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明年補貼大退坡已定?新能源車市將面臨“內外兩難”

週一, 攪動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風向標”特斯拉宣佈, 將於今年在挪威建立歐洲最大的超級充電站, 建成後可容納42輛電動汽車同時充電。 顯然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採取了圈地策略, 也反映出在國際市場上, 電動汽車產業競爭走向更深層面。

放眼全球, 多國在明確提出禁售燃油車年限的同時, 也在加速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 據國發能研院統計, 到2025年, 全球新能源汽車規劃銷量合計將達到800萬輛左右。

新能源汽車是歷史的大勢所趨, 傳統車企也不會甘心坐以待斃, 日前, 富豪、大眾、捷豹和本田等都已公佈各自的電動化計畫。

面對國際名牌車企的全面反攻, 國產電動汽車還能否 “偏安一隅”、繼續風生水起?

內外兩難, 風險升級

國外龍頭車企高調轉身。 在傳統汽車行業內, 德系汽車一直作為行業標杆, 也是在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國際車企。 以大眾集團為例,

截至目前在華累計產銷量超過1500萬輛。 德系車企儘管坐擁中國這一最大增長市場, 對電動汽車的佈局依然相當重視。 以發動機技術領先全球的德系車轉身投入電動車領域, 顯現出汽車領域未來發展趨勢。 國發能研院預計,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將經歷此消彼長、並駕齊驅的階段, 並將最終互換市場地位, 電動汽車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 在德系車目前宣佈的新能源佈局版圖中, 從經濟車型到豪華車型、從乘用車到商用車等各個市場, 達到了全車型電動化覆蓋。

還有不少國際品牌已經開始在電動汽車板塊加大投入, 有望在關鍵技術和製造方面取得突破。 面對傳統跨國車企的轉向, 國內自主品牌電動車已經取得的成績還不足以高枕無憂。

面對國外龍頭企業的全車型電動化, 即使像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這樣的領軍企業也要及時做好風險預警。

國內補貼退坡已成定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資料顯示, 2017年前三季度,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2.4萬輛和39.8萬輛,

同比分別增長40.2%和37.7%。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銷出現了階段性的高速增長, 但9月份正處於汽車銷售的旺季, 在很大程度上拔高了資料, 從乘用車增速來看, 市場並不樂觀。 市場的不景氣與補貼額度下調有著直接的關係, 尤其在新能源客車領域, 補貼下降幅度平均達到了50%。

看清形勢, 抓住機遇

低速市場充滿潛力。 四輪低速電動汽車以其較低的價格和使用門檻, 不僅吸引了低價消費群體, 也吸引了一批崇尚低碳生活的80後群體, 消費群體的多元化是促進低速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潛在動力。 另一方面的動力在於政策的推動, 工信部及四部委圍繞“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的總則, 將低速電動車的行駛道路分類,

駕駛員, 車輛性能, 時速等問題納入管理, 以及多地相繼出臺的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禁限令, 將推動低速電動汽車的普及應用。

隨著標準的規範和市場的擴大, 將助推技術和品質的提升, 低速電動汽車在安全性、舒適性方面將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未來的微型電動汽車不再是低端產品的代名詞, 而是集時尚、靈活、智慧於一身的現代化出行方式, 發展潛力巨大。

抓住智能化風口。國發能研院瞭解到,國家正加大力度推進能源互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發展,陸續推出眾多利好政策。本月中旬,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專案啟動會,宣佈首批國家新一代四大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依託百度公司建設的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列首位。

2015年,百度無人駕駛車完成路測的消息,讓智慧無人駕駛從夢想變為現實。隨著國家級人工智慧工程的啟動,未來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必將有效的解決交通事故、堵車等問題。智慧社會,資訊技術與互聯網高度融合,離不開電動化。因此,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車更適合未來的智慧出行。

隨著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互惠互通,給未來生活帶來的顛覆必將越來越多。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儘管自動駕駛技術要實現商業化應用還需經歷道路測試、法規監管等一系列過程,但未來已至,能否通過技術創新搶佔智慧化高地,抓住智慧化風口,進一步實現推廣應用的擴張是電動汽車的歷史性機遇。

抓住智能化風口。國發能研院瞭解到,國家正加大力度推進能源互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發展,陸續推出眾多利好政策。本月中旬,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專案啟動會,宣佈首批國家新一代四大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依託百度公司建設的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列首位。

2015年,百度無人駕駛車完成路測的消息,讓智慧無人駕駛從夢想變為現實。隨著國家級人工智慧工程的啟動,未來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必將有效的解決交通事故、堵車等問題。智慧社會,資訊技術與互聯網高度融合,離不開電動化。因此,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車更適合未來的智慧出行。

隨著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互惠互通,給未來生活帶來的顛覆必將越來越多。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儘管自動駕駛技術要實現商業化應用還需經歷道路測試、法規監管等一系列過程,但未來已至,能否通過技術創新搶佔智慧化高地,抓住智慧化風口,進一步實現推廣應用的擴張是電動汽車的歷史性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