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知道嗎?安嶽石刻的名氣與這位逃亡皇帝有關

世界上有八大石刻寶庫, 咱們中國就有六座——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龍遊石窟和大足石窟。 然而被稱為石刻之鄉的竟然是咱們安嶽。

安嶽石刻名氣為什麼那麼大, 說起來還與一位逃難皇帝有關。

今天, 就來講講安嶽石刻與那位逃難的皇帝。

01

要講安嶽石刻與逃難皇帝, 就得先說說石刻藝術的來源。

話說, 祖先們為了讓文字能保存得更久遠, 他們把文字深深地刻在骨頭上, 後來由於骨頭實在有限, 便開始用起了石頭刻字, 於是就有了石刻。

安嶽有文獻記載的石刻, 是西元521年, 一位叫肖倫的官員刻了一塊石碑。

至於後來雕像的由來這就又得一番說道了。

02

石窟雕像是古代先人依山崖開鑿洞窟, 在裡面雕刻的造像。 據說石窟造像最先不在咱們中國, 而是在印度。

西元前5世紀, 佛教在印度誕生。 佛教弟子把石窟作為修行的場所, 在石窟中間放著釋迦牟尼的遺物和象徵物, 並以此膜拜。 而石窟四周的小龕式居室則供人居住。

後來, 希臘的神話和造像藝術傳到了印度。 佛教徒就在他們修行的石窟中用雕塑、壁畫的形式, 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佛像, 石窟藝術就這樣風行起來。

再後來, 石窟藝術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便有了敦煌、麥積山、雲崗、龍門石窟, 後逐漸從西北往東南延伸, 於是就有了四川廣元、巴中直到安嶽以及大足的石窟, 從而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

03

 最初, 安嶽的石窟並不興盛。

有文獻記載的石窟, 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而且也沒什麼名氣。

而最為興盛、名氣也最大的石窟藝術, 則是因為一個逃亡的皇帝。

這就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也是唐代興盛到最高峰卻又是最窩囊的皇帝李隆基。

西元712年, 李隆基當上皇帝, 史稱唐玄宗。

唐玄宗剛當上皇帝的時候, 政治上很有作為,

勤於政事, 勵精圖治, 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但是後來, 唐玄宗卻不理朝政、寵信奸臣, 溺愛楊貴妃, 加上政策失誤, 結果導致安祿山、史思明叛亂——歷史上稱為安史之亂。

叛軍打到京都長安, 唐玄宗帶著貴妃姐妹、皇子、皇孫、公主、妃子、大臣和衛兵趕緊逃跑。

皇帝一行逃到馬嵬坡,就是今天的陝西興平市西北23裡的地方,途中將士們饑餓疲勞,十分憤怒,民眾也是怨聲載道,高喊殺死奸臣,於是衛兵蜂擁而上,殺死了唐玄宗寵信的奸臣楊國忠和最寵愛的楊貴妃。

旋即太子李亨即位當上皇帝,帶領軍隊攻打叛軍去了,唐玄宗李隆基則繼續逃亡來到大後方四川,一待就是六七年。

04

這些從北方逃來的人們沒有地方住宿,只好到寺廟棲身。

當時安岳很有名的寺廟就有教中寺、棲岩寺、千佛院等等。

他們不僅在寺院避難,更想祈求神靈的庇護,許許多多的文人、藝術家拿出他們的看家本領,於是安嶽各地建寺造像風生水起,尤其那些在北方從事過石窟藝術的人們,重新有了“用武之地”,石刻造像空前興盛。

安岳石刻興盛,還有幾個有利條件。

首先是有許許多多秀麗的石頭。

咱們巴蜀有三秀:安岳的“石秀”、閬中的“山秀”、眉山的“水秀”。被稱為“石秀之鄉”的安嶽,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岩石特別多,而且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為大規模石刻造像提供了天然的優勢和地理條件。

其次,安岳物質基礎豐富而雄厚。

在農耕經濟時代,安嶽土地肥沃,社會秩序空前安定,可以稱為安定盛世。廣大民眾有寬裕的經濟實力,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中,從事大規模宗教雕造活動。

最為可貴的是,安嶽人傑地靈,歷史上出過262名進士,這些文化名人、有識之士,與有眼界的官員、有造詣的僧俗鼎力合作,因而極具藝術價值的石刻自然而然蓬勃興盛。

05

在風生水起的石刻造像中,佛教各宗派相互競爭、相互攀比,於是,佛教、道教造像互相融合,而且還出現為數不少的儒、釋、道三教合龕,形成了安嶽石刻內容的多樣化和特殊化。

安岳現在保存的唐代造像區就有八廟鄉臥佛院、縣城圓覺洞、千佛寺、林鳳鎮候家灣、岳陽鎮聖水寺、菩薩灣、鴛大鎮三教寺、長河鄉石螺溝、青竹寺、人和鄉雲峰寺、白水鄉西禪寺、永清鎮佛耳岩等40多處,構成了一個舉世罕見的文物寶庫。

唐朝之後,安岳石刻在宋代繼續發展,出現了文氏石雕大師,他們不僅在安嶽縣造像,還去大足雕刻,為中國石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南宋晚期,由於安岳雕刻藝人向大足轉移,造像逐漸衰落。到了元代,又由於戰爭災難,安嶽人口大減,最少時僅僅70戶,最多時也才800戶,石刻藝術從此一落千丈,之後明朝、清朝、民國各代,安嶽石刻藝術逐漸蓑落,就再沒有唐朝的那般興盛了。

皇帝一行逃到馬嵬坡,就是今天的陝西興平市西北23裡的地方,途中將士們饑餓疲勞,十分憤怒,民眾也是怨聲載道,高喊殺死奸臣,於是衛兵蜂擁而上,殺死了唐玄宗寵信的奸臣楊國忠和最寵愛的楊貴妃。

旋即太子李亨即位當上皇帝,帶領軍隊攻打叛軍去了,唐玄宗李隆基則繼續逃亡來到大後方四川,一待就是六七年。

04

這些從北方逃來的人們沒有地方住宿,只好到寺廟棲身。

當時安岳很有名的寺廟就有教中寺、棲岩寺、千佛院等等。

他們不僅在寺院避難,更想祈求神靈的庇護,許許多多的文人、藝術家拿出他們的看家本領,於是安嶽各地建寺造像風生水起,尤其那些在北方從事過石窟藝術的人們,重新有了“用武之地”,石刻造像空前興盛。

安岳石刻興盛,還有幾個有利條件。

首先是有許許多多秀麗的石頭。

咱們巴蜀有三秀:安岳的“石秀”、閬中的“山秀”、眉山的“水秀”。被稱為“石秀之鄉”的安嶽,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岩石特別多,而且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為大規模石刻造像提供了天然的優勢和地理條件。

其次,安岳物質基礎豐富而雄厚。

在農耕經濟時代,安嶽土地肥沃,社會秩序空前安定,可以稱為安定盛世。廣大民眾有寬裕的經濟實力,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中,從事大規模宗教雕造活動。

最為可貴的是,安嶽人傑地靈,歷史上出過262名進士,這些文化名人、有識之士,與有眼界的官員、有造詣的僧俗鼎力合作,因而極具藝術價值的石刻自然而然蓬勃興盛。

05

在風生水起的石刻造像中,佛教各宗派相互競爭、相互攀比,於是,佛教、道教造像互相融合,而且還出現為數不少的儒、釋、道三教合龕,形成了安嶽石刻內容的多樣化和特殊化。

安岳現在保存的唐代造像區就有八廟鄉臥佛院、縣城圓覺洞、千佛寺、林鳳鎮候家灣、岳陽鎮聖水寺、菩薩灣、鴛大鎮三教寺、長河鄉石螺溝、青竹寺、人和鄉雲峰寺、白水鄉西禪寺、永清鎮佛耳岩等40多處,構成了一個舉世罕見的文物寶庫。

唐朝之後,安岳石刻在宋代繼續發展,出現了文氏石雕大師,他們不僅在安嶽縣造像,還去大足雕刻,為中國石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南宋晚期,由於安岳雕刻藝人向大足轉移,造像逐漸衰落。到了元代,又由於戰爭災難,安嶽人口大減,最少時僅僅70戶,最多時也才800戶,石刻藝術從此一落千丈,之後明朝、清朝、民國各代,安嶽石刻藝術逐漸蓑落,就再沒有唐朝的那般興盛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