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Discovery特別報導:中國的時裝周現象!(四)

時裝周作為城市對外展示平臺, 傳播著城市文化。 越來越多時裝周的出現, 對於整個時裝行業的完善與發展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傳播城市文化

以城市為名的時裝周就像城市標籤, 將城市文化濃縮展示。 城市也在時裝周期間透過時裝周這一平臺與世界對話, 進而傳播城市文化。 讓人們通過對時裝周的關注進一步瞭解城市文化。 不同的城市形成不同特色的時裝周, 傳播不同的城市文化。

在騰訊時尚的萬人時裝周大調查中資料結果顯示, 人們對於巴黎時裝周的印象標籤為法式浪漫、優雅、經典老牌。

對於倫敦時裝周的印象標籤為英倫風格、古典傳統。

對於米蘭時裝周的印象標籤為奢華、復古。

對於紐約時裝周的印象標籤則為都市摩登、美式休閒、多元融合。

這些時裝周呈現出來的風格與城市所彰顯的氣質不盡吻合。 在中國以城市為名的時裝周同樣具有鮮明的城市特色。

歐亞時裝周就以新疆特色文化為底蘊, 將新疆民族文化融入服裝設計之中, 讓更多的人瞭解了新疆的民族文化, 瞭解了新疆。

上海時裝周作為上海對外交流的視窗, 從品牌構成、展示模式、演出規模上同樣展示著上海的現代化與時尚度。

城市舉辦時裝周的目的就是將時裝周形成城市標籤, 借助時裝周傳播城市文化。

帶動時尚行業發展

時裝周上彙聚了眾多優秀的設計師及其品牌, 這種集中展示推廣對時尚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連帶作用。 中國越來越多時裝周的出現, 擴大了模特的市場需求, 而劉雯、孫菲菲等國際超模的出現, 更是帶動了國內模特行業的不斷完善與發展。

除了模特, 還有時尚攝影師、秀導、Stylist、化妝師等為時裝周服務的職業。 但就時尚行業本身而言, 人才是發展的最大要素。 時裝周的設立除了擴大那些時尚職業的社會維度及廣度之外, 其對時尚教育的關注、對時尚人才的培養更是為時尚行業培養了一批人才。

在紐約時裝周上, 自2001年起CFDA便與IMG合作為優秀設計師提供獎學金、教育及指導, 為紐約時裝周注入了新鮮血液。

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 則設立了設計師及品牌評比獎項, 如“中國時尚大獎”的金頂獎、十佳設計師等。 除此之外還有LABELHOOD、MODE展、時堂等為新銳設計師提供了面向全世界展示的機會。

中國的時裝周除了通過以上兩種形式助力新銳設計力量以外, 還大力挖掘時尚院校的新銳設計力量,

給予他們從院校到社會轉折期的更高支點。 在2017上海時裝周期間, 東華大學新銳設計師作品亮相上海靜安800秀場, 中國國際時裝周期間設有單獨的北京服裝學院優秀畢業作品專場, 這種引領性還體現在中國大學生時裝周上。

時裝周的壯大使得中國的時尚產業不斷發展與壯大, 人們不斷正視與時尚相關的職業, 並探索時尚與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時尚。 中國的時裝周現象, 從完善時尚產業和發展時尚人才兩方面帶動中國時尚行業, 使得中國時尚在穩步中求發展, 不斷探索屬於自己的道路。 這都是“中國的時裝周現象”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