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值得收藏的語文知識|盤點那些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四)

約法三章(劉邦)

【解釋】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 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以資遵守。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漢元年十月,

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 系頸以組, 封皇璽符節, 降軹道旁。 諸將或言誅秦王。 沛公曰:“始懷王遣我, 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 又殺之, 不祥。 ”乃以秦王屬吏, 遂西入咸陽。 欲止宮休舍, 樊噲、張良諫, 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 還軍⑫霸上。 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誹謗者族, 偶語者棄市。 吾與諸侯約, 先入關者王之, 吾當王關中。 與父老約, 法三章耳:殺人者死, 傷人及盜抵罪。 餘悉除去秦法。 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來, 為父老除害, 非有所侵暴, 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 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 告諭之。 秦人大喜, 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沛公又讓不受, 曰:“倉粟多, 非乏, 不欲費人。 ”人又益喜, 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請君入甕(周興)

【解釋】喻指以其人之法, 還治其人之身, 也借指設計好圈套引人上當。

【出自】《太平廣記》卷一二一引唐張鷟 《朝野僉載·周興》:“唐秋官侍郎 周興, 與來俊臣對推事。 俊臣別奉進止鞫興, 興不之知也。 及同食, 謂興曰:‘囚多不肯承, 若為作法?’興曰:‘甚易也。 取大甕, 以炭四面炙之, 令囚人處之其中, 何事不吐!’即索大甕, 以火圍之, 起謂興曰:‘有內狀勘老兄, 請兄入此甕。 ’興惶恐叩頭, 鹹即款伏。 ”

舉一反三(孔子)

【解釋】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

【出自】《論語·述而》:“舉一隅, 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 ”後以“舉一反三”謂觸類旁通。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解釋】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 死後, 曹參做了宰相, 仍照著實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 舉事無所變更, 一遵蕭何約束。 ”

八鬥之才(曹植)

【解釋】比喻人富有才華。

【出自】南朝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才共一石, 曹子建(曹植)獨佔八鬥, 我得一鬥, 天下共分一鬥。 ”

陸海潘江(陸機、潘嶽)

【解釋】陸:晉朝陸機;潘:晉朝潘嶽。 陸機的文才如大海, 潘岳的文才如長江。 比喻學識淵博, 才華橫溢的人。

【出自】卷上:“余常言:‘陸才如海, 潘才如江。 ’”

舉案齊眉

【解釋】案:古時有腳的託盤。 送飯時把託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 形容夫妻間互相敬重。

【出自】《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 每歸, 妻為具食, 不敢於鴻前仰視, 舉案齊眉。 ”

懸樑刺股

【解釋】形容刻苦學習。

【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 引錐自刺其股。 ”《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 好學, 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寢, 以繩系頭, 懸屋樑。

沆瀣一氣(崔沆、崔瀣)

【解釋】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 後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 崔沆放崔瀣, 譚者稱座主門生, 沆瀣一氣。

江郎才盡(江淹)

【解釋】“盡”, 完, 沒了。 比喻才思減退。

【出自】鐘嶸《詩品》:初, 淹罷宣城郡, 遂宿冶亭。 夢一美丈夫, 自稱郭璞。 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 可以見還。 ’淹探懷中, 得五色筆授之。 而後為詩, 不復成語, 故世傳江淹才盡。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 爾後為詩絕無美句, 時人謂之才盡。 ”

七擒七縱(諸葛亮)

【解釋】比喻運用策略, 使對方心服歸順自己。

【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 其秋悉平。 ”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 縱使更戰, 七縱七擒, 而亮猶遣獲。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