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照片:蘇州寶帶橋

寶帶橋的建造, 緣起中國歷史上的漕運。 蘇州到嘉興的一段運河, 在秋冬季節北上漕運要頂著西北風行進, 行船須拉纖。 在澹台湖與運河交接處有個寬約三四百米的缺口, 寶帶橋就是跨越這段水面的纖道。 為便利船工縴夫, 同時兼顧湖水通暢, 寶帶橋的結構採用多孔、狹墩的長堤, 形如寶帶飄臥。 長橋兩端的橋堍接築石堤, 成喇叭形, 並各有石獅一對,另有石塔、碑亭等建築。

影像攝於1919-1920年, 53孔石橋。 仿佛是以縴夫的姿態彎腰壓低身軀, 從這個角度拍攝飄臥在澹台湖口上的寶帶橋。 這種將橋面與地平線置於一線, 使長橋全景納入鏡頭內的影像很少。

寶帶橋始建於816年, 後經歷代多次重修。 1446年建成53孔石拱橋, 影像中的長橋為1872年時重建。 就在這幅影像拍攝十多年後, 抗日戰爭爆發, 寶帶橋蒙難, 侵華日寇炸毀了南端6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