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印象老延安 | 帶你穿越時空,走進金延安鐘鼓樓的“前世今生”!

古城延安的記憶

延安在夏朝屬雍州, 商朝屬鬼方, 西周屬北少數民族犬戎和獫狁的領地, 延安城建于戰國稱高漢, 延安從西元554年設“延州”、西元607年撤州設郡改為“延安郡”, 後郡、州、府更換, 1935年設立延安縣。

高原邊寨古城延安, 兵家爭奪要地, 歷史上的范仲淹、狄青、楊家將等, 為守護這座古城留下了不少故事。

美國記者海倫·福斯特, 在幫助愛德格·斯諾沖印陝北蘇區拍片時, 見沒有延安城照片, 而獨自冒險來延安拍得此照, 她是拍照延安古城第一人。 當時海倫給毛澤東送來他在保安之照。 海倫在延安採訪近四個月, 回去著寫了《續西行漫記》一書。

▲古城延安 1937/海倫·福斯特攝

▲美國著名女記者海倫·福斯特(左一)

老延安時期的建築, 就是一種城市文化。

老延安鐘鼓樓、老延安郵局、老延安大劇院、邊區貿易公司、新華書店等一批文化建築的恢復重建, 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厚重的老延安城市氣息, 恍若回到當年, 意向深遠。

▲延安三山之間的城廓在鳳凰山(在圖左上角)山麓下

帶你瞭解老延安鐘鼓樓的“前世”

1、鐘鼓樓是城內最高的建築

上世紀30年代鐘鼓樓是城內最高的建築,

鐘鼓樓承載著很多老延安城的記憶。

鐘鼓樓是城內最高的建築物, 樓分三層:

一層石砌拱卷洞, 高寬各二丈, 南北洞長四丈多, 南洞口上有“寨北咽喉”四字, 南北大街此洞通行,

東外側石臺階供攀登。

二層土木結溝, 四角勾簷風鈴, 南門額“韓範舊治”, 室內有木神龕和泥財神, 兩旁立高遊人名士題詠石碑。 室外東懸鐘、西架鼓, 鐘鼓為報時敲用。

三層室內供奉“魁星一尊”, 門頂懸“關中上游”匾。 梯門常年上鎖, 庶民無緣登高遠眺。 每年元宵節, 鐘鼓樓下便是民眾賞燈起舞的熱鬧場所。

▲延安城內鐘鼓樓(1937年)

2鐘鼓樓下的延安人民的生活

▲鐘鼓樓下的南大街 

老延安時期鐘鼓樓下的南大街之景:商賈店鋪、遍佈街巷、衣食果菜、貨連城鄉、工匠修造、點當轉讓、客店貨棧、人來車往。

▲鐘鼓樓下的街景(陳國平供)

▲延安城內北大街(1937年)

北大街上的“西北旅館”是延安較大的旅館,延安電影團成立後,就設在這裡,直至被日軍空襲炸毀。

3戰爭和災害破壞,留下的延安城滿目瘡痍

崢嶸歲月,隨著戰爭的轟炸和破壞,原有的延安建築成為殘垣,留下的延安城滿目瘡痍。

▲大東門“東勝門”(道惠門)(吳印鹹攝)

延安多次被洪沖毀,城廓新建逐次縮小。最後一次修建城廓是在1787年延河的特大洪水推走了半個延安城。災後興工修築城廓不但墊高了城內,還石砌了城牆。大東門上有城樓,清末軍事需要在大東門外增建了甕城。

▲延安城北門(安定門)

延安城北門有甕城,門外有一座單洞過水橋,延安有東關、南關、北關,就是沒西關,因三個關都有出口,唯獨西溝沒出口才是溝,但延安城廓四門齊全,南、北城牆緊靠鳳凰山相接,在北甕城門西角處修拱卷洞通西溝叫小西門,過去城裡死了人都是從小西門送出的,所以日久的習慣:“小西門,送死人,活人誰敢走西門”。

金延安——復興一座城市的記憶

鐘鼓樓的“記憶”消失了,

然而銘刻進歷史的,永遠存在,

把記憶、意象用文化展示出來,

這不正是延安兒女的一個使命嗎?

聖地河谷·金延安是陝旅集團與延安市政府戰略合作傾情打造的陝西省重點文化旅遊專案。以老延安城為摹本,恢復重建老延安建築,再現老延安風貌,濃縮延安風情,是文化延安的標誌!

在"金延安"城市規劃中,在整體格局上形成北方傳統的十字街區,形成提挈整個城市的兩條主軸。南北軸為歷史民俗軸線,東西軸為綠色現代軸線。兩軸的交匯處是整座城市的標誌性建築--鐘樓。

鐘鼓樓的震撼設計

鐘鼓樓主體28米挑高設計,

古建和現代水景結合,部分鏤空設計,

視線直達鐘鼓樓內部結構,視覺震撼。

金延安在的建築風格上採用了老延安時期的灰牆黛瓦、窯洞符號、空間格局,並以此為背景穿插各種不同風格建築,更重要的是承載了延安城市的一種精神。

鐘鼓樓古建築韻味

鐘鼓樓是金延安的點睛之筆,

將傳統古建築的受力構件,

與特殊施工的現代工序相結合,

真實反映古建築韻味,

用現代工藝營造古風經典。

鐘鼓樓的陝北風情

金延安依山傍水,兩條主軸提挈整個城市,

兩軸的交匯處是標誌性建築——鐘鼓樓。

然而鐘鼓樓的夜景,更加美不勝收。

燈火璀璨,好像訴說大陝北風情。

在鐘鼓樓下看一場大型藝術影畫《延安記憶》,感受聲光電的完美融合,震撼你的心靈!

……

這座城市的故事還在繼續

這裡見證著延安那段艱苦奮鬥的歲月

想找尋那段難忘的老延安記憶

就來聖地河谷·金延安!

自駕地址:延安市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口向北200米。

公交線路:延安市內乘坐K6路、K7路至聖地河谷站、金延安站下車。

▲延安城內鐘鼓樓(1937年)

2鐘鼓樓下的延安人民的生活

▲鐘鼓樓下的南大街 

老延安時期鐘鼓樓下的南大街之景:商賈店鋪、遍佈街巷、衣食果菜、貨連城鄉、工匠修造、點當轉讓、客店貨棧、人來車往。

▲鐘鼓樓下的街景(陳國平供)

▲延安城內北大街(1937年)

北大街上的“西北旅館”是延安較大的旅館,延安電影團成立後,就設在這裡,直至被日軍空襲炸毀。

3戰爭和災害破壞,留下的延安城滿目瘡痍

崢嶸歲月,隨著戰爭的轟炸和破壞,原有的延安建築成為殘垣,留下的延安城滿目瘡痍。

▲大東門“東勝門”(道惠門)(吳印鹹攝)

延安多次被洪沖毀,城廓新建逐次縮小。最後一次修建城廓是在1787年延河的特大洪水推走了半個延安城。災後興工修築城廓不但墊高了城內,還石砌了城牆。大東門上有城樓,清末軍事需要在大東門外增建了甕城。

▲延安城北門(安定門)

延安城北門有甕城,門外有一座單洞過水橋,延安有東關、南關、北關,就是沒西關,因三個關都有出口,唯獨西溝沒出口才是溝,但延安城廓四門齊全,南、北城牆緊靠鳳凰山相接,在北甕城門西角處修拱卷洞通西溝叫小西門,過去城裡死了人都是從小西門送出的,所以日久的習慣:“小西門,送死人,活人誰敢走西門”。

金延安——復興一座城市的記憶

鐘鼓樓的“記憶”消失了,

然而銘刻進歷史的,永遠存在,

把記憶、意象用文化展示出來,

這不正是延安兒女的一個使命嗎?

聖地河谷·金延安是陝旅集團與延安市政府戰略合作傾情打造的陝西省重點文化旅遊專案。以老延安城為摹本,恢復重建老延安建築,再現老延安風貌,濃縮延安風情,是文化延安的標誌!

在"金延安"城市規劃中,在整體格局上形成北方傳統的十字街區,形成提挈整個城市的兩條主軸。南北軸為歷史民俗軸線,東西軸為綠色現代軸線。兩軸的交匯處是整座城市的標誌性建築--鐘樓。

鐘鼓樓的震撼設計

鐘鼓樓主體28米挑高設計,

古建和現代水景結合,部分鏤空設計,

視線直達鐘鼓樓內部結構,視覺震撼。

金延安在的建築風格上採用了老延安時期的灰牆黛瓦、窯洞符號、空間格局,並以此為背景穿插各種不同風格建築,更重要的是承載了延安城市的一種精神。

鐘鼓樓古建築韻味

鐘鼓樓是金延安的點睛之筆,

將傳統古建築的受力構件,

與特殊施工的現代工序相結合,

真實反映古建築韻味,

用現代工藝營造古風經典。

鐘鼓樓的陝北風情

金延安依山傍水,兩條主軸提挈整個城市,

兩軸的交匯處是標誌性建築——鐘鼓樓。

然而鐘鼓樓的夜景,更加美不勝收。

燈火璀璨,好像訴說大陝北風情。

在鐘鼓樓下看一場大型藝術影畫《延安記憶》,感受聲光電的完美融合,震撼你的心靈!

……

這座城市的故事還在繼續

這裡見證著延安那段艱苦奮鬥的歲月

想找尋那段難忘的老延安記憶

就來聖地河谷·金延安!

自駕地址:延安市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口向北200米。

公交線路:延安市內乘坐K6路、K7路至聖地河谷站、金延安站下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