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每平12萬的城市縫隙,他建起了幾十個菜園子

劉悅來是同濟大學景觀老師,

四葉草堂創始人, 也是朴門永續設計師。

他最有影響的項目, 是在每平10萬的城市縫隙,

建起了幾十個可以種菜的園子。

視頻載入中...

很多人都忘記了泥土的生命力,

一線城市的人們花幾百萬買了房,

對公共空間的利用卻不上心。

在鋼筋水泥高牆的角落裡,

有花草樹木, 也照樣能生長出蔬菜和糧食。

城市縫隙中的農園

城市土地, 在很多人眼裡只是高昂的價格,

每平多少萬, 一畝幾千萬。

而他提倡的卻是這樣一種景觀哲學:

人要參與設計自己的環境,

照顧自然, 也照顧人類,

這些都與價格無關。

在城市裡, 感受泥土的溫度

在上海楊浦的兩個社區之間,

有一塊地, 荒了好幾年。

它的一側是每平六七萬的老式社區,

另一側是高檔社區, 每平12萬。

兩邊的居民, 鮮有交流。

跨越階層的景觀哲學

劉悅來在兩個社區中間, 建起一個農園。

種什麼, 請兩邊的居民一起商量。

後來, 這塊荒地上產出地瓜、茄子、

絲瓜、辣椒、薄荷、鼠尾草、迷迭香,

還有幾株玉米和一小片稻田。

大自然的孩子

今年春天, 兩個社區的居民帶著孩子一起,

赤著腳下田插秧。

在溫暖的泥土上,

沒有身份的差異, 沒有階層的不同。

每個人, 都成了大自然的孩子。

社區農園實踐者- 劉悅來

這樣的社區農園,

劉悅來已經建了23個。

到2040年, 他計畫建成2040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