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完《敦克爾克》|我只是想回家而已

戰爭, 不是語言

救贖, 不應有指責

也許, 你能成為他真正的朋友

或者是, 一顆明星。

大戰場上的小“人性”

電影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克爾克大撤退”, 當時, 德軍步步緊逼, 近40萬英法聯軍節節敗退, 最終被三面圍攻, 逼退到敦克爾克——法國東北部的一個海港小城, 背後一海之隔的英國, 是他們最近也最遙遠的家鄉。

英國士兵在空無一人的敦克爾克城區裡, 空中飛舞著德國人的勸降傳單

看完後走出影院, 孩子問我, “真的撤退了30多萬人嗎?人呢?電影裡沒看到這麼多人撤退走啊?”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首先這一歷史事件, 確是8天裡撤出接近33萬人, 影片最後其實也通過英國海軍指揮官波頓交代了這一點。 但我們“感受”不到,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平時受的教育, 就是集體主義;我們所看到的國產電影, 動輒就是千軍萬馬、浩浩蕩蕩, 場面壯觀。 特別是打了勝仗, 或反敗為勝, 更是恨不得給個幾分鐘特寫。 但諾蘭反其道而行之, 縱觀全片, 除了幾次掠過碼頭, 看到密密麻麻的士兵外, 基本沒什麼人山人海的所謂大場面。

看報導瞭解到, 在拍攝前, 一個老兵曾對諾蘭說:“在戰爭電影中, 似乎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但在真正的戰爭中, 我們並不知道, 大家都處於慌亂和無序之中。 絕大多數時候根本不知道戰爭進行到什麼階段和程度了。 ”

這段話對諾蘭的影響至深, 所以, 他不想講一個巨大的軍隊如何成就一個軍事奇跡, 而是還原一個絕望無助的情境, 探討個體們如何求得生存, 如何活著, 以及急切地對家千種思念、萬般嚮往。

諾蘭所說, 這不是一部戰爭片, 而是一部懸疑片, 是無數個體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明天會身處何處的恐懼, 因為恐懼而爆發的人性。

看到這句話, 我有一種頓悟的感覺。 儘管我之前, 也努力通過一些個體故事的繪本或小說, 來引導孩子對戰爭的理解。 但諾蘭這一大師給影像作品, 成為我迄今找到的最好的教科書——讓我以影像的方式, 和幾乎親歷者的視角, 瞭解應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戰爭。

相信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個場景, 大家也一樣感同身受。一是十幾個士兵,在沙灘上找到了一艘擱淺的船,等待漲潮的時候,因為船艙裡人數太多,必須有人出去,出去就是送死,其中一個士兵就認定另一個士兵是偽裝成英國士兵的德國間諜,因為後者全程沒有講過一句話,要把他趕出去!情急之下,後者顫抖地用法語說,“我是法國士兵……”

電影開頭時,正是這個士兵,為了混上英國士兵的船,扒掉了死去英國士兵的軍服,奪走對方寫著名字的鏈子,還假扮成醫務兵,利用傷患爭取上船的名額……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人赤裸裸的求生的本能。你可能有些憤怒,但似乎又完全合情合理。

與此同時,有多恐懼,人性的閃光點就有多耀眼。比如平民道森,他開著自己的遊艇前往支援,和他一起的,有他的兒子彼得、兒子的朋友喬治。他們先救上了被德軍潛艇襲擊的英國海軍,後者因心理創傷誤傷了喬治,最後喬治在船艙裡失血過多死去。

當英國海軍終於冷靜下來並問起,“那個孩子還好嗎?”彼得的回答是,“還好。”他當然痛惜好友的離去,但他也理解,在這種環境下,英國海軍的無奈和恐懼比他更深千萬倍。

被民船救起的英國海軍要求船長返航回英國大陸

跟孩子聊完這些。我問他:“如果你在戰場,你會想什麼呢?”

“我會像這些士兵一樣,只想活下來,一定要活著回家。就算最後回到家被認為是逃兵,我也要努力活下來!”

很顯然電影給他印象深刻的另一個場景就是,英國士兵們回國,坐在火車上擔心被民眾謾駡或扔臭雞蛋,但沒想到大家慶祝他們回來!是的,戰爭中你只知道自己的處境有多糟糕,你不知道知道撤退意味著失敗還是勝利。孩子看到絕望中的求生,認識到活著的重要性。

這一次一起看的《敦克爾克》,也是回歸人性,我希望孩子看到,戰爭的主體,是由一個個有生命、有情感的個體組成的。

大家也一樣感同身受。一是十幾個士兵,在沙灘上找到了一艘擱淺的船,等待漲潮的時候,因為船艙裡人數太多,必須有人出去,出去就是送死,其中一個士兵就認定另一個士兵是偽裝成英國士兵的德國間諜,因為後者全程沒有講過一句話,要把他趕出去!情急之下,後者顫抖地用法語說,“我是法國士兵……”

電影開頭時,正是這個士兵,為了混上英國士兵的船,扒掉了死去英國士兵的軍服,奪走對方寫著名字的鏈子,還假扮成醫務兵,利用傷患爭取上船的名額……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人赤裸裸的求生的本能。你可能有些憤怒,但似乎又完全合情合理。

與此同時,有多恐懼,人性的閃光點就有多耀眼。比如平民道森,他開著自己的遊艇前往支援,和他一起的,有他的兒子彼得、兒子的朋友喬治。他們先救上了被德軍潛艇襲擊的英國海軍,後者因心理創傷誤傷了喬治,最後喬治在船艙裡失血過多死去。

當英國海軍終於冷靜下來並問起,“那個孩子還好嗎?”彼得的回答是,“還好。”他當然痛惜好友的離去,但他也理解,在這種環境下,英國海軍的無奈和恐懼比他更深千萬倍。

被民船救起的英國海軍要求船長返航回英國大陸

跟孩子聊完這些。我問他:“如果你在戰場,你會想什麼呢?”

“我會像這些士兵一樣,只想活下來,一定要活著回家。就算最後回到家被認為是逃兵,我也要努力活下來!”

很顯然電影給他印象深刻的另一個場景就是,英國士兵們回國,坐在火車上擔心被民眾謾駡或扔臭雞蛋,但沒想到大家慶祝他們回來!是的,戰爭中你只知道自己的處境有多糟糕,你不知道知道撤退意味著失敗還是勝利。孩子看到絕望中的求生,認識到活著的重要性。

這一次一起看的《敦克爾克》,也是回歸人性,我希望孩子看到,戰爭的主體,是由一個個有生命、有情感的個體組成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