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家寶藏》九件鎮國之寶,不平凡的鼓,大秦第一古物

在歷史的長河中, 大秦帝國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第一件至寶。 我國最早的一組石刻文字, 石鼓又稱陳倉石鼓, 不平凡的鼓。 初次被發現時, 西元627年在陝西鳳翔府, 被一個牧羊的老人發現10個怪異的花崗岩石頭。 它高二尺直徑有一尺多, 外形像鼓上細下粗頂微圓, 而且因為材質是花崗岩, 每一個重量約在一噸左右, 每一個石鼓上面都刻有“石鼓文”。 它記錄著秦國統一之前的歷史, 是中國早期的詩文石刻。

戰亂中顛沛流離, 安史之亂的爆發, 唐朝在戰火中飄搖。 唐肅宗在避難時聽聞石鼓的傳說, 責令官員把10面石鼓運至陳倉山, 與那裡的官員鑒賞。 在戰火波及到雍城時, 守城官員為了方便逃亡, 倉促間把石鼓移至郊外草草掩埋, 並對外宣稱石鼓損毀, 讓天下人感到痛惜。 石鼓在次出世時, 已經是十幾年後的事情了。 到那時石鼓經過風雨洗禮, 已是鏽跡斑斑,

字跡殘缺不全, 這是多麼讓人痛心, 於是這遭受風雨洗禮的石鼓才被移到當地的孔廟。

而波折並沒有到此結束, 古代戰亂平凡, 朝代更新替換, 石鼓再次受到戰火洗禮。 在唐朝滅亡時, 當地的孔廟也被洗劫一空, 孔廟也被焚毀石鼓下落不明。 1234年南宋和蒙古聯軍攻破燕京時,

王檝在巧合下發現了石鼓, 之後在元明清三代, 它再也沒有離開北京。 到了近代日本侵略我國, 這10面石鼓隨著故宮國寶不斷遷徙, 從南京運到重慶, 又從重慶運到南京, 途中還遭遇到兩次翻車, 而並沒有損壞, 可見石鼓的命運是多麼的坎坷。

解放戰爭後, 蔣介石在逃亡過程中, 因石鼓過重這10面石鼓得以保全。 它的命運到這才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至今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館中。

歡迎評論, 喜歡請關注, 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