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口腔問題, 越早知道越好!

寶寶的口腔護理應該作為重要護理之一。 據調查, 大部分成年人的口腔疾病都是從小時候就形成了的。 為什麼寶寶口腔疾病那麼多呢, 其實都是因為家長平時不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 沒有教寶寶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才導致的。 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 養成好的衛生習慣是很重要的。

1、像奶漬一樣的白斑

0~6個月寶寶易發鵝口瘡

鵝口瘡是新生兒常見病,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 症狀就是在唇內、上顎、舌頭上出現乳白色斑膜, 形似奶塊。

隨著病情加重, 白斑會連成片, 寶寶出現口幹、燒灼感和疼痛感, 因此煩燥拒食。 如治療不及時, 病變可向口腔後部蔓延至咽喉、氣管、食道, 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念珠菌感染, 出現吞咽困難。

這種口腔疾病多見於免疫機能低下的早產嬰兒, 像欣欣那樣曾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嬰兒, 極易被感染。

治癒關鍵字:“防”重於“治”

白色念珠菌不是啥稀罕物, 它廣泛寄生在我們的皮膚上。 媽媽乳頭清潔不徹底、手指不乾淨、乳具消毒不嚴格, 都容易讓白色念珠菌趁虛而入。

2、倆月不到的小娃出了“牙

0~6個月的寶寶可能出“馬牙”

“馬牙”的學名叫上皮珠。 早在胎兒時期, 牙的原始組織——牙板就已經形成, 牙胚是在牙板上形成的, 當牙胚脫離牙板生長為牙齒, 斷離的牙板漸漸被吸收, 就此消失。

偶然情況下, 部分斷離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細胞團, 角化為上皮珠, 長期留在頜骨內, 其中一部分有可能被排出, 於是就出現在牙床黏膜上, 成為“馬牙”。

治癒關鍵字:避免創面感染

出“馬牙”的寶寶會像出牙期的寶寶一樣, 有煩躁、愛搖頭、咬奶嘴甚至拒食等表現, 這是因為出“馬牙”的位置有發癢、發脹等不適感。

一般來說, “馬牙”不需要做處理, 隨著寶寶牙齒的生長發育, “馬牙”會被吸收或自動脫落。

有些心急的媽媽會用布去擦或拿針去挑“馬牙”, 直接造成寶寶口腔粘膜損傷, 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如果“馬牙”過大, 影響寶寶吸奶,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消毒針來進行處理, 把“馬牙”的內容物清理乾淨, 即可癒合。

3、捂出來的口瘡

0~6個月寶寶長口瘡是因為太受“優待”

口腔潰瘍屬於口腔黏膜病毒感染性疾病, 致病病毒是單純皰疹病毒(簡稱HSV)。 還不會吃手的小寶寶發生口腔潰瘍, 多是由於心脾積熱, 通俗點說就是吃得多, 穿得厚, 太受“優待”, 以至於干擾到自身免疫系統, 使病毒趁虛而入。

大一些的寶寶進入口欲敏感期,

開始把各種物品放進口中探索, 一些硬物也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損, 形成潰瘍。

還有的寶寶有咬舌、咬唇等習慣, 黏膜反復受到刺激, 也會形成潰瘍。 如果再加上挑食導致營養不均衡, 就容易形成反復性口腔潰瘍, 經久不愈。

治癒關鍵字:生活習慣很重要

少讓寶寶吃那些會給口腔黏膜造成刺激的食物, 比如過硬的糖、堅果, 提醒寶寶改正咬舌、咬唇等習慣, 保護口腔黏膜。

4、舌頭上有副“地圖

6個月~5歲是“地圖舌”高發年齡

醫學上稱“地圖舌”為遊走性舌炎或剝脫性舌炎, 是一種舌部淺層的增生性炎症。 一般多見於學齡前幼童, 屬於比較常見的口腔問題。

“地圖舌”集中出現在舌面上, 有時在舌緣、舌腹、舌尖等位置也會出現, 整體呈現圓形或橢圓形的紅色剝落區域, 邊界清晰, 很像地圖。

“地圖舌”的形態和位置會不斷變化, 除了外觀難看、吃刺激性食物時會覺得舌頭發麻以外, 一般沒什麼特殊感覺, 也不會由此損害健康。

治癒關鍵字:營養要均衡

“地圖舌”的具體病因目前暫不明確,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它很可能與人體營養吸收不足或不平衡有關,所以首先還是引導孩子不要太過偏食。此外,研究認為,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維生素B族缺乏的孩子更容易患“地圖舌”。

醫生勸小童媽不用太過擔心,“地圖舌”通常不會惡化,對健康也無大礙,只要沒有特別症狀出現,一般不用進行特殊的藥物治療,可以等待“地圖”自然消失。

有的孩子患“地圖舌”後遇刺激性食物會產生輕微疼痛、麻辣感,使用漱口水能有效緩解不適。還有就是平時要注意口腔衛生,勤刷牙漱口,防止因細菌過於集中而出現其他合併感染。

5、嘴裡長皰疹,是得了手足口嗎

6個月~6歲寶寶易發皰疹性口腔炎

皰疹性口腔炎屬於一種急性病毒感染,常見於6個月~6歲兒童。季節交替時節,晝夜溫差較大,是口腔皰疹的高發期。這種病很少產生抗體,容易再次患病,提高機體抵抗力是唯一的預防辦法。

治癒關鍵字:防止傳染,適當補鋅

寶寶嘴裡出皰疹後,因為疼痛而不肯吃東西,媽媽可以準備些易消化的高營養流食,如蓮子羹、水燉蛋、肉沫菜粥等。一邊注意給發燒的寶寶控制體溫,一邊保證寶寶的營養與休息,不要亂用藥。

在皰疹高發季節少帶孩子去人員密集場所,防止傳染。平時注意勤給孩子的玩具消毒,保持孩子口腔和皮膚清潔。如果反復發病,建議平時多給孩子吃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果仁等,也可在醫生指導下補鋅。

一眼識別皰疹性口腔炎與手足口病

這二者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皰疹性口腔炎只在口腔內出疹。

病因方面,皰疹性口腔炎是由單純的皰疹病毒引起,通過唾液傳染。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年齡方面,從嬰兒到少兒都容易感染皰疹性口腔炎,年齡越小,全身反應越劇烈,容易出現高燒不退。手足口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4歲以下的寶寶最易傳染。

症狀方面,皰疹性口腔炎有時會與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合併發生,發病時伴隨39℃~40℃的高熱。手足口病是起病前一兩天發熱,起病過程中是39℃以下的中等熱度,進而出現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

育兒道路上,媽媽們的經歷都很相像,孩子每次身體不適都在催促我們多學習多進步。寶寶口腔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口腔疾病的易發性

齲齒

齲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蟲牙,到現在好有很多人以為蟲牙就是牙齒長蟲了,這個錯誤觀念要及早糾正。齲齒是因為不注意牙齒衛生,吃完東西之後牙齒沒有及時清潔,食物殘渣在牙縫裡面發酵。產生酸性物質,導致牙齒被腐蝕。因為腐蝕的狀況就像有蟲子在裡面鑽了幾個洞,所以才被稱為蟲牙。

建議:儘管孩子的乳牙會換掉,但是保護好乳牙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旦患上齲齒,會給孩子帶來咀嚼不適、攝取食物困難等痛苦,還會影響恒牙的生長。

預防兒童齲齒的方法有:

✔ 加強牙齒抵抗齲蝕的能力,改善小兒的營養狀況。

✔ 給孩子漱口:在孩子牙齒一出現時,幫助孩子清潔牙齦。

✔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吃飯、吃糖後養成刷牙、漱口的習慣,能夠減少齲齒的發生。不要在睡前喝奶或果汁。

✔ 給孩子吃健康食品。

牙齒不齊

這是最常見的小兒口腔疾病之一。很多家長都有疑問:無緣無故的,寶寶的牙齒怎麼就長歪了呢?家長要這樣向就錯了,寶寶的牙齒從來不會無緣無故長歪,牙齒不整齊,一定是有原因的。晚上含著奶嘴睡覺、喜歡咬手指、經常用上嘴唇咬下嘴唇等等,都會造成寶寶牙骨的變形,是牙床排列不按正常的方向發展,長出來的牙齒自然不會整齊。

建議:兒童時期就表現出來的話,最佳矯正年齡是3--4歲,還有一部分比較嚴重的是替牙期也可以矯正,大多數是在替牙結束後,女孩12,13歲左右,男孩13,14歲左右,當然由於家屬或者孩子自己意識到問題不夠及時或者經濟原因,有一些矯正比較晚,但最好不晚於18歲。

預防兒童牙齒不齊的方法有:

✔ 幼兒期要早期教會並指導孩子正確刷牙,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消除吐舌、吮指、咬唇、咬物等不良習慣。

✔ 要多給孩子吃一些堅硬耐磨的食品,如排骨、牛肉幹、燒餅、鍋巴、饅頭幹、蘋果等。

✔ 兩歲左右乳牙基本完全萌出後,應定期到正規口腔專科檢查,預防齲齒,保證恒牙的正常萌出,同時對有頜骨異常發育的患兒進行早期干預治療。

✔ 餵養時要注意嬰兒的體位、姿勢,奶瓶的位置,奶嘴孔的大小等都要適中,防止對唇、頜發育的影響,更要避免吸吮空奶嘴的不良習慣。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實際上就是口腔粘膜疾病,因為口腔裡面除了牙齒,面積最大的就數口腔黏膜了,包括兩側口腔內壁、上顎和下顎,這些地方很容易發生破皮、長泡、灌膿的現象,這就是口腔潰瘍。口腔潰瘍常常是吃了上火的食物,或者將髒的玩具塞進嘴裡引起的。

建議:除做好口腔的清潔護理外,藥物治療是不可缺的。現介紹一種簡易的藥物治療方法:取品服維生素c1片,放在一起研成細粉,用消毒棉蘸少量散粉敷於潰瘍面上,每隔2小時一次,1-2天創面即可癒合。藥粉剛敷上創面時有疼痛感,但很快會消失。

預防兒童口腔潰瘍的方法有:

✔ 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即刻漱口的良好習慣,可用鹽開水、生理鹽水,也可用藥物漱口液,減少口腔細菌,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繼發感染。

✔ 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少吃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酸醋、薑、蔥、咖喱等;少吃炸雞腿、炸牛排或其他太粗糙太堅硬的食物。

✔ 注意營養搭配,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品,不能偏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儘量少吃筍類(冬筍、毛筍、筍乾)、醃製品(鹹魚、鹹肉、鹹菜)、柿子和蟹類等易引起小兒口腔潰瘍加重的食物。

✔ 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培養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因為情緒因素不但影響神經系統,而且可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和營養障礙,情緒不良,精神緊張,所以應該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遇到事情保持平和心態不失為一種減少小兒口腔潰瘍復發的自我保健方法。

如果發現寶寶有咬嘴唇、啃硬物的行為,溫和地制止,耐心地告訴寶寶這種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幫寶寶養成好習慣。

很多細心的媽媽,經常觀察寶寶口腔,生怕有異常情況沒及時發現。對於寶寶嘴裡的異樣,心急的媽媽會立刻著手處理,生怕延誤“病情”。

事實上,類似 “馬牙”“地圖舌”等情況,很大程度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面對異常情況,不要道聼塗説,盡可能多地查詢專業資料,必要時諮詢專業醫師。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它很可能與人體營養吸收不足或不平衡有關,所以首先還是引導孩子不要太過偏食。此外,研究認為,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維生素B族缺乏的孩子更容易患“地圖舌”。

醫生勸小童媽不用太過擔心,“地圖舌”通常不會惡化,對健康也無大礙,只要沒有特別症狀出現,一般不用進行特殊的藥物治療,可以等待“地圖”自然消失。

有的孩子患“地圖舌”後遇刺激性食物會產生輕微疼痛、麻辣感,使用漱口水能有效緩解不適。還有就是平時要注意口腔衛生,勤刷牙漱口,防止因細菌過於集中而出現其他合併感染。

5、嘴裡長皰疹,是得了手足口嗎

6個月~6歲寶寶易發皰疹性口腔炎

皰疹性口腔炎屬於一種急性病毒感染,常見於6個月~6歲兒童。季節交替時節,晝夜溫差較大,是口腔皰疹的高發期。這種病很少產生抗體,容易再次患病,提高機體抵抗力是唯一的預防辦法。

治癒關鍵字:防止傳染,適當補鋅

寶寶嘴裡出皰疹後,因為疼痛而不肯吃東西,媽媽可以準備些易消化的高營養流食,如蓮子羹、水燉蛋、肉沫菜粥等。一邊注意給發燒的寶寶控制體溫,一邊保證寶寶的營養與休息,不要亂用藥。

在皰疹高發季節少帶孩子去人員密集場所,防止傳染。平時注意勤給孩子的玩具消毒,保持孩子口腔和皮膚清潔。如果反復發病,建議平時多給孩子吃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果仁等,也可在醫生指導下補鋅。

一眼識別皰疹性口腔炎與手足口病

這二者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皰疹性口腔炎只在口腔內出疹。

病因方面,皰疹性口腔炎是由單純的皰疹病毒引起,通過唾液傳染。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年齡方面,從嬰兒到少兒都容易感染皰疹性口腔炎,年齡越小,全身反應越劇烈,容易出現高燒不退。手足口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4歲以下的寶寶最易傳染。

症狀方面,皰疹性口腔炎有時會與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合併發生,發病時伴隨39℃~40℃的高熱。手足口病是起病前一兩天發熱,起病過程中是39℃以下的中等熱度,進而出現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

育兒道路上,媽媽們的經歷都很相像,孩子每次身體不適都在催促我們多學習多進步。寶寶口腔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口腔疾病的易發性

齲齒

齲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蟲牙,到現在好有很多人以為蟲牙就是牙齒長蟲了,這個錯誤觀念要及早糾正。齲齒是因為不注意牙齒衛生,吃完東西之後牙齒沒有及時清潔,食物殘渣在牙縫裡面發酵。產生酸性物質,導致牙齒被腐蝕。因為腐蝕的狀況就像有蟲子在裡面鑽了幾個洞,所以才被稱為蟲牙。

建議:儘管孩子的乳牙會換掉,但是保護好乳牙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旦患上齲齒,會給孩子帶來咀嚼不適、攝取食物困難等痛苦,還會影響恒牙的生長。

預防兒童齲齒的方法有:

✔ 加強牙齒抵抗齲蝕的能力,改善小兒的營養狀況。

✔ 給孩子漱口:在孩子牙齒一出現時,幫助孩子清潔牙齦。

✔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吃飯、吃糖後養成刷牙、漱口的習慣,能夠減少齲齒的發生。不要在睡前喝奶或果汁。

✔ 給孩子吃健康食品。

牙齒不齊

這是最常見的小兒口腔疾病之一。很多家長都有疑問:無緣無故的,寶寶的牙齒怎麼就長歪了呢?家長要這樣向就錯了,寶寶的牙齒從來不會無緣無故長歪,牙齒不整齊,一定是有原因的。晚上含著奶嘴睡覺、喜歡咬手指、經常用上嘴唇咬下嘴唇等等,都會造成寶寶牙骨的變形,是牙床排列不按正常的方向發展,長出來的牙齒自然不會整齊。

建議:兒童時期就表現出來的話,最佳矯正年齡是3--4歲,還有一部分比較嚴重的是替牙期也可以矯正,大多數是在替牙結束後,女孩12,13歲左右,男孩13,14歲左右,當然由於家屬或者孩子自己意識到問題不夠及時或者經濟原因,有一些矯正比較晚,但最好不晚於18歲。

預防兒童牙齒不齊的方法有:

✔ 幼兒期要早期教會並指導孩子正確刷牙,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消除吐舌、吮指、咬唇、咬物等不良習慣。

✔ 要多給孩子吃一些堅硬耐磨的食品,如排骨、牛肉幹、燒餅、鍋巴、饅頭幹、蘋果等。

✔ 兩歲左右乳牙基本完全萌出後,應定期到正規口腔專科檢查,預防齲齒,保證恒牙的正常萌出,同時對有頜骨異常發育的患兒進行早期干預治療。

✔ 餵養時要注意嬰兒的體位、姿勢,奶瓶的位置,奶嘴孔的大小等都要適中,防止對唇、頜發育的影響,更要避免吸吮空奶嘴的不良習慣。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實際上就是口腔粘膜疾病,因為口腔裡面除了牙齒,面積最大的就數口腔黏膜了,包括兩側口腔內壁、上顎和下顎,這些地方很容易發生破皮、長泡、灌膿的現象,這就是口腔潰瘍。口腔潰瘍常常是吃了上火的食物,或者將髒的玩具塞進嘴裡引起的。

建議:除做好口腔的清潔護理外,藥物治療是不可缺的。現介紹一種簡易的藥物治療方法:取品服維生素c1片,放在一起研成細粉,用消毒棉蘸少量散粉敷於潰瘍面上,每隔2小時一次,1-2天創面即可癒合。藥粉剛敷上創面時有疼痛感,但很快會消失。

預防兒童口腔潰瘍的方法有:

✔ 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即刻漱口的良好習慣,可用鹽開水、生理鹽水,也可用藥物漱口液,減少口腔細菌,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繼發感染。

✔ 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少吃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酸醋、薑、蔥、咖喱等;少吃炸雞腿、炸牛排或其他太粗糙太堅硬的食物。

✔ 注意營養搭配,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品,不能偏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儘量少吃筍類(冬筍、毛筍、筍乾)、醃製品(鹹魚、鹹肉、鹹菜)、柿子和蟹類等易引起小兒口腔潰瘍加重的食物。

✔ 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培養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因為情緒因素不但影響神經系統,而且可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和營養障礙,情緒不良,精神緊張,所以應該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遇到事情保持平和心態不失為一種減少小兒口腔潰瘍復發的自我保健方法。

如果發現寶寶有咬嘴唇、啃硬物的行為,溫和地制止,耐心地告訴寶寶這種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幫寶寶養成好習慣。

很多細心的媽媽,經常觀察寶寶口腔,生怕有異常情況沒及時發現。對於寶寶嘴裡的異樣,心急的媽媽會立刻著手處理,生怕延誤“病情”。

事實上,類似 “馬牙”“地圖舌”等情況,很大程度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面對異常情況,不要道聼塗説,盡可能多地查詢專業資料,必要時諮詢專業醫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