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別在朋友圈殺死了你的孩子

文 | 木木

做媽媽這件事情, 從來就不需要外人的認可, 那一聲“媽”,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Part

1

朋友娜娜這幾天可算是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大悲大喜。 某種概率性的、只在朋友圈裡被稱為案例的故事, 竟然活久見地發生在了自己身上。

是的, 她的孩子差點被綁架!

娜娜有一對女兒, 大的八歲, 小的五歲, 長得都是乖巧玲瓏, 非常可人。 這一對女兒是家人的掌上明珠, 更是娜娜的心頭寶貝。 從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開始, 娜娜便記錄下了她們成長的點點滴滴。 後來有了微信, 朋友圈變成了她曬娃的公共平臺。

朋友之間, 不用聯繫, 在朋友圈就能知道她家的近況:她和兩個女兒去了趟泰國, 她去參加了大女兒的家長會, 她組織了小女兒的生日party。 以及孩子們的興趣班, 孩子們的成績單……甚至連孩子們的姓名、班級、學校、興趣愛好、特長、口味都赫然在列。

那個週末, 娜娜照例帶孩子去商場購物, 自然是一邊在各個精品店裡逛, 一邊在朋友圈裡秀出嘟嘴賣萌的漂亮照片, 逛完精品店, 三人找了一家特色小店, 準備吃飯。

這時, 一個電話打來, 對方急迫地讓她下樓挪車。

娜娜離開前, 再三交代姐姐照顧好妹妹, 在媽媽回來之前, 千萬不要離開。

正如我們平時常見的套路, 娜娜前腳剛走, 後腳就進來一個中年婦女, 自來熟地同兩個女孩套近乎,

熟絡地喊出她們的名字, 稱自己是她們媽媽的中學同學, 剛剛在樓底下碰到, 上來接她們一起去遊樂園玩。

為了博得信任, 還報出了孩子們的生日、學校、社區、興趣愛好、最近的行程等諸多細節資訊。 其中自然是有無數的圈套, 最後, 兩個孩子歡歡喜喜地跟著她走了。

發現孩子丟了以後的娜娜如瘋了一般, 在商場裡痛哭, 幾度暈厥過去, 最後在商場管理人員的幫助下, 報警, 查看監控, 封鎖道路。

最後有驚無險, 兩個孩子在一個廢棄的工廠被找回。 但這段被擄走的經歷給兩個孩子造成的陰影, 估計一生也難以忘記。

案件的偵破也沒有太多的懸念, 這就是一個分工細緻的團隊作案, 他們從娜娜曬出的照片中, 一眼就看中了她的寶馬5系座駕,

由此判斷這是一個財務狀況還不錯的家庭。

於是長久地潛伏在了她的朋友圈裡, 從她的曬娃照片中, 獲取了大量的個人資訊, 再根據朋友圈的定位位址, 對她們進行跟蹤。 犯罪分子蓄謀已久, 這才有了之前的驚魂一幕。

娜娜在給我講述這件事情的時候, 還處於受創傷後的應激狀態, 幾度失控大哭。 而後, 又如祥林嫂般絮絮叨叨:“我只是想分享下孩子的照片, 怎麼就被壞人盯上了呢?我真是沒用, 差點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

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叫墨菲定律, 意思是說,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 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 它總會發生。

曬娃有風險, 可這事縱使警方發過再多的提醒, 我們自己也知道風險的存在, 仍會有人認為這倒楣事兒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一意孤行地曬。

可是, 你真的忍心在你的朋友圈, 親手殺死你的孩子嗎?

有人會說, 還不是因為那些媽媽沒有給自己孩子做好安全教育, 我們家娃娃從小被我教導的很好, 這種事肯定不會發生。

可笑, 你是有多高估孩子們的應變能力,

就有多低估專業犯罪人員的智商。

每當出現孩子的傷害事件時, 我們都會把鍋推給他們教育的不足, 認為給予他們足夠的培訓就好了。

可是, 一個成年人面對精心設計的騙局, 尚且不能識別, 更何況是那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孩子們, 他們能有多少謀略和膽識?

很多時候, 是我們自己的雙手, 把我們的孩子一步步推向了罪惡的深淵。

Part

2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 我們都成了超級愛曬孩子的好媽媽。

寶寶哭了, 睡了, 拉了, 高了, 美了, 會走路了, 會叫爸爸媽媽了;上學了, 上臺了, 上光榮榜了, 上領獎臺了……

這是一個全民在朋友圈求抱抱, 求贊同, 求表揚, 求認可的時代, 不知從何時開始, 育兒已經變成了一場全民朋友圈求點贊的狂歡。

一時間,朋友圈裡的好媽媽最多。

你的孩子在你眼裡是個寶,說啥做啥都是那麼可愛,成長的每一步都那麼有意義,但是,請相信我,除了你那幾個親朋好友,沒有多少人會真心地對你家寶寶的表現讚歎不已。

我就曾親眼見到有個朋友,在給自己同事的朋友圈點完贊後,遞過手機給我看:你看,她家孩子,連走路都是羅圈腿,還好意思在朋友圈裡說自己的孩子跳舞的姿態很美。

從那起,我就默默地從朋友圈裡撤下了我們家孩子的照片。

讓孩子置身于那風口浪尖之中,成為成人世界權利關係中的犧牲者,無疑是媽媽的失職。

一個媽媽,拍下孩子堆樂高的背影,放到朋友圈,配上描述:“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無論多忙,只為好好陪你!”這條朋友圈獲得了49個贊和14條回復,她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好媽媽。

然而,在陪孩子的兩個小時裡,她所有的關注點,都在那個紅色小圓圈裡變化的數字上。隨時翻看,誰在點贊,有沒有新的回復,然後忙不迭地同大家熱情答謝。

而也在這兩小時裡,她拒絕了孩子12次一起堆樂高的苦苦哀求,無視了孩子35次渴望的小眼神。

孩子想不通媽媽為什麼總是同手機那麼親,她當然更不會知道,媽媽已經在朋友圈的萬眾矚目中陪過她了。

Part

3

上週末跟一位許久不聯繫的朋友吃飯,我與她的孩子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未見面。

記憶中還是頑童的小男孩,已經長成彬彬有禮的儒雅小紳士。尚在上小學五年級的小朋友,已會在進門的時候為我扶門,點菜的時候充分照顧我的口味,會貼心地為我推薦八分熟的牛排,還會對上菜的服務員認真地說謝謝……

在我跟朋友聊天的過程中,他會很適宜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對時事也有自己獨到而睿智的見解,很讓我刮目相看。

在與朋友的閒聊中才知道,這個孩子獲得過全國作文比賽一等獎,全國跆拳道比賽金獎,還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過去的幾年裡,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中國以及 7個海外國家。

聽他娓娓道來旅行的沿途見聞和趣事,活脫脫就是一本行走的地理書,我這個成年人真是相形見絀。

我驚異于她孩子的優秀,更驚異于這些年從來就不知道她的孩子如此優秀。

她自己很少更新朋友圈,更是幾乎從來沒有在她的朋友圈裡放過任何有關孩子的資訊。

面對我的疑惑,朋友淡淡地說:“這沒什麼好稀奇的,我只是覺得生活是自己的,他們的認可與不認可都與我無關。我們的陪伴,從來就不在朋友圈裡!”

朋友圈大抵就是這麼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各種學習班的同學、點頭之交的朋友、送外賣的小哥、樓下賣燒烤的老闆、沒見過幾面的親戚都擠在好友名單中。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令你放聲高歌的事,也許只會讓別人嗤之以鼻。

朋友圈裡的認同,大抵上都只是在收到別人點贊的時候,生出一絲“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在關注我”的慰藉。

可是人類社會本身就是由各種真實的關係構築而成,我們身處其中,累並享受。

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這場母子相伴,有一粥一飯的煙火氣息,也有著一花一世界的精神交流,我們用我們的陪伴,目送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

做媽媽這件事情,從來就不需要外人的認可,那一聲“媽”,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木木,有書簽約作者,職場媽媽,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心理學的終身踐行者, 理性思考,走心成文。 公眾號:木木研習會 (ID:mumuyxh)。如果你也想成為有書的專欄作家,歡迎投稿至郵箱:tougao@youshu.cc或添加微信:youshuyc,僅限原創首發,稿費從優。

【 給娃買玩具,不如給娃租玩具 】

「 8000件全球大牌玩具 !

多重消毒更安全!

會員一天只要幾塊錢!

下載【玩具超人】,

一時間,朋友圈裡的好媽媽最多。

你的孩子在你眼裡是個寶,說啥做啥都是那麼可愛,成長的每一步都那麼有意義,但是,請相信我,除了你那幾個親朋好友,沒有多少人會真心地對你家寶寶的表現讚歎不已。

我就曾親眼見到有個朋友,在給自己同事的朋友圈點完贊後,遞過手機給我看:你看,她家孩子,連走路都是羅圈腿,還好意思在朋友圈裡說自己的孩子跳舞的姿態很美。

從那起,我就默默地從朋友圈裡撤下了我們家孩子的照片。

讓孩子置身于那風口浪尖之中,成為成人世界權利關係中的犧牲者,無疑是媽媽的失職。

一個媽媽,拍下孩子堆樂高的背影,放到朋友圈,配上描述:“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無論多忙,只為好好陪你!”這條朋友圈獲得了49個贊和14條回復,她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好媽媽。

然而,在陪孩子的兩個小時裡,她所有的關注點,都在那個紅色小圓圈裡變化的數字上。隨時翻看,誰在點贊,有沒有新的回復,然後忙不迭地同大家熱情答謝。

而也在這兩小時裡,她拒絕了孩子12次一起堆樂高的苦苦哀求,無視了孩子35次渴望的小眼神。

孩子想不通媽媽為什麼總是同手機那麼親,她當然更不會知道,媽媽已經在朋友圈的萬眾矚目中陪過她了。

Part

3

上週末跟一位許久不聯繫的朋友吃飯,我與她的孩子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未見面。

記憶中還是頑童的小男孩,已經長成彬彬有禮的儒雅小紳士。尚在上小學五年級的小朋友,已會在進門的時候為我扶門,點菜的時候充分照顧我的口味,會貼心地為我推薦八分熟的牛排,還會對上菜的服務員認真地說謝謝……

在我跟朋友聊天的過程中,他會很適宜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對時事也有自己獨到而睿智的見解,很讓我刮目相看。

在與朋友的閒聊中才知道,這個孩子獲得過全國作文比賽一等獎,全國跆拳道比賽金獎,還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過去的幾年裡,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中國以及 7個海外國家。

聽他娓娓道來旅行的沿途見聞和趣事,活脫脫就是一本行走的地理書,我這個成年人真是相形見絀。

我驚異于她孩子的優秀,更驚異于這些年從來就不知道她的孩子如此優秀。

她自己很少更新朋友圈,更是幾乎從來沒有在她的朋友圈裡放過任何有關孩子的資訊。

面對我的疑惑,朋友淡淡地說:“這沒什麼好稀奇的,我只是覺得生活是自己的,他們的認可與不認可都與我無關。我們的陪伴,從來就不在朋友圈裡!”

朋友圈大抵就是這麼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各種學習班的同學、點頭之交的朋友、送外賣的小哥、樓下賣燒烤的老闆、沒見過幾面的親戚都擠在好友名單中。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令你放聲高歌的事,也許只會讓別人嗤之以鼻。

朋友圈裡的認同,大抵上都只是在收到別人點贊的時候,生出一絲“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在關注我”的慰藉。

可是人類社會本身就是由各種真實的關係構築而成,我們身處其中,累並享受。

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這場母子相伴,有一粥一飯的煙火氣息,也有著一花一世界的精神交流,我們用我們的陪伴,目送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

做媽媽這件事情,從來就不需要外人的認可,那一聲“媽”,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木木,有書簽約作者,職場媽媽,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心理學的終身踐行者, 理性思考,走心成文。 公眾號:木木研習會 (ID:mumuyxh)。如果你也想成為有書的專欄作家,歡迎投稿至郵箱:tougao@youshu.cc或添加微信:youshuyc,僅限原創首發,稿費從優。

【 給娃買玩具,不如給娃租玩具 】

「 8000件全球大牌玩具 !

多重消毒更安全!

會員一天只要幾塊錢!

下載【玩具超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