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清朝唯一沒有辮子的官員,慈禧不責罰反而重用,是何原因

在清朝, 所有人都必須有一條大辮子, 作為朝廷官員更應該如此。 不過, 滿朝上下, 卻有一個人沒有辮子, 官員們看後都敢怒不敢言,

而慈禧也非但沒有追究反而對他很重用。 這個人就是廕昌。

廕昌(1859年—1928年), 字五樓, 後改字午樓, 滿洲正白旗人, 姓氏不詳。 清末民初軍事政治人物, 清末陸軍大臣。 早年畢業于同文館。 後留學德國, 習陸軍。 歸國後歷任洋武備堂總辦、出使德國大臣、江北提督、陸軍部侍郎、尚書等職。

武昌起義時, 奉命率軍赴武漢鎮壓, 屢敗。 民國成立後, 曾被袁世凱任為總統府高等顧問、侍從武官長、參政院參政和參謀總長等職, 袁世凱死後, 廕昌在北洋政府仍任高職。 民國十七年(1928年)病逝, 終年69歲。

廕昌早年在奧地利結識了一個大人物,

那就是德國的威廉二世, 而且兩個人還成了很好的朋友。 蔭昌出使德國時, 那是三天兩頭和這個德國皇帝喝茶, 甚至於德國皇帝竟然直呼蔭昌的名字, 可見待遇非比尋常。 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時, 也是蔭昌在德國一手斡旋, 才有了德國皇帝的讓步, 同時, 連當時八國聯軍的總司令瓦德西見到蔭昌, 都要鞠躬行禮。 就憑這一層關係, 這個蔭昌在清末基本上是無人敢惹。 慈禧為了順利和國外溝通, 也不得不重用他。

看來, 不管什麼時候, 都得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才行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