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個冬季,去會澤旅遊吧!

大美會澤特別推薦:

景點一:會澤古城

會澤歷史悠久, 是歷史上雲南最早設置的四個郡縣之一。 古代就以盛產銅、鉛聞名, 清朝時,

銅的開採和冶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成為中國西南的鑄幣中心。 與此同時, 也形成了會澤獨有的會館文化特色, 遺存下來的會館, 從數量的集中和造型的別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 現保存較好的有江西廟、大佛寺、西來寺、文廟、文昌宮等。 交 通:會澤距昆明209公里, 昆明各汽車客運站每天有多班客車來往。

景點二: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 位於會澤縣大海鄉東南部, 屬烏蒙山系主峰段, 草山地勢平緩, 廣闊無垠, 屬亞高山草甸, 面積18萬畝, 海拔在2570--4017米之間。 春天山花爛漫, 桀驁芳香, 碧波蕩漾;夏天綠草茵茵, 牛羊成群, 雨燕雲集, 溪水清幽雅潔, 白曲回轉;秋天風裔雲詭, 氣象萬千, 雲淡天高, 綠草水碧;冬天, 群山銀裝素裹, 萬物銀雕玉砌, 山舞銀蛇, 白雪皚皚, 儼然一片北國風光, 她集峰、草、水、光、花、雲、雪、洞、情於一體的獨特風貌, 素有雲南的“紐西蘭”之美譽。

景點三:雨碌大地縫

雨碌大地縫位於雲南省會澤縣雨碌鄉,以奇、秀、雄、險、幽著稱, 整條地縫全長十餘公里。 地縫入口兩山相接而形成“門”, 名曰“生命之門”, 臨近洞口回首, 壁立千仞, 瀑布成群, 水聲隆隆, 更有屹立于左對面峭壁的“大思想者”凝腮沉思, 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進入“生命之門”, 每前進一步, 就是一個驚歎, 抬頭仰望, 天成一線, 環望兩壁, 千嶂疊翠, 壁上冒出的清泉, 隨壁直下, 構成一道道珠簾, 名曰“神泉”,

令人歎為觀止, 目不暇接。 每前進一步, 就是陷。 險灘相連, 兩壁鐘乳怪石林立, 既給您一種刺激驚險新鮮的感覺, 又充分給旅遊者想像的空間。 在給驚歎的同時, 又使人陶醉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中。

景點四:金鐘山

金鐘山位於會澤縣城南面,

與縣城緊緊相連。 因其狀如鐘而得名。 在民間, 卻另有傳說:德高望重的文昌, 用鐵鍋把在會澤興風作浪的九條蚊龍扣住, 並坐鍋上, 年深日久, 鐵鍋即變成一座鬱鬱蔥蔥的青山, 屹立在會澤縣城的南面。 人們便以鐵鍋和金鐘相似為由, 取名“金鐘山”。

景點五:萬壽宮

位於縣城北部江西街中段南側。亦稱江西廟、江西同鄉會館、豫章會館等。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西元1711年),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毀於戰火,乾隆二十七年(西元1762年)經東川、南昌、臨江、瑞川、建昌等五府公議,並由參加公議的五府及九江、南安等共14府捐銀重建。清道光、咸豐及民國年間均作過多次修茸。

萬壽宮是會澤縣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會館建築之一,總占地面積7545.92平方米,建築面積2594.74平方米。

景點六:以禮河

位於會澤縣境內,由以禮河片區、金鐘山片區、長海子、大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等兩片五區111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景觀有以禮河跨流域四級梯級電站景觀;有氣勢雄偉全國第一、 世界第二大土壩的毛家村水庫景觀;有黑頸鶴越冬聚居地、杜鵑花卉、高山五彩草場、古驛道、雲峰瀑、會澤城和金鐘山眾多的名勝古跡。是遊覽觀光、科研科考的極好去處。

景點七:黑頸鶴自然保護區

黑頸鶴是我國的三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之一,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帶生活的珍稀鶴禽。據國際鳥類專家提供的資料看,目前世界上僅有黑頸鶴4000多隻,而到會澤大橋、長海子水庫越冬的就達2000余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兩水庫已於1994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成群結對的黑頸鶴或起飛滑翔,或翩翩起舞,或悠然漫步,與人和睦相處,成為人們觀賞珍稀動物及研究人與自然的最佳場所。看黑頸鶴的時間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景點八:娜姑古鎮

娜姑,地處滇川古要衝,是雲峰古驛道的起點。雲峰古驛道西起娜姑東至會澤,全長67公里,現保存完好的一段長2.8公里,寬2米,坡道及彎道處均由石階鋪築而成,是明清時期運銅的主要官道。娜姑古鎮現保存有“三聖宮”台樓、聖若瑟堂、陳氏住宅等文物古跡。 交 通:娜姑古鎮位於會澤縣西部,距縣城32公里,有班車直達。

會澤美食推薦

會澤大洋芋

會澤縣把馬鈴薯作為富民產業來抓,不斷增加投入,改善科研環境,強化科技培訓,開展高產創建,拓寬行銷管道,使馬鈴薯由自產自食的傳統產業變成年產值數億元的大產業。

土八碗

土八碗:由千張肉、八寶飯、酥肉、涼三拼、苦菜大肉、粉蒸肉、排骨拼腰果、三絲圓子組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

都督湯

都督湯:用洋芋泥、米湯、食用油等精製而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開胃健脾,老少皆宜,是唐繼堯最喜愛吃的一道名菜。

來會澤,哪些特產值得帶走?

會澤特產主要有:鹽水石榴、會澤裘皮、黃果、辣椒幹、迤車掛麵、稀豆粉、會澤炒麵、洋芋粑粑、華泥沙鍋、土煙、東川醬油、者海醋、七彩土豆、魚子、酸辣椒、麻辣洋芋等。會澤的風味食品很多,有會澤稀豆粉、大海草山黃燜羊、羊八碗等。

會澤寶珠梨

會澤寶珠梨是優良的地方良種,梨皮薄、肉質細嫩、多汁化渣、石細胞少、果心小、單寧含量少、蜜香誘人、果個大,平均單果重250克,最大果重300克,較耐貯藏運輸。品質優良,1993年、 1994年分別獲雲南省優質水果證書,1995年獲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銀獎。

鹽水石榴

在雲南旅遊曲靖市會澤城西70餘裡外,有一條窄長起伏的小槽子,鹽水河像一條帶子,蜿蜒於槽子之中,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鹽水石榴產地——會澤縣娜姑鎮鹽水溝。這裡被譽為“石榴之鄉”。

樂業辣椒

會澤樂業鄉樂業辣椒種植歷史悠久,辣椒個大、肉厚味濃、紅潤光滑、色澤鮮豔、油脂和維生素含量高,籽多、微辣芳香。

七彩土豆

會澤七彩土豆是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駕車鄉的特產。會澤七彩土豆大者不過雞蛋,小者如核桃,表皮紫黑,切開後橫截面如一朵盛開的紫色玫瑰,色彩層次分明,由中心向外放射開放。

灰豆腐

灰豆腐,也叫灰豆腐果,以黃豆為原料,將磨製成的豆腐切成小塊,形狀正方、長條、三角、菱形不等,肉質成海綿狀或空心狀。製作方法特殊,將豆腐加工成豆腐塊後,用刀切成小立方塊,先用堿灰(桐殼草木灰均可)再用灶灰吸幹水分,約10小時後,分批放人鍋內用灰炒泡炒黃即成。其操作過程始終不離灰,故名灰豆腐。若炕幹待用,久不變質。無論才出鍋的還是炕幹的灰豆腐,拌人已煮熟的豬蹄、雞肉、狗肉等食品內,可以用來紅燒、炒制、火鍋配菜等,混煮15分鐘以上,即成松泡綿柔、鮮美可口的宴席佳餚。但煮前洗制特殊,需先用溫水(最好用米湯、淘米水)發泡,再用清水泡洗。這道特色菜會有很多的回頭客。

迤車掛麵

迤車掛麵是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迤車鎮的特產。迤車鎮所產雞蛋掛麵已有數百年歷史,至今仍是人們探親訪友、逢年過節的饋贈佳品。

迤車掛麵全系人工扯拉而成。和麵、加鹽、發酵都極講究,且視天氣陰晴相應變化,扯出的麵條細如棉線,金黃油亮,一根在手,顛閃不斷,點火燒之,呼呼而終,煮在鍋中,長時不濃,食餘回鍋,互不粘連,嚼於口中,筋骨畢現,一碗在桌,清香盈室。

稀豆粉

會澤稀豆粉是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的特色小吃。每次到會澤,當地朋友招待大家的首選早餐食品一定是稀豆粉,特別是會澤老街這家老字型大小稀豆粉店,更是味道正宗乾淨。

者海醋

者海醋是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者海鎮的特產。滇東北民間廣泛流傳著“東川醬油者海醋”即“會澤醬油者海醋”的美名。者海醋是指者海周氏醋,素以色鮮、味香、濃度高,久置不生花,不變質等特點馳名。

會澤班銅

產地:曲靖會澤

特點:全手工製作,高溫熔銅制斑,工序繁雜,技藝高超,所作器具比例勻稱,造型美觀,斑紋自然,極富立體感,光亮不鏽,堅實耐用,兼有實用性與觀賞性。

位於縣城北部江西街中段南側。亦稱江西廟、江西同鄉會館、豫章會館等。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西元1711年),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毀於戰火,乾隆二十七年(西元1762年)經東川、南昌、臨江、瑞川、建昌等五府公議,並由參加公議的五府及九江、南安等共14府捐銀重建。清道光、咸豐及民國年間均作過多次修茸。

萬壽宮是會澤縣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會館建築之一,總占地面積7545.92平方米,建築面積2594.74平方米。

景點六:以禮河

位於會澤縣境內,由以禮河片區、金鐘山片區、長海子、大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等兩片五區111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景觀有以禮河跨流域四級梯級電站景觀;有氣勢雄偉全國第一、 世界第二大土壩的毛家村水庫景觀;有黑頸鶴越冬聚居地、杜鵑花卉、高山五彩草場、古驛道、雲峰瀑、會澤城和金鐘山眾多的名勝古跡。是遊覽觀光、科研科考的極好去處。

景點七:黑頸鶴自然保護區

黑頸鶴是我國的三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之一,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帶生活的珍稀鶴禽。據國際鳥類專家提供的資料看,目前世界上僅有黑頸鶴4000多隻,而到會澤大橋、長海子水庫越冬的就達2000余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兩水庫已於1994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成群結對的黑頸鶴或起飛滑翔,或翩翩起舞,或悠然漫步,與人和睦相處,成為人們觀賞珍稀動物及研究人與自然的最佳場所。看黑頸鶴的時間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景點八:娜姑古鎮

娜姑,地處滇川古要衝,是雲峰古驛道的起點。雲峰古驛道西起娜姑東至會澤,全長67公里,現保存完好的一段長2.8公里,寬2米,坡道及彎道處均由石階鋪築而成,是明清時期運銅的主要官道。娜姑古鎮現保存有“三聖宮”台樓、聖若瑟堂、陳氏住宅等文物古跡。 交 通:娜姑古鎮位於會澤縣西部,距縣城32公里,有班車直達。

會澤美食推薦

會澤大洋芋

會澤縣把馬鈴薯作為富民產業來抓,不斷增加投入,改善科研環境,強化科技培訓,開展高產創建,拓寬行銷管道,使馬鈴薯由自產自食的傳統產業變成年產值數億元的大產業。

土八碗

土八碗:由千張肉、八寶飯、酥肉、涼三拼、苦菜大肉、粉蒸肉、排骨拼腰果、三絲圓子組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

都督湯

都督湯:用洋芋泥、米湯、食用油等精製而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開胃健脾,老少皆宜,是唐繼堯最喜愛吃的一道名菜。

來會澤,哪些特產值得帶走?

會澤特產主要有:鹽水石榴、會澤裘皮、黃果、辣椒幹、迤車掛麵、稀豆粉、會澤炒麵、洋芋粑粑、華泥沙鍋、土煙、東川醬油、者海醋、七彩土豆、魚子、酸辣椒、麻辣洋芋等。會澤的風味食品很多,有會澤稀豆粉、大海草山黃燜羊、羊八碗等。

會澤寶珠梨

會澤寶珠梨是優良的地方良種,梨皮薄、肉質細嫩、多汁化渣、石細胞少、果心小、單寧含量少、蜜香誘人、果個大,平均單果重250克,最大果重300克,較耐貯藏運輸。品質優良,1993年、 1994年分別獲雲南省優質水果證書,1995年獲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銀獎。

鹽水石榴

在雲南旅遊曲靖市會澤城西70餘裡外,有一條窄長起伏的小槽子,鹽水河像一條帶子,蜿蜒於槽子之中,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鹽水石榴產地——會澤縣娜姑鎮鹽水溝。這裡被譽為“石榴之鄉”。

樂業辣椒

會澤樂業鄉樂業辣椒種植歷史悠久,辣椒個大、肉厚味濃、紅潤光滑、色澤鮮豔、油脂和維生素含量高,籽多、微辣芳香。

七彩土豆

會澤七彩土豆是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駕車鄉的特產。會澤七彩土豆大者不過雞蛋,小者如核桃,表皮紫黑,切開後橫截面如一朵盛開的紫色玫瑰,色彩層次分明,由中心向外放射開放。

灰豆腐

灰豆腐,也叫灰豆腐果,以黃豆為原料,將磨製成的豆腐切成小塊,形狀正方、長條、三角、菱形不等,肉質成海綿狀或空心狀。製作方法特殊,將豆腐加工成豆腐塊後,用刀切成小立方塊,先用堿灰(桐殼草木灰均可)再用灶灰吸幹水分,約10小時後,分批放人鍋內用灰炒泡炒黃即成。其操作過程始終不離灰,故名灰豆腐。若炕幹待用,久不變質。無論才出鍋的還是炕幹的灰豆腐,拌人已煮熟的豬蹄、雞肉、狗肉等食品內,可以用來紅燒、炒制、火鍋配菜等,混煮15分鐘以上,即成松泡綿柔、鮮美可口的宴席佳餚。但煮前洗制特殊,需先用溫水(最好用米湯、淘米水)發泡,再用清水泡洗。這道特色菜會有很多的回頭客。

迤車掛麵

迤車掛麵是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迤車鎮的特產。迤車鎮所產雞蛋掛麵已有數百年歷史,至今仍是人們探親訪友、逢年過節的饋贈佳品。

迤車掛麵全系人工扯拉而成。和麵、加鹽、發酵都極講究,且視天氣陰晴相應變化,扯出的麵條細如棉線,金黃油亮,一根在手,顛閃不斷,點火燒之,呼呼而終,煮在鍋中,長時不濃,食餘回鍋,互不粘連,嚼於口中,筋骨畢現,一碗在桌,清香盈室。

稀豆粉

會澤稀豆粉是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的特色小吃。每次到會澤,當地朋友招待大家的首選早餐食品一定是稀豆粉,特別是會澤老街這家老字型大小稀豆粉店,更是味道正宗乾淨。

者海醋

者海醋是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者海鎮的特產。滇東北民間廣泛流傳著“東川醬油者海醋”即“會澤醬油者海醋”的美名。者海醋是指者海周氏醋,素以色鮮、味香、濃度高,久置不生花,不變質等特點馳名。

會澤班銅

產地:曲靖會澤

特點:全手工製作,高溫熔銅制斑,工序繁雜,技藝高超,所作器具比例勻稱,造型美觀,斑紋自然,極富立體感,光亮不鏽,堅實耐用,兼有實用性與觀賞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