磚灰瓦木結構的硬山式房屋35間,分為東、西兩院, 中間有一月亮門相通,東院是典型型的三合院,一正兩廂各五間,共u間,前有內牆與外牆相隔, 內牆正中為一木結構青瓦預瀠脊垂花門樓。

 承旭門

年齡:149歲

地址:雙城區文昌大街附近

歷史記憶:承旭門是雙城比較古老的一座門樓,清同治七年,也就是西元1868年,時任雙城堡總管的雙福監督,重修雙城堡城牆。增建起四座門樓,東有承旭門、西有承恩門、南有永和門,北有永治門。歷經百餘年風雨滄桑,至今僅存老百姓俗稱:"東門"的承旭門一座。

但由於它年久失修,承旭門樓也曾一度面目全非1979年,雙城縣政府撥款進行修葺,複了本來面目,後又定為雙城市級文保單位(現為哈爾濱市雙城區)。一座城市的歷史性建築,帶著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氣息,從它的建築結構、牌匾畫幅、裝飾雕刻,都能領略到一個時代的精神符號。一旦感覺到古老建築的蘇醒,你就會對這個城市存有敬畏。

鮮血與抗爭,驕傲與繁榮,都在這些不語的“老人”身上,留下歲月的痕跡。哈爾濱的這些見證過歷史的建築,年復一年,給我們或讚歎,或警醒。

哈爾濱火車站

年齡: 118歲

地址: 哈爾濱市南崗區鐵路街1號

歷史記憶: 哈爾濱火車站歷史面貌它曾代表哈爾濱迎送過眾多的異鄉賓客,每個初來哈爾濱的人都會對它留有深刻的印象。它是城市建設初期最早修建的幾座大型建築之一。是沙俄侵略者修築中東鐵路時在東北設立較早的車站之一,俗稱"哈爾濱老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清末,1898年6月(清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中東鐵路正式全面動工之後,大批築路器材運至哈爾濱松花江岸(今中央大街以西)。因此,在松花江南岸設立火車站,稱松花江站,是哈爾濱設置的第一個火車站。

1899年8月,中東鐵路南支線開始建設,在今哈爾濱站行李房處設一俄羅斯建築風格,使用面積2700平方米。中華民國和東北淪陷時期,基本沒有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60年3月,將哈爾濱站原站舍拆除,在原址重建。

4月24日,哈爾濱站原站舍主體南側拆除完畢,哈爾濱站標誌性的“大鐘”徹底退出人們視野。

霽虹橋

年齡: 113歲

地址: 哈爾濱道裡區霽虹橋

歷史記憶: 霽虹橋始建於1904年,原來只是一座木制結構橋,1926年由俄羅斯人符·阿·巴厘主持設計修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橋。

地處交通要塞的霽虹橋,建築風格獨特,沒有一個鉚釘和螺栓。橋上走車輛行人,橋下走火車。橋上設有四座方尖碑為橋頭堡。

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時期的建築技術,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縮到頂端為尖尖的一點,造型別致新穎,形成這座橋的鮮明風格。特別是在堅固牢靠的鋼欄杆上鑲嵌著"飛輪"標誌的中東鐵路路徽,多了一層歷史感,也豐富了橋樑建築的藝術性。

哈爾濱市土木建築學會

年齡:107歲

地址: 經緯四道街30號

歷史記憶:原為猶太商人索斯金私邸,建於1910年。

古典主義建築風格,造型古樸、簡潔又富有變化。

哈爾濱市兆麟小學

年齡:94歲

地址: 地段街198號

歷史記憶: 兆麟小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建成於1923年,經歷了中華民國、日偽統治和新中國三個時期,當時校名為:北滿特別區第一學區第二小學。1934年12月改名為哈爾濱市立公園小學校。1948年3月,為紀念民族英雄李兆麟將軍,哈爾濱市政府將其命名為哈爾濱市兆麟小學校。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建築平面為矩形與圓形結合。主入口處設有門廊和寬敞的臺階,雙折坡簷裝有盔形穹頂。

教育書店

年齡: 108歲

地址: 紅專街1號

歷史記憶: 教育書店原名松浦洋行,始建於1909年2月。它位於中央大街中段。中央大街原稱中國大街,日本的松浦洋行是中國大街上最早的建築物之一。

教育書店最初為日本的松浦洋行,俄國僑民會也曾佔有此建築,解放以後,這裡曾作為外文書店,如今這裡是新華書店所屑中的教育書店。

建築的歷史已很久遠了,其使用功能也發生了變化,然而不變的是建築散發出來的無法比擬的魅力。這棟建築是中央大街一座具有典型"巴羅克"風格的標誌性建築。它追求平面複雜、形式自由,強調光影變化。

公園餐廳

年齡: 87歲

地址: 史達林公園內

歷史記憶: 為鐵路松花江站站舍之一,建於1930年。1938年建江畔公園時改為餐廳,設計師為大谷周造。

俄羅斯建築風格,屋頂為坡屋頂,建築細部裝飾以精美的木雕花飾,屋、亭、廊形成一體的格局,體現了古樸典雅的歐式建築風格。整個餐廳以白色為主,體現了一種靈動與潔淨。

馬迭爾賓館

年齡:111歲

地址: 哈爾濱道裡區中央大街89號(中央大街與西七道街交叉口)

歷史記憶: 在哈爾濱,"馬迭爾"這個名字盡人皆知,它與秋林一樣,都是充滿異國情調的老字型大小。馬迭爾旅館建造的年代晚于秋林商行,於1906年建成開業,它是當時哈爾濱旅館建築中最豪華的多功能旅館之一,集餐飲、娛樂、住宿於一體,正如《哈爾濱指南》1931年俄文版廣告中所述"馬迭爾旅館擁有最豪華的舞廳及餐廳,最現代、最舒適的客房"。

今天的商家喜歡用外語名字作為店名,而馬迭爾旅館卻是地道的外語音譯,關於它名字的含義曾經有過爭論。建築的立面處理相當精彩,其手法主要通過窗、陽臺、女兒牆及穹頂等元素體現出來,反映出較強的"新藝術"特徵。

建築的陽臺也是一大特色。與中央大街上的許多建築一樣,出挑的陽臺常常兼作入口的雨篷,在建築入口上方或其它局部飾以精巧的陽臺,成為一種習慣的做法,陽臺成為建築提神之筆。

莫斯科商場

年齡:111歲

地址: 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46號

歷史記憶: 黑龍江省博物館,原名莫斯科商場,始建於1906年,是哈爾濱市最早的商場之一。繼南崗中心廣場的聖·尼古拉教堂之後,在廣場西側建起了第二座建築物——莫斯科商場。

舒展的莫斯科商場似一條紅黃相間的彩色飄帶,精心修飾著廣場的裙裾。每當陽光照耀著建築的背面,廣場上便投下生動的陰影——尖尖的穹頂、錯落有致的輪廓線,猶如夢幻中的城堡倒影,為廣場增添一分浪漫情調。

道外區

松花江鐵路大橋

年齡:116歲

地址: 哈爾濱市松花江畔史達林公園東側

歷史記憶: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在我國修築東清鐵路的權利。1898年開始測量、設計、修築松花江鐵路大橋。1900年5月16日正式動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哈爾濱松花江鐵路大橋是中東鐵路西部線(濱洲線)的第一座橋樑,也是中東鐵路沿線跨度最大的單線鐵路橋。

這座大橋見證了中東鐵路的通車,也見證了哈爾濱由幾個村鎮迅速發展為遠東文化經濟貿易中心的重要城市的過程,見證了哈爾濱在清末、民國、日偽時期、新中國的城市歷史。

經由這座大橋進出哈爾濱的不僅有旅客、貨物,也有沙俄、協約國、侵華日軍的部隊,有中東鐵路初創時期的各國移民,也有十月革命時期的大批俄國移民。還有,中共早期領導人從這裡踏上通往"赤都"的紅色旅程。

阿拉伯清真寺

年齡:109歲

地址: 道外區南十三道街54號

歷史記憶: 始建於1908年,1935年重建。面積為426平方米,高度為13米。禮拜堂內可供五六百人做禮拜。在殿頂上有五個隆起的藍綠色圓頂,一大四小,豎有月牙。

建築師和工匠們用石料、磚、木材來建造清真寺,藝術家和民間藝人精心地在石頭和磚木上進行雕刻、繪畫、鑲嵌,裝飾得十分考究。

南崗區

文廟

年齡:88歲

地址: 文廟街25號

歷史記憶: 始建於1926年,落成於1929年。

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建築由殿堂、門、牆垣圍合成三進院落,按南北中軸線依次佈局,氣勢宏偉、莊嚴。南端是首進院落,院內松柏蒼翠,丹牆回繞。池北有欞星門,是三門四柱的木構牌坊,上覆黃色琉璃瓦廡殿頂。

欞星門北是進入主院的過廊——大成門,五開間,單簷,琉璃瓦廡殿頂,前後環以白玉欄杆,左右並列東、西掖門,佈局端莊井然。

天主教堂

年齡:82歲

地址: 士課街47號

歷史記憶: 原為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1930年10月開始籌建,1931年5月動工,1935年10月6日落成。

俄羅斯"巴羅克"建築風格,建築結構複雜,線腳豐富。現經對周圍環境的修建綠化,已經成為鬧市中一個清靜去處,成為哈爾濱別具一格的景點。

原日本駐哈總領事官邸

年齡: 97歲

地址: 果戈裡大街298號

歷史記憶: 原為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官邸,建於1920年。當時是日本領事館的官員住宅。以後這裡又成為蘇僑音樂專科學校,培養了許多世界級的音樂家。解放後,成為蘇僑中學。1958年成為黑龍江省外事辦公室至今。

以古典主義為基礎,融入文藝復興及"巴羅克"的折中主義建築風格。科林斯式疊柱門廊及女兒牆上的法式穹頂完美地結合,形成渾然一體的建築造型。二層為半圓拱券窗,裝飾線腳豐富,建築精美華麗。

華嚴寺

年齡:94歲

地址: 南崗區比樂街63號

歷史記憶: 始建於1922年。1923年建成主殿、兩側耳殿及東西配殿,然資金已盡,被迫中斷。1934年建成寺牆及山門。

華嚴寺建寺時間比極樂寺還早,哈爾濱最早的寺廟之一,是依據佛教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命名的。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滄桑之後,磚雕人物依然栩栩如生。

華嚴寺是一座女廟,注重修行,寺內出家的女尼並不多,但是有許多居士來此修行。

哈爾濱鐵路局

年齡:113歲

地址: 西大直街51號

歷史記憶: 原為中東鐵路、中長鐵路管理局辦公樓。1902年4月始建,1904年2月落成。1905年前後,3次被大火焚燒,後於1906年重建。總設計師為沃勃羅米耶夫斯基。

哈爾濱鐵路局歷史悠久,歷經風雨滄桑,但它仍別具風格、完好無損,是哈爾濱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

和平邨賓館1號樓

年齡:107歲

地址: 中山路171號

歷史記憶: 建於1910年,這是一座義大利中世紀寨堡式小樓。原為中東鐵路公司董事長馬忠駿公館,1931年馬忠駿因支援馬占山抗日被日本憲兵逮捕,老百姓尊稱他為"馬道台",其公館亦得名為"馬道台府"。1956年,這裡改為接待領導人的高級賓館,為了保密,稱為"107"招待所。

建築造型極富童話特色,神秘而又浪漫。建築形體複雜,構圖自由。最突出的特色是前後左右四個面都做了精美處理,各具特色,無一重複。

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

年齡:94歲

地址: 頤園街1號

歷史記憶: 原為波蘭商人葛瓦裡斯基私邸,1919年始建,1923年竣工。古典主義兼有"巴羅克"風格的建築。

孟莎式高屋頂,閣樓的老虎窗,建築氣勢恢弘,典雅豪華。外部造型端莊秀美,內部裝飾與設施高雅精緻。

東北烈士紀念館

年齡: 86歲

地址: 一曼街241號

歷史記憶: 1928年6月1日動工修建,1931年竣工。這裡曾作為偽哈爾濱員警廳,關押過許多抗聯戰士和反滿抗日志士,抗日女英雄趙一曼也曾被拘押於此。

這是一座以古典主義為主的折中主義風格建築。該館有藏品7000餘件,歷史資料5000餘份。

秋林公司

年齡: 109歲

地址: 哈爾濱南崗區大直街

歷史記憶: 秋林公司是俄商在哈開辦的最早的商行之一。秋林公司原名秋林商行,由俄鉅賈伊萬·雅闊列維奇·秋林創辦。

早在中東鐵路正式通車之前,即1900年5月秋林即在香坊開辦了分公司;1902年為擴大經營,由香坊遷至秦家崗(即今南崗區)大直街,1904年10月,秋林公司在南崗大直街修建二層樓房;1908年竣工。

1910、1915年先後兩次沿建築兩翼擴建;1927年第三次擴建成環繞大直街、奮鬥路及阿什河街長達173米的大型商場;1978年11月第四次擴建,由二層擴建為四層;1984年11月秋林公司再次進行縱深擴建,在此之後又有二次小規模的擴建,如今秋林公司已成為規模龐大的現代綜合商場。

國際飯店

年齡: 80歲

地址: 西大直街與紅軍街轉角處

歷史記憶: 國際飯店,原名新哈爾濱旅館(HOTELNEWHARBIN),於1936年5月動工修建,1937年6月竣工,7月正式開業。工程的承包商為日本的近藤林業公司,設計師為著名建築師斯維利多夫。整個工程由近藤林業公司經營,俄國人施工。

在它建成之前,中心廣場周圍已陸續修建了聖·尼古拉教堂(俄羅斯風格)、莫斯科商場(新藝術風格)、中東鐵路理事事務室兼住宅(新藝術風格)、秋林公司中山商場(折衷主義風格)等建築。中心廣場既是城市交通樞紐,又是城市的景觀焦點。

平房區

日軍731部隊細菌工廠遺址

年齡: 81歲

地址: 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大街47號

歷史記憶: 日軍七三一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最高統治者下令組建的細菌戰秘密部隊,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最滅絕人性的細菌戰研究中心。

他們利用健康活人進行細菌戰和毒氣戰等實驗,與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南京大屠殺同樣駭人聽聞。

1936年開始在哈爾濱平房建立細菌武器研究生產基地,將6.1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特別軍事區域。1945年8月,七三一部隊敗逃之際炸毀了大部分建築,形成現在舊址的整體格局。

平房站

年齡:83歲

地址:哈爾濱平房區聯盟大街49號

歷史記憶: 哈爾濱平房火車站,建於1934年。離哈爾濱市區25公里,有公車到達,為三等站。

香坊區

香坊火車站

年齡:119歲

地址:香坊區通站街118號

歷史記憶: 早期的哈爾濱火車站—香坊火車站始建於1898年,是俄國人修築的。隨著中東鐵路延伸建立,哈爾濱設立了新火車站後,把它改名為香坊火車站。

百年前的香坊火車站,歷經中東鐵路、偽滿鐵路和人民鐵路、十年浩劫時期,然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典型的俄羅斯建築風格,圓圓的紅色屋頂,高大的門窗,米黃與白色相間外牆,給人以厚重感,吸引了無數攝影人前來取景拍照。

呼蘭區

呼蘭天主教堂

年齡:109年

地址:哈爾濱市呼蘭區東大街第五中學校內。

歷史記憶: 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836平方米。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蕭紅故居

年齡:109年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建設街文化路29號

歷史記憶: 蕭紅故居現建設成蕭紅故居紀念館。從1986年6月11日開放以來,蕭紅故居已接待了100多萬中外遊人,成為哈爾濱進行文化交流的視窗,國內外旅遊者的文化聖地。

故居始建於1908年,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1911年6月2日(當年農曆是五月初五)蕭紅就出生在這裡。

她在這裡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1929年,蕭紅離家出走, 一直到1942年1月22日病逝於香港,她沒有回過家鄉。

西崗公園

年齡:101年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公園路

歷史記憶:在呼蘭城西,有一個公園,叫西崗公園,西面高崗處,因地得名。《呼蘭縣誌》記載:"西崗公園因其地也。"

這座公園始建於1916年,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是黑龍江省歷史比較悠久的公園之一。這座公園歷經風風雨雨,有毀有建。

今天,她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成為呼蘭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現在公園內仍然保留一些建年已久的歷史遺跡。這些遺跡,成為人們見證呼蘭歷史發展的縮影。

呼蘭清真寺

年齡:207歲

地址:哈爾濱市呼蘭區蘭河大街

歷史記憶: 呼蘭清真寺,始建于嘉慶十五年(1810年),由回族鄉老王某牽頭在呼蘭河邊興建。東北淪陷時期,呼蘭河水逐年東浸,危及清真寺。1953年,窯殿拆除,1954年,清真寺理事會做出遷寺重建的決定,經縣政府批准在和平街8間磚瓦平房處重建,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聘請瀋陽東寺白立謙為教長。1956年,禮拜殿竣工,比原禮拜殿多一層窯殿。北面5間磚瓦房分別為小暖殿、會客室、教長室。

阿城區

阿城文廟

年齡:近200歲

地址:阿城市文廟胡同6號

歷史記憶:文廟初建時被稱為孔廟,供奉孔子的牌位,阿城文廟的歷史將近200年,經過清朝道光、咸豐、同治三代逐步建成。

文廟坐北朝南,為二進庭院式建築,平面呈長方形,四面為磚構圍牆,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文廟建築佈局中軸線上,自南往北有影壁、泮池、泮橋(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

大成殿前置有東西兩廡(廂房);後置崇聖祠、啟聖祠,佈局規範、嚴謹。由於年久失修、自然損壞和改作他用,致使影壁、泮池、泮橋、欞星門、大成門、崇聖祠、啟聖祠已經不存在。目前的大成殿、東西兩廡和大成門是阿城市政府於1997年開始修復的。

 雙城區

雙城堡火車站

年齡:118歲

地址:哈爾濱市雙城區新城區車站街

歷史記憶:雙城堡站是一個綠瓦黃牆、飛簷斗拱的老火車站,也是哈爾濱鐵路局管內保護最完整的抗日戰爭歷史遺跡。

這個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的古老建築,是伴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而誕生的,目前已成為雙城區的標誌性建築。現已成為黑龍江省省級保護文物建築。

四野前線指揮部

年齡:100歲

地址:哈爾濱市雙城區雙城鎮優幹胡同6號

歷史記憶: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舊址,是解放戰爭紀念地之一,也是東北地區僅有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主莊園。它不僅是旅遊景點,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院始建於1917年,據瞭解是原吉林省員警廳長張冀為其姨太大蓋的一所私宅。占地面積5760平方米,週邊兩米高青磚牆,院內建築面積650平方米,共有青磚灰瓦木結構的硬山式房屋35間,分為東、西兩院, 中間有一月亮門相通,東院是典型型的三合院,一正兩廂各五間,共u間,前有內牆與外牆相隔, 內牆正中為一木結構青瓦預瀠脊垂花門樓。

 承旭門

年齡:149歲

地址:雙城區文昌大街附近

歷史記憶:承旭門是雙城比較古老的一座門樓,清同治七年,也就是西元1868年,時任雙城堡總管的雙福監督,重修雙城堡城牆。增建起四座門樓,東有承旭門、西有承恩門、南有永和門,北有永治門。歷經百餘年風雨滄桑,至今僅存老百姓俗稱:"東門"的承旭門一座。

但由於它年久失修,承旭門樓也曾一度面目全非1979年,雙城縣政府撥款進行修葺,複了本來面目,後又定為雙城市級文保單位(現為哈爾濱市雙城區)。一座城市的歷史性建築,帶著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氣息,從它的建築結構、牌匾畫幅、裝飾雕刻,都能領略到一個時代的精神符號。一旦感覺到古老建築的蘇醒,你就會對這個城市存有敬畏。

鮮血與抗爭,驕傲與繁榮,都在這些不語的“老人”身上,留下歲月的痕跡。哈爾濱的這些見證過歷史的建築,年復一年,給我們或讚歎,或警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