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一時吃苦,還是一輩子吃土?

參加了一個聚會, 95後、00後大談吃苦無用論。

聽的我下巴差點驚到地上。

“吃苦一點用也沒有, 憑什麼要我吃苦, 我的人生不是用來吃苦的, 用來成功的……。 ”(感覺跟一群傻X在交流)

聽不下去, 直接來了句:因為你窮。

全場……

一位老者曾經說:現在遇上好時代, 不存在吃不飽飯的苦惱, 不需要像我們年輕時候一樣食不裹腹。

我們現在這一代, 感受不到上幾輩生活中所受的艱辛, 他們要一直為吃飯發愁, 不吃苦就沒飯吃, 為了吃飽飯而去吃苦, 吃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現在體力勞動越來越多的被智力工作所代替。

看上去好像確實不再需要吃苦了, 但問題是難道吃苦僅僅是為了吃飽飯嗎?

父輩為生存而被動吃苦, 過去體力上的苦, 慢慢的變成現在意義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為發展而吃苦。

1

曾幾何時我們不知道生存是什麼。

年輕時不在乎自身的教育和學習,

進入社會發現資源、文化、技術、學歷等等都沒有。

沒人會許諾我們似錦前程, 父母也無法搭橋鋪路, 親友更是愛莫能助。

能拼的, 只剩下自己, 吃苦是最基本的。

世上能高效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的人寥寥無幾, 多數人只有身後有餓狼在追的時候, 才知道知道要拼命奔跑。

論壇上看到一個帖子說:大學時代不玩遊戲不泡吧不旅遊, 一直都在勤奮苦學, 在找工作的時候拿到了優渥的offer。

正是因為保持這種高度的自製力, 他的人生已經把其他同齡人甩開了一大截。

在他看來, 人生不只是吃苦還包括享樂, 但如果只是一味沉浸在對未來沒有任何幫助的事情上, 那不叫享樂, 叫做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放縱。

但斌在最近的採訪中說:河大跟北大差異, 不用說, 大家也會明白, 即使上了北大, 但如果這個上北大就打牌喝酒, 談朋友, 畢業以後找個好工作, 一生也就這麼過去了是吧。

但他, 就不斷持續努力, 願意吃苦, 到未來, 就變成最優選擇了。

身邊很多小夥伴都喜歡打遊戲, 只要開始如脫韁的野馬,

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導致該處理的事情一拖再拖, 被遊戲牢牢控制在虛幻的快感裡。 淩晨3點還線上, 不僅影響了工作還影響身體。

一個人一旦陷入放縱之中, 其實就失去了對人生的掌控力。

很多人說我只做感興趣的事, 遊戲就是我感興趣的事情, 這話沒有問題, 但就怕你只是以此為藉口在放縱自己。

不要一味的沉浸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現在吃苦是壓抑自己的欲望, 放棄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利用前瞻的眼光, 逼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的事情。

吃苦本身不是我們的目的, 思考吃苦這一件事所給我們帶來的洞見和反思才是有意義的。

2

如果說自控是吃苦的第一層意思, 那麼吃苦還有更加現實殘酷的含義。

爸爸媽媽那一代, 他們年輕時候吃苦完全是拼身體拼體力, 那個時代, 每個人的境遇都差不多, 機會相對來說也很平等。

只要吃得了苦, 就能成功。

現在貧富差距和階層分化已經大到我們恐慌, 資源配置也不那麼平等。 我們面對的時代已經不是一個拼體力就能成功的時代。

在這個資本快速增長的時代,要想從矮矬窮變高帥富、白富美,面對的殘酷競爭和艱辛遠勝於我們父母那一代。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機會變多,競爭者同樣如牛毛,每個人都不比你差。

和我們一起長大的80、90後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胡潤發佈《2017胡潤80後富豪榜》、《胡潤37 X 37創業領袖》。

99位80後企業家財富達到20億元及以上,37位80後、90後屬於白手起家。

80後漢鼎宇佑的吳豔是唯一一位上榜的女性創業者。90後”ofo戴威成為最年輕的成功創業者,年僅26歲。

孫宇晨,出生於1990年7月,曾在福布斯2015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最年輕的創業者。還是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首批學員中唯一的90後學員。

這些80、90後,他們的標籤:學霸、高學歷、勤奮、自勉、先行起跑者、領袖者。

智商超群的人不足為懼,真正讓人望塵莫及的,是那些非常努力,還懂得用巧勁的“天才”。

雞湯也是源於生活: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拼命。

這個時代,想要跨越階層走入上流社會,拼體力已經是最基本的,更需要拼的是智商、學識、創新和遠見。

世界500強的企業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從來不會去一般的學校招聘,她們去的都是221、985。

500強的HR剔除簡歷時,名牌大學放在首位,一般的大學在挑選簡歷階段已經被擋在門外。

這個年代吃苦的成本在增加。

北大教授陳春華發表萬字長文,預言即將到來的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而是人,缺乏知識系統的人,註定只能在社會階層中向下流動。

吃苦已經從體力上的比拼變成了智力上的比拼,而智力的比拼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這才是最可怕的。

沒錢沒資源,沒背景也沒技能,這樣的你,除了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好像並沒有其他的選擇。

兩個同樣資源的人,一開始比拼的是智商,然後是毅力,最後是人格。

3

有時聽到吐槽感覺很好笑:不願吃苦,卻特別強調公平。

工作生活中,但凡碰到什麼問題,都會先看對自己公不公平。

公平本身沒有錯,但是一味強調沒有現實意義的公平其實是一種很幼稚的想法。

有些常在朋友圈抱怨生活、工作的人,負能量滿滿,剛開始大家評論安慰,後來直接無視。

你有權利抨擊社會不公體制不好,抱怨生活種種,但是對於你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改善。

很多人做作及其矯情,明明因為怕吃苦而錯失機會,卻怪社會不公平。

覺得不公平,覺得不合理,可以自己強大,改變遊戲規則。

如果不能,請閉嘴。

你什麼都沒有,從來沒努力爭取做什麼,有什麼臉要求公平,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別人在早起學習英語,你在夢中;別人在深夜還在工作崗位上,你在和朋友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中;別人下班往返各種培訓中,你在遊戲裡不能自拔。

別人不斷的在給自己加大籌碼,兩手空空的你來要求公平。

即使命運的天秤向你傾斜,你來告訴我,你既沒有比別人聰明,也沒有比別人更吃苦,憑什麼的幸運的那個人就是你呢?

4

吃苦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通過吃苦,淘汰掉絕大部分的命運競爭者,這是逆襲人生必須要走的一步路。

不可否認的是,吃苦不一定能保證你最後100%能成功。

但是,如果你連最基本最簡單的吃苦都做不到,即使命運給你一絲希望,也被吃苦這個門檻淘汰掉了,依舊把握不住。

馬路邊掉的錢,想要得到,都需要費力氣彎腰去撿。

想要得到,就得要付出,吃苦是最基本的要素。

社會現實的很,年輕不懂生存,長大後,社會會一一教你。

想要機會就拿出等價物來交換,有錢的用錢,有背景的用資源,輪到你什麼都沒有,還騙自己都是世界的錯,這才叫不公平。

想要公平,就多吃點苦頭,在和別人同樣的時間內把自己變得更值錢,不斷的加大自己的人生的籌碼,你就能明白吃苦的意義所在。

吃苦不是為了承受苦難,是為了過度經驗,自我價值提升,讓自己強大。

吃一時的苦不怕,可怕的吃一輩子的土,不敢在人前吃苦,到頭來只能在人後吃土。

年輕時吃不了奮鬥的苦,以後只好吃生活的苦。

在這個資本快速增長的時代,要想從矮矬窮變高帥富、白富美,面對的殘酷競爭和艱辛遠勝於我們父母那一代。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機會變多,競爭者同樣如牛毛,每個人都不比你差。

和我們一起長大的80、90後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胡潤發佈《2017胡潤80後富豪榜》、《胡潤37 X 37創業領袖》。

99位80後企業家財富達到20億元及以上,37位80後、90後屬於白手起家。

80後漢鼎宇佑的吳豔是唯一一位上榜的女性創業者。90後”ofo戴威成為最年輕的成功創業者,年僅26歲。

孫宇晨,出生於1990年7月,曾在福布斯2015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最年輕的創業者。還是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首批學員中唯一的90後學員。

這些80、90後,他們的標籤:學霸、高學歷、勤奮、自勉、先行起跑者、領袖者。

智商超群的人不足為懼,真正讓人望塵莫及的,是那些非常努力,還懂得用巧勁的“天才”。

雞湯也是源於生活: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拼命。

這個時代,想要跨越階層走入上流社會,拼體力已經是最基本的,更需要拼的是智商、學識、創新和遠見。

世界500強的企業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從來不會去一般的學校招聘,她們去的都是221、985。

500強的HR剔除簡歷時,名牌大學放在首位,一般的大學在挑選簡歷階段已經被擋在門外。

這個年代吃苦的成本在增加。

北大教授陳春華發表萬字長文,預言即將到來的知識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而是人,缺乏知識系統的人,註定只能在社會階層中向下流動。

吃苦已經從體力上的比拼變成了智力上的比拼,而智力的比拼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這才是最可怕的。

沒錢沒資源,沒背景也沒技能,這樣的你,除了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好像並沒有其他的選擇。

兩個同樣資源的人,一開始比拼的是智商,然後是毅力,最後是人格。

3

有時聽到吐槽感覺很好笑:不願吃苦,卻特別強調公平。

工作生活中,但凡碰到什麼問題,都會先看對自己公不公平。

公平本身沒有錯,但是一味強調沒有現實意義的公平其實是一種很幼稚的想法。

有些常在朋友圈抱怨生活、工作的人,負能量滿滿,剛開始大家評論安慰,後來直接無視。

你有權利抨擊社會不公體制不好,抱怨生活種種,但是對於你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改善。

很多人做作及其矯情,明明因為怕吃苦而錯失機會,卻怪社會不公平。

覺得不公平,覺得不合理,可以自己強大,改變遊戲規則。

如果不能,請閉嘴。

你什麼都沒有,從來沒努力爭取做什麼,有什麼臉要求公平,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別人在早起學習英語,你在夢中;別人在深夜還在工作崗位上,你在和朋友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中;別人下班往返各種培訓中,你在遊戲裡不能自拔。

別人不斷的在給自己加大籌碼,兩手空空的你來要求公平。

即使命運的天秤向你傾斜,你來告訴我,你既沒有比別人聰明,也沒有比別人更吃苦,憑什麼的幸運的那個人就是你呢?

4

吃苦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通過吃苦,淘汰掉絕大部分的命運競爭者,這是逆襲人生必須要走的一步路。

不可否認的是,吃苦不一定能保證你最後100%能成功。

但是,如果你連最基本最簡單的吃苦都做不到,即使命運給你一絲希望,也被吃苦這個門檻淘汰掉了,依舊把握不住。

馬路邊掉的錢,想要得到,都需要費力氣彎腰去撿。

想要得到,就得要付出,吃苦是最基本的要素。

社會現實的很,年輕不懂生存,長大後,社會會一一教你。

想要機會就拿出等價物來交換,有錢的用錢,有背景的用資源,輪到你什麼都沒有,還騙自己都是世界的錯,這才叫不公平。

想要公平,就多吃點苦頭,在和別人同樣的時間內把自己變得更值錢,不斷的加大自己的人生的籌碼,你就能明白吃苦的意義所在。

吃苦不是為了承受苦難,是為了過度經驗,自我價值提升,讓自己強大。

吃一時的苦不怕,可怕的吃一輩子的土,不敢在人前吃苦,到頭來只能在人後吃土。

年輕時吃不了奮鬥的苦,以後只好吃生活的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