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想靠不斷結盟跟上自動駕駛大趨勢,采埃孚究竟打的什麼算盤?

雷鋒網按:加入自動駕駛之戰以來, 德國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ZF)就在積極搭建相關技術體系, 以便未來能在這一新興市場中淘金。

除了與法國佛吉亞集團(Faurecia)共同開發新型內飾和安全系統, 它還攜手德國海拉(Hella)公司專注於前置攝像頭、圖像和雷達系統的開發。 不過這還沒完, 采埃孚還與晶片巨頭英偉達組隊開發人工智慧系統, 積極備戰未來的自動駕駛爭奪戰。

近日, 采埃孚公司董事會成員 Peter Lake 接受了 Automotive News 的專訪, 詳細講述了這場爭奪戰中合作的重要性。 雷鋒網整理如下:

問:采埃孚努力在搞合縱連橫, 其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

Peter Lake: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巨變, 人類社會正在走向自動駕駛並完成節能減排的重任。 在這個歷史階段, 各家公司都必須仔細掂量自己, 找到自己的“長矛”和“軟肋”。

因此, 最好的解決方案不是從零開始造出所有產品或花大錢通過收購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而是與其他公司結成聯盟並進行深入合作。

問:背後是否也有開發新型解決方案成本很高的原因?

Peter Lake:也不能這樣說, 采埃孚在投資上可一點都不吝嗇, 我們的研發經費已經超過了銷售額的 1%。 這裡的關鍵問題在於, 沒有公司有時間或預算來探索每一條前進的路。

同時, 誰也不能預判到底哪種技術能成為未來的主流。 因此, 與其他公司結盟能讓你在有限的精力中獲得更多的探索機遇。 如果你身處該行業就會發現, 時間和速度遠比金錢重要得多。

畢竟當你必須拿出一款產品回應市場需求時, 可根本沒時間嘗試各種可能性。

問:在互聯、自動駕駛和電動化大趨勢面前, 供應商是否比汽車製造商更能占儘先機?

Peter Lake:我們正在拼盡全力卡位, 因為互聯、自動駕駛和電動化確實是大勢所趨。 一些汽車巨頭確實能力超強, 它們能自行解決許多問題, 比如整合整套系統。

不過, 即使如此它們恐怕也不會將觸手伸向攝像頭之類小零部件的生產, 這些事還得我們來做。 此外, 在交鑰匙方案上, 采埃孚也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問:什麼時候能實現全自動駕駛?

Peter Lake: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答案, 因為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就像那條箴言所說, 最精彩的部分不是重複已知, 而是發現未知。 這個過程是不斷進化, 而非突然革命。 12-18 個月前, 曾有人做出過非常極端的預測, 如 2018 年 Level 4 自動駕駛汽車就能上路。 雖然發展方向已經非常明瞭, 但想到達目的地,

還是得花不少時間。

問:不管未來怎樣, 是否采埃孚都已經堅定了開發整套自動駕駛系統的決心?

Peter Lake:在我看來, 有些汽車製造商未來肯定會找一個手握交鑰匙方案的合作夥伴。

問:你們的客戶中, 有想從汽車製造商轉型移動出行提供商的嗎?

Peter Lake:現在談這個問題有點早, 許多汽車製造商已經通過收購涉足了移動出行領域, 我想未來肯定有公司能得償所願。 不過, 恐怕最終結果和影響多年後才能逐漸顯現出來。

問:自動駕駛下一步會往哪走?

Peter Lake:在可預知的未來, 會出現大量 Level 3 的自動駕駛汽車。 至於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 恐怕首先會部署在特定區域或市中心, 這些區域處於可控狀態。 許多人現在把寶壓在人工智慧上,

他們的想法沒問題, 不過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時間。

明年我們將推出與英偉達聯合研製的采埃孚 ProAI 系統(車輛控制系統), 不過這套系統未來肯定還得經過多次反覆運算。

問:你們準備怎樣在自動駕駛行業中做出一番業績?

Peter Lake:我一直覺得自動駕駛就像是往深潭中丟一顆石子, 你會看到波紋不斷擴散。 我們正在做的就是定義越來越多的用例。

一開始, 我們能在高速上單線行駛, 後來則變成雙線, 接著我們學會了車道保持和超車。 車輛一步步學會了這些技能, 但真正的挑戰是預測未知。 如果前面的卡車突然掉下來點東西呢?感測器系統必須能控制住場面。

問:這就意味著得有緊急刹車和防撞系統介入, 而這在不久之前還是高科技。

Peter Lake:我很幸運能成為采埃孚的一員,當年還在 TRW(2015 年被采埃孚收購)工作時,我們就意識到了安全的重要性。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安全,都有著巨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處在不斷變化中。

我們不但要看政府法規的臉色,還要通過拯救生命來證明自己。不過,現在我們得用更為“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動駕駛汽車的價值。在機電一體化、相關硬體和制動上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雷鋒網推薦閱讀:

采埃孚CEO詳解未來移動出行戰略:除了在矽谷開設辦事處,還要投資扶持自動駕駛公司

Peter Lake:我很幸運能成為采埃孚的一員,當年還在 TRW(2015 年被采埃孚收購)工作時,我們就意識到了安全的重要性。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安全,都有著巨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處在不斷變化中。

我們不但要看政府法規的臉色,還要通過拯救生命來證明自己。不過,現在我們得用更為“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動駕駛汽車的價值。在機電一體化、相關硬體和制動上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雷鋒網推薦閱讀:

采埃孚CEO詳解未來移動出行戰略:除了在矽谷開設辦事處,還要投資扶持自動駕駛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