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對宜賓天原老廠的留戀和回憶

最近看到一些下江北幾大老廠行將拆除的照片, 作為在天原廠工作37年、生活43年的我, 真是感慨萬千!

天原廠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產物,

在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 上海天原電化廠就內遷到了重慶, 但當時重慶一樣遭到日本飛機轟炸, 而且供電不穩, 於是對電力、煤炭、原料供應和產品銷等綜合考察後, 認為宜賓極具建設氯堿廠的條件, 於是又在1943年選址于宜賓長江岸邊的向陽壩建設天原電化廠宜賓分場, 於是就有了宜賓天原化工廠的前身。 解放後的宜賓天原廠是屬於化工部的最小的氯堿廠, 1949年年產燒鹼85噸, 代代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工廠產值4。 8萬元、1957年年產燒鹼1421噸、產值119萬元, 我是在一九五七年由部分配到廠的, 天原廠雖然是化工部最小的氯堿廠, 但她經過幾代人的努力, 工廠不斷地得到革新、改造和發展, 到了1990年年產燒鹼達到35030噸、產值7020萬元!終於發展成為一個省內最大的氯堿廠,
且在化工部裡也小有名氣。

廠雖小, 但她經歷了氯堿廠的核心——電解槽的四代更新、而且代代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 我從下放當工人開始、當過電槽的運行工、修槽工、技術員......經歷了電槽發展、更新的全過程!

五七年時, 所用的電槽是從美國進口的愛倫摩爾槽, 主要構件是花崗岩組成的陽極和由鋼板組成的陰極組成, 兩極間安放一層石棉紙作為過濾膜 。 通以直流電, 食鹽溶液就開始分解出氯氣、氫氣, 剩餘的液體形成淡堿液從陰極口排出。 這電槽不足2平米, 只能通過1500安培的電流, 當時的規模只有1500噸。

到六十年代初期, 美國開發出“虎克”型電槽, 面積可達20平米以上;不久, 上海天原也試製成功16平米的電槽,

這類電槽的陽極底部是要熔融的鉛來連接, 我廠當時還沒有條件, 就改用生鐵底板代替, 造出第二代電槽——鑄鐵底立隔膜電解槽。

到了七十年代末, 為了解決重金屬鉛的污染, 把陽極改為金屬鈦的金屬陽極電解槽, 容量得到幾倍的提高。 我廠在八十年代初自製了金屬陽極, 當時我請了上海華東師大的教授和天津、大沽化工廠的老工人來廠作技術指導, 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 我廠金屬陽極電槽製造成功, 使工廠的電解水準進入到全國的先進水準!也使燒鹼能力達到3萬噸, 進入了中型氯堿廠的行例!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 離子膜法電解生產技術已經成熟, 但是國內卻是空白。 離子膜法生產燒鹼, 不僅比較徹底地消除了生產過程的污染,

而且整個能耗降低40%以上, 不需要蒸發工序就能生產出30%以上的液體燒鹼。 我廠在成都化工工程公司的參與説明下, 專門對此生產、技術進行了考察, 考察的廠家是英國的ICI公司的單極離子膜電槽和美國杜邦公司的離子膜。 我代表廠方與英方經過多次談判, 終於在1988年的6月30日與英國的承包商簽訂了這一引進合同, 由於國家關閉了貸款款資金的伐門, 裝置在1992年初才建成投產, 這也是省內、國內第一套引進英國的生產技術!這套裝置在術性能、裝置壽命、運行狀況都比國內引進的同類型的日本裝置優越!在省內獲得優秀成果二等獎!

這一項目是我從設計、籌資、談判、簽約、安裝、試車到投產驗收的全過程親自抓的,

過程也特別辛苦, 記憶也更加深刻, 當時確實為天原廠爭了光。

天原老廠已經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目前新廠已在臨港、南溪、江安等地新建和擴建起來。老廠從1943年開建到2015年主體原址結束,歷時72年,其中有四代人為天原廠灑下了汗水、付出了辛勞、貢獻了青春、也為宜賓的發展盡到了努力,宜賓天原廠的《廠志》和《宜賓百科全書》為宜賓天原廠的存在,記下了歷史的一筆!也為天原廠的幾千名職工子弟留下了深情而久遠的回憶!

再見、天原老廠!

天原老廠已經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目前新廠已在臨港、南溪、江安等地新建和擴建起來。老廠從1943年開建到2015年主體原址結束,歷時72年,其中有四代人為天原廠灑下了汗水、付出了辛勞、貢獻了青春、也為宜賓的發展盡到了努力,宜賓天原廠的《廠志》和《宜賓百科全書》為宜賓天原廠的存在,記下了歷史的一筆!也為天原廠的幾千名職工子弟留下了深情而久遠的回憶!

再見、天原老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