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有個城門過去只對特殊的人開放,現在再牛的人也出入不了

(第175集)

北京中華門很特殊嗎?

那是。

明清兩代的國門。

冬天的中華門

該門建于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 處於中軸線+皇城正南面, 古人以南為尊,

故為國門, 稱大明門。 當年那個名滿天下的文人解縉曾題了幅對聯在此:“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 清入主中原取代明, 自然不能再叫大明門, 改作了大清門, 民初再改中華門。

你想去看這個門?對不起, 實地已經看不到了, 只能看照片, 因為50年代初被拆了, 罪魁是蘇聯專家, 據說是他們建議拆的。 中華門原址, 已經變成了偉人安息的紀念堂。 這個門不是誰想進, 想進就能進, 特別是三道門中間最大的那個門洞, 只有帶“皇”的人才能進出, 比如太上皇、皇太后、皇帝、皇后。 有趣的是, “大明門”、“大清門”、“中華門”曾同時共存在匾上。 原來, 清人在石匾的另一面刻上“大清門”朝外, 把另一面有“大明門”三個字的朝裡。 到了民初, 兩面都被用了,

只好搞了塊木匾, 寫上“中華門”三個字掛上去。

明清俱往矣, 皇帝沒了, 中華門也關起來以示封建專制制度被塵封, 但此後還是破例打開迎接過3撥人。

第一撥人是蔡元培一行等5人, 包括宋教仁、汪兆銘、魏宸祖、鈕永鍵。 平心而論, 這幾人的身份地位似乎還達不到打開中華門的級別, 是誰拍板打開的呢?袁世凱。 當年, 蔡元培一行專程到北京迎接袁世凱到南京就任總統, 為了表示對南方使團的重視, 老袁特地下令打開中華門迎接。 當然, 這只是表面工作, 他才不想去南京。

袁世凱會見孫中山

第二個人是孫中山。 1912年夏, 孫中山應袁世凱之邀訪問北京, 南北兩巨頭實現“雙雄會”。 為了迎接南方這位著名領袖, 袁世凱下令第二次打開中華門。 可歎的是, 孫中山死後葬在南京, 中山陵為迎接臺灣客人吳伯雄, 也特地開啟了不對遊人開放的一道門——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個字下面中間那個門洞(平時遊人一般從兩側小門出入)。

北京中華門打開迎接的第三個人估計很多人想不到是誰,

因為他從這個門進北京最合適又最不合適——張勳。 說合適, 因為1917年張勳從這道門進京是去復辟的, 要恢復“大清門”;說不合適, 因為張勳的身份不過是安徽督軍, 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 實在配不上從此門進入。

黎元洪是總統, 低聲下氣請一個督軍來幫自己解決麻煩, 已經夠掉價了, 還破例打開中華門。 張勳更是做了不少出格的事兒, 比如從北京前門車站到南河沿住所, 只要他經過的地方, 都用黃土鋪上, 而且軍警夾道歡迎, 城牆上還有全副武裝的士兵警戒, 提前4個小時封路清場, 警戒線內普通人不得入內。 當然了, 有一類人不受限制———洋人。

中山陵版“中華門”

北京中華門是沒機會進出了, 南京中山陵“天下為公”下面最中間那道門還有可能。 可惜, 鄙人在南京待了十幾年也沒有機會走過, 啥時候我等草民也可以從此門隨便出入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