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秘舒長專欄10銀本位的破滅

中國近代採用的經濟體為銀本位, 白銀對於中國人來說, 即是財富的象徵, 也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中國是個白銀大國, 但並不是一個白銀生產大國,

支持中國銀本位的白銀大都來源於國外。 據推算, 1493年到1800年, 美洲出產了全世界85%的白銀和75%的黃金。 美洲在16世紀總計生產白銀1700噸, 17世紀為42000噸, 18世紀為74000噸。 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後, 歐洲就將美洲當成了財富掠奪地, 白銀首當其衝。 17世紀運往歐洲的美洲產白銀達31000噸, 18世紀為52000噸。 從1545年到1800年, 美洲出產了13.3萬噸白銀, 其中75%即10萬噸被運往了歐洲。

歐洲將掠自美洲白銀的40%左右運往了亞洲, 主要是中國和印度。 在18世紀以前的兩個半世紀裡, 中國從歐洲和日本獲得的白銀近48000噸, 歐洲商人直接通過太平洋經馬尼拉轉手到中國的在10000噸左右, 加之其他途徑, 中國在此期間獲得了60000噸左右的白銀, 大約占世界有記錄的白銀總產量的一半。

不同于歐洲從作為其殖民地的美洲直接向老家運回白銀的是, 從歐洲輸往亞洲的白銀, 是被當成結算貿易赤字的支付手段, 也就是貨幣來運用的。 歐洲需要中國商品, 卻沒有中國所需的相應物質商品出口來交換, 便出現了巨大的結構性貿易赤字;最後, 只得拿剝削來的美洲白銀結算赤字。 大量美洲白銀就這樣源源不斷在從歐洲進入了中國。

二.白銀什麼時候成為貨幣

銀應該在元末明初開始才成為主要貨幣之一, 漢代是銅錢和黃金作為主要流通貨幣。 史記中沒有白銀的說法, 陳平用的黃金賄賂敵方, 西漢官員的俸祿用的是糧食, 而不是流通貨幣, 應該當時銅幣量不夠, 所以只有用糧食作為官員工資發放。

唐宋時期白銀沒有成為流通貨幣, 唐朝一直是以銅作為流通貨幣, 北宋沈括(1031-1095)在1077年回答宋神宗關於市場流通貨幣不夠之原因的時候, 用的還是銅錢作用貨幣單位。 可是在付戰爭賠款時, 北宋倒是大部分用的銀子, 應該銀子當時已經作為國際流通貨幣使用,

並且對於遊牧民族來說, 白銀要比絹方便攜帶。

隨著國際上大量白銀湧入中國, 在明代萬曆年間, 白銀正式成為了國內的貨幣, 主要流通的有西班牙的銀元和英國的鷹洋, 乾隆年間, 中國也仿製國外銀元正式發行了銀元, 一直到1949年解放前, 銀元都是中國的主要交易貨幣之一。

三.中國的白銀價值

四.銀本位的破滅

中國從唐宋年間與外國貿易開始興趣, 一直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順差, 一方面中國源源不斷的出口絲綢、瓷器、茶、手工藝等, 另一方面卻對國外的商品需求極少, 這巨大的貿易赤字都是通過白銀來實現。 中國的白銀儲量增加, 也支撐著銀本位的經濟體系完整運轉。

從北宋年間開始, 宋朝開始不斷向金國進貢白銀, 從1004年到1232年金國被滅, 宋朝累計向金國進貢了3175萬兩白銀, 這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銀本位體系的推遲形成, 甚至造成國內貨幣流通不足, 所以宋朝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來彌補這部分空缺。 真正動搖銀本位體系的主要是清末年間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一方面導致了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使白銀大量流出,另一方面戰爭賠款也損失巨大,使銀本位的貨幣基礎出現了動搖。隨後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使中國的金銀儲量將近歸零,導致了銀本位的破滅。

鴉片戰爭一方面導致了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使白銀大量流出,另一方面戰爭賠款也損失巨大,使銀本位的貨幣基礎出現了動搖。隨後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使中國的金銀儲量將近歸零,導致了銀本位的破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