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腳步丈量留學服務 君子毋以益小而不修

2017年已接近尾聲

光明日報《留學》雜誌社正式開通

2017《留學》年度行業領軍人物年終評選投票通道!

每週一到週五, 我們將以“年度回憶”的形式推送封面人物文章, 並設置投票通道。

根據每篇人物文章的閱讀量、轉發量、後臺互動、全平臺閱讀量等多項網路傳播指標, 進行年終人物的評定, 並將在2017年12月底揭曉年度評選大獎!!

投票時間:

2017年11月13日-12月15日

(每人最多可以投出1票)

歡迎廣大留學生及家長都來投票, 選出為你提供了最滿意服務的留學機構及其企業領軍人!

用腳步丈量留學服務

君子毋以益小而不修

——專訪世紀華旅留學邵雨青

在競爭激烈的留學市場, 以匠人品質苛求服務品質的機構並不多見, 華旅留學便是這其中之一。 以師者為榮, 關注留學生的需求與選擇, 華旅留學期望可以將留學服務做到極致。

十五年前, 世紀華旅留學開始涉足出國留學業務。

南美、日韓留學在國內獨佔鰲頭, 美加和西班牙是其中流砥柱。 華旅每個國家的業務幾乎都涵蓋了中學、專科、本科以及碩士學歷領域, 從文理專業到藝術留學, 從行前評估、專業選擇、院校推薦再到就業指導、簽證移民、海外置業, 華旅堅持把在每個國家的留學業務做得更加全面而細緻。

五年前, 在國外學習、生活、工作十二年之久的邵雨青從加拿大回國, 隻身前往武漢負責華旅的中南部業務。 熟悉國內外市場, 學習如何與當地的學生、當地的機構打交道, 各個國家的留學項目也漸漸熟絡起來。 三年前, 邵雨青從武漢回到北京, 從綜合性顧問變得更為專業, 主攻升學和境外服務。 目前, 邵雨青擔任世紀華旅留學的首席運營官(COO),

並主抓加拿大留學業務。

採訪中, 邵雨青先生侃侃而談, 從天南說到海北。 他愛好廣泛, 熱愛教育, 喜歡棒球, 對美食有自己獨特的研究, 但這所有的所有,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他的細緻而專注, 而這些也具象到了他對事業和教育的追求上。 “君子毋以小益而不修, 毋以小嫌而疏至戚”, 邵雨青正是這句古語身體力行的實踐 者。

服務源於用心

極致服務追求下的匠人品質

秦國丞相李斯的《諫逐客書》中有雲, “泰山不拒細壤, 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 故能就其深。 ”細節決定成敗, 教育服務行業也不例外。 “這麼多年來, 華旅有自己的堅持。 開發一個專案就把它做透, 如果這個專案沒做透, 就不會開發下一個專案。 ”邵雨青認為所謂服務,

源於用心。 在業內,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把一個國家的留學服務做厚, 然後做透。 華旅的任何留學專案, 邵雨青都力求把它做細、做扎實。 以加拿大為例, 小學、初中、高中、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轉學、就業、移民、生活, 所有與教育有關的服務, 華旅都能提供。

目前, 包括語言培訓和申請服務在內的留學前市場已是紅海, 接近飽和, 留學後市場卻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這片藍海, 包括了學生到達海外後的住房、學業輔導、就業、移民等幾個剛需領域。 胡潤百富發佈的《2016留學(課程)趨勢特別報告》顯示, 留學人數毫無懸念地延續近幾年的上升趨勢;中國教育部於2017年年初發佈的另外一組資料顯示, 年度回國與出國人數比例為1:1.28,

而在10年前該比例僅為1:3.15。 這幾份密集發佈的行業報告都展示了相同的趨勢, 那就是中國的留學生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而且回國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回國就業與國外就業的比例日漸持平。

這給留學概念增加了新的詮釋。 留學已不再是簡單的成功申請並出國深造, 出國後的發展、學業指導、就業等留學後服務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學生與家長所關注。 為此, 留學後續服務正成為留學機構新的利潤增長點。 這對正處於紅海廝殺的留學行業而言, 無疑意味著新的發展契機。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把留學生送上飛機的那一刻, 意味著整個留學服務流程的結束”這種傳統服務形式將落伍。 留學後服務市場的發展將成為行業新常態, 未來留學領域的發展將向留學後服務傾斜。

為了將加拿大留學做得更加全面,邵雨青決定開發加拿大留學後服務市場,而這一步先從就業入手。華旅的就業指導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外就業,另一個則是國內就業。在很多國家,留學是移民的前哨站,而就業又是移民的一道關卡。由於語言、文化壁壘及當地工作經驗的缺失,留學生在海外的求職競爭力遠遠低於當地學生,致使很多學生在簽證有效期內沒法在海外找到理想的工作。“留學生海外難留下的原因無非有這幾個,能力、定位、準備欠缺以及前期能力不足。”邵雨青說華旅的海外就業指導服務會從學生畢業前的兩三年開始,幫助學生做好定位、積累工作經驗、豐富簡歷並提高職場技 能。

時光如果倒流二十年,海歸回國可能意味著高薪。而如今,頂著洋文憑求職的年輕人越來越明白,事實已非如此。遠離故土多年,國內競爭大的困局實難突破。一般來說,留學生回到國內要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真正適應國內的生活狀態、生活習慣和生存法則。“有些人說留學生不接地氣,華旅要做的就是讓留學生接地氣。”邵雨青說留學生具備良好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學、能幹是他們的一大優勢。但同時也有劣勢,國內外職場環境迥然不同,他們需要本土化,熟練應用國內的職場生存法則,例如在國內職場中搞好人際關係是一門必修課,為自己找好朋友很重要。而比此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有足夠的價值。在職場上,總把自己當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真正的高手是大智若愚。這些道理,需要留學生提前預知。

未來的教育資訊將會越來越透明,因此誰能把服務做到更加細緻,誰未來就能佔領這個市場。而極致待客之道,源於服務領域的匠人品質。成功往往更青睞偏執狂,將誰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堅持做下去,服務做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做到誰都無法超越的極致,就成功了。

莫看教育都相似

要看水底萬丈深

年少出國,旅居北美多年,邵雨青對留學生活深有感觸。隨著家庭生活水準的提高,出國留學變得需之可行。中國早在多年前就推行素質教育,但面對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它的推行一路坎坷,很不樂觀。不論是公立學校、個人私塾還是國際學校,都沒有摘掉應試的帽子。學校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幾方面的素質,開設相關課程,看上去是在不斷完善和深化教育理念,但實際上殊途同歸。學生大都出於能為高考加分的原因去學習這些科目,而不是因為熱愛。

與此同時,國內的生活壓力也日漸成為吞噬掉學生天賦的加速器。“在國外的生活壓力要比國內小很多。比如在加拿大,每年賺到3萬-4萬加幣就有很不錯的生活。但這個數字放在國內一線城市,每年賺得3萬多元人民幣,將是一個比較痛苦的生活狀態。有些藝術生的初期收入就如這般,他們還需將為數不多的收入訴諸靈感和職業技術,所以迫於生活壓力,不少學生紛紛轉行,這其中不乏有天賦的人。”因此,在邵雨青看來,生活壓力較小的環境更適於培養人才、延伸才 華。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內高校也開始引進國外的教育理念、師資力量,在教學的設施設備上也向國外看齊。但這僅僅是改頭換面,內裡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在國外,學生要記得去上課,記得按時完成作業,記得在12:00前把論文交到教授郵箱裡。”邵雨青認為中國的大學通常是高中封閉學習的延續,輔導員進行保姆式看管,而國外的大學卻是社會的前身,沒有人督促,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學業。

在國內的大部分高校,期末考試的平時成績只和出勤率有關,考試不及格可以重考。但在國外就不同,每門功課要達到優秀則需要學生四年內的八個學期每一天都在努力,做好每一份作業,完成每一篇論文,一刻都不能放鬆。考試不及格則需要重修,從零開始學起,勢必會影響學生以後的規劃。國外的課業壓力要比國內大很多,知識的利用率也相對較高。

知識和能力是日積月累的果實,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所以,兩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差別顯而易見。

留學日趨常態化

開拓視野不忘家國情懷

留學從當年的少數人選擇變得常態化、大眾化,家長和學生談論起出國留學的語氣已經稀鬆平常。它不再是一個學生甚至是家庭的重大決定,而是人生道路上的普通一步。據介紹,中國學生群體留學“常態化”“平民化”趨勢明顯。從教育部發佈的問卷調查情況來看,計畫留學的學生家長來自各行各業,並且留學生家長群體中職務為“一般員工”的比例從27%上升至32%。留學正在變得越來越常態化,也越來越平民化和大眾化。

“在2010年之前我認為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留學生是被迫出國的。他們可能沒考上大學或者大學的水準略差,是在社會選撥中被淘汰下來的人。但我最佩服的就是這一代學生,無論當年怎樣,經過這麼多年終於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他們一定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值得人尊重。”邵雨青說現如今留學已經由被動變為主動選擇,高考還是留學,學生可以任選一個。

從辛亥革命開始,中國每一個大的發展、大的變化,都是和留學生不能分開的。先進的知識和理念,新的思潮需要留學生引進來。二十世紀初、五四運動後、改革開放以來是中國歷史上三次留學潮,伴隨著三次民族覺醒和社會變革,幾乎和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同步,和中國現代化進程相伴隨。“國家的發展需要我們走出去帶來先進的知識和理念,這是時代發展下的家國情懷。而從個人來講,留學可以讓你找到一份好工作。”邵雨青認為留學經歷帶來的價值觀改變是很大的,世界要遠比北京、中國大得多。學生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視野變得寬廣,選擇也就更加多樣化。異國的價值對一個人的觀念衝擊會很大,一個大的際遇性的改變也會給人帶來機會去沉澱或者思考。

注重政策導向性

小語種有大前途

“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穩定性是華旅留學在這個國家開展留學服務的前提,我們關注國家的政治發展,這在業內是少有的。”據邵雨青介紹,在英美西歐的主流留學國家和南美、東南亞的小眾留學國家,華旅都開展了全面的留學服務。

未來,對於小眾留學國如日本、韓國,華旅將會越來越重視。在邵雨青看來,出國留學習得一門小語種,對於留學生來說是一件大有前途的事 情。

以南美留學為例,巴西、阿根廷、秘魯均屬於小語種國家,相比較熱潮不減的北美和西歐來說也相對小眾,但小語種有大前途,南美國家在近年來越來越受歡迎,西班牙語用途越來越廣。近幾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南美多國,出席金磚峰會、APEC會議,簽署多邊貿易、區域經濟建設領域的合作檔,將中國優秀企業的影響力輻射到南美。為此,中國和南美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推上新高度,為南美帶來華為、中興、中糧、中石油、中海油等央企、國企和大型企業的大量投資。據估計,中國和南美國家國際關係發展勢頭良好,這將帶來400萬西班牙語人才的缺口,再有專業技術的加持,說一口流利西班牙語的留學生年薪將有20萬以上。

與其製造驚喜不如多做實事

3小時內不計成本解決問題

接下來的兩個月,邵雨青將帶領華旅團隊再次實地走訪加拿大當地150所大學,幾乎涵蓋加拿大所有大學,展現大學生活的真實一面。“這次走訪將有很多新的突破,傳播手段上利用無人機航拍,高度俯視校區全貌,真實、全面、立體地反映大學的地址位置、交通環境、學習和生活實態;採用直播等新媒體技術,直觀、快速地與家長和學生進行即時交互性問答、雙向交流。”邵雨青 說。

在邵雨青看來,航拍和直播要比單純的文字介紹更加直接、時效,提高真實體驗感。直播內容可以是在學校讀書的切身體驗,包括課堂實景、教學氛圍、教室設施等;也可以是寄宿家庭生活的情景體驗,例如房東的生活習慣、接人待物的態度、生活細節。“大學的學術氛圍濃不濃、國際環境好不好,寄宿家庭的氛圍是否友善,我們要親自體驗過才能回饋給學生。通過直播,家長一眼就能看出來留學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做到真實,我們事先不與學校和家庭溝通,力求拍出的場景是最現實的。”學生隨時提出相關問題,華旅的直播團隊人員及時回饋並做出解答,從而使留學資訊由原來的單向變為雙向傳播,直接交流更為有效。

這次加拿大學校走訪之旅,還將為華旅留學下一步在加拿大設立境外服務中心做鋪墊。“我們的理念就是3小時內必達,無論你在加拿大的哪座城市,華旅接到服務請求後會在3小時之內找到你,提供相應服務,這可能是學生能找到的最快接應的人。”邵雨青解釋說如果學生遇到意外需要求助,使館工作人員要在一天后才能到達,而父母、親戚朋友則需要更久的時間。兩個華旅境外服務辦公室分別擬定建在溫哥華和多倫多,以此為中心輻射東西海岸城市,3小時之內不計成本到達學生所在地。無論是接機、住宿、學校報到等日常需求,還是遇到偷竊、襲擊、意外傷害,華旅都會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不以盈利為出發點

學生的選擇才是根

在不熟悉的城市,學習著不喜歡的專業,沒有人傾訴,這是許多留學生的真實內心獨白,可誰又能為糟糕的留學經歷埋單,答案尚未可知。“你想去讀博士,我不會遊說你去讀大專,雖然大專專案對於機構來說很賺錢。”邵雨青說留學行業枝繁葉茂,家大業大的企業不在少數。但與之不同的是,華旅堅持從學生的需求和選擇出發,永遠拉著學生的手去尋找合適的院校和專業,做教育生意講究的是良心。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者”,更符合邵雨青對自身以及華旅留學的期許。孩子是家庭最重要的投資,從幼升小、小升初,然後中考、高考,將來職業規劃和就業都需要一個教育定位,他適不適合讀書,他適合讀什麼樣的書,國內就讀還是國外留學,都是需要長期考慮的,但很多家庭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實際上不具備這個能力,或者不能提供考慮全面的規劃方案。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華旅留學積累十多年教育從業經驗,彙集多國留學資訊,高屋建瓴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指導和規劃,盡可能地避免資訊不對稱。邵雨青向《留學》記者袒露每次為學生提供指導方案時,他都有很大的滿足感。當指導成功時,就會有更大的成就感。從學生的選擇出發,根據學生的需求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指導學生就像是做一個大的拼圖,找到合適的位置一塊塊地拼接起來,完成的那一刻心滿意足。

未來留學領域的發展將向留學後服務傾斜。

為了將加拿大留學做得更加全面,邵雨青決定開發加拿大留學後服務市場,而這一步先從就業入手。華旅的就業指導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外就業,另一個則是國內就業。在很多國家,留學是移民的前哨站,而就業又是移民的一道關卡。由於語言、文化壁壘及當地工作經驗的缺失,留學生在海外的求職競爭力遠遠低於當地學生,致使很多學生在簽證有效期內沒法在海外找到理想的工作。“留學生海外難留下的原因無非有這幾個,能力、定位、準備欠缺以及前期能力不足。”邵雨青說華旅的海外就業指導服務會從學生畢業前的兩三年開始,幫助學生做好定位、積累工作經驗、豐富簡歷並提高職場技 能。

時光如果倒流二十年,海歸回國可能意味著高薪。而如今,頂著洋文憑求職的年輕人越來越明白,事實已非如此。遠離故土多年,國內競爭大的困局實難突破。一般來說,留學生回到國內要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真正適應國內的生活狀態、生活習慣和生存法則。“有些人說留學生不接地氣,華旅要做的就是讓留學生接地氣。”邵雨青說留學生具備良好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學、能幹是他們的一大優勢。但同時也有劣勢,國內外職場環境迥然不同,他們需要本土化,熟練應用國內的職場生存法則,例如在國內職場中搞好人際關係是一門必修課,為自己找好朋友很重要。而比此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有足夠的價值。在職場上,總把自己當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真正的高手是大智若愚。這些道理,需要留學生提前預知。

未來的教育資訊將會越來越透明,因此誰能把服務做到更加細緻,誰未來就能佔領這個市場。而極致待客之道,源於服務領域的匠人品質。成功往往更青睞偏執狂,將誰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堅持做下去,服務做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做到誰都無法超越的極致,就成功了。

莫看教育都相似

要看水底萬丈深

年少出國,旅居北美多年,邵雨青對留學生活深有感觸。隨著家庭生活水準的提高,出國留學變得需之可行。中國早在多年前就推行素質教育,但面對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它的推行一路坎坷,很不樂觀。不論是公立學校、個人私塾還是國際學校,都沒有摘掉應試的帽子。學校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幾方面的素質,開設相關課程,看上去是在不斷完善和深化教育理念,但實際上殊途同歸。學生大都出於能為高考加分的原因去學習這些科目,而不是因為熱愛。

與此同時,國內的生活壓力也日漸成為吞噬掉學生天賦的加速器。“在國外的生活壓力要比國內小很多。比如在加拿大,每年賺到3萬-4萬加幣就有很不錯的生活。但這個數字放在國內一線城市,每年賺得3萬多元人民幣,將是一個比較痛苦的生活狀態。有些藝術生的初期收入就如這般,他們還需將為數不多的收入訴諸靈感和職業技術,所以迫於生活壓力,不少學生紛紛轉行,這其中不乏有天賦的人。”因此,在邵雨青看來,生活壓力較小的環境更適於培養人才、延伸才 華。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內高校也開始引進國外的教育理念、師資力量,在教學的設施設備上也向國外看齊。但這僅僅是改頭換面,內裡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在國外,學生要記得去上課,記得按時完成作業,記得在12:00前把論文交到教授郵箱裡。”邵雨青認為中國的大學通常是高中封閉學習的延續,輔導員進行保姆式看管,而國外的大學卻是社會的前身,沒有人督促,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學業。

在國內的大部分高校,期末考試的平時成績只和出勤率有關,考試不及格可以重考。但在國外就不同,每門功課要達到優秀則需要學生四年內的八個學期每一天都在努力,做好每一份作業,完成每一篇論文,一刻都不能放鬆。考試不及格則需要重修,從零開始學起,勢必會影響學生以後的規劃。國外的課業壓力要比國內大很多,知識的利用率也相對較高。

知識和能力是日積月累的果實,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所以,兩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差別顯而易見。

留學日趨常態化

開拓視野不忘家國情懷

留學從當年的少數人選擇變得常態化、大眾化,家長和學生談論起出國留學的語氣已經稀鬆平常。它不再是一個學生甚至是家庭的重大決定,而是人生道路上的普通一步。據介紹,中國學生群體留學“常態化”“平民化”趨勢明顯。從教育部發佈的問卷調查情況來看,計畫留學的學生家長來自各行各業,並且留學生家長群體中職務為“一般員工”的比例從27%上升至32%。留學正在變得越來越常態化,也越來越平民化和大眾化。

“在2010年之前我認為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留學生是被迫出國的。他們可能沒考上大學或者大學的水準略差,是在社會選撥中被淘汰下來的人。但我最佩服的就是這一代學生,無論當年怎樣,經過這麼多年終於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他們一定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值得人尊重。”邵雨青說現如今留學已經由被動變為主動選擇,高考還是留學,學生可以任選一個。

從辛亥革命開始,中國每一個大的發展、大的變化,都是和留學生不能分開的。先進的知識和理念,新的思潮需要留學生引進來。二十世紀初、五四運動後、改革開放以來是中國歷史上三次留學潮,伴隨著三次民族覺醒和社會變革,幾乎和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同步,和中國現代化進程相伴隨。“國家的發展需要我們走出去帶來先進的知識和理念,這是時代發展下的家國情懷。而從個人來講,留學可以讓你找到一份好工作。”邵雨青認為留學經歷帶來的價值觀改變是很大的,世界要遠比北京、中國大得多。學生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視野變得寬廣,選擇也就更加多樣化。異國的價值對一個人的觀念衝擊會很大,一個大的際遇性的改變也會給人帶來機會去沉澱或者思考。

注重政策導向性

小語種有大前途

“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穩定性是華旅留學在這個國家開展留學服務的前提,我們關注國家的政治發展,這在業內是少有的。”據邵雨青介紹,在英美西歐的主流留學國家和南美、東南亞的小眾留學國家,華旅都開展了全面的留學服務。

未來,對於小眾留學國如日本、韓國,華旅將會越來越重視。在邵雨青看來,出國留學習得一門小語種,對於留學生來說是一件大有前途的事 情。

以南美留學為例,巴西、阿根廷、秘魯均屬於小語種國家,相比較熱潮不減的北美和西歐來說也相對小眾,但小語種有大前途,南美國家在近年來越來越受歡迎,西班牙語用途越來越廣。近幾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南美多國,出席金磚峰會、APEC會議,簽署多邊貿易、區域經濟建設領域的合作檔,將中國優秀企業的影響力輻射到南美。為此,中國和南美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推上新高度,為南美帶來華為、中興、中糧、中石油、中海油等央企、國企和大型企業的大量投資。據估計,中國和南美國家國際關係發展勢頭良好,這將帶來400萬西班牙語人才的缺口,再有專業技術的加持,說一口流利西班牙語的留學生年薪將有20萬以上。

與其製造驚喜不如多做實事

3小時內不計成本解決問題

接下來的兩個月,邵雨青將帶領華旅團隊再次實地走訪加拿大當地150所大學,幾乎涵蓋加拿大所有大學,展現大學生活的真實一面。“這次走訪將有很多新的突破,傳播手段上利用無人機航拍,高度俯視校區全貌,真實、全面、立體地反映大學的地址位置、交通環境、學習和生活實態;採用直播等新媒體技術,直觀、快速地與家長和學生進行即時交互性問答、雙向交流。”邵雨青 說。

在邵雨青看來,航拍和直播要比單純的文字介紹更加直接、時效,提高真實體驗感。直播內容可以是在學校讀書的切身體驗,包括課堂實景、教學氛圍、教室設施等;也可以是寄宿家庭生活的情景體驗,例如房東的生活習慣、接人待物的態度、生活細節。“大學的學術氛圍濃不濃、國際環境好不好,寄宿家庭的氛圍是否友善,我們要親自體驗過才能回饋給學生。通過直播,家長一眼就能看出來留學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做到真實,我們事先不與學校和家庭溝通,力求拍出的場景是最現實的。”學生隨時提出相關問題,華旅的直播團隊人員及時回饋並做出解答,從而使留學資訊由原來的單向變為雙向傳播,直接交流更為有效。

這次加拿大學校走訪之旅,還將為華旅留學下一步在加拿大設立境外服務中心做鋪墊。“我們的理念就是3小時內必達,無論你在加拿大的哪座城市,華旅接到服務請求後會在3小時之內找到你,提供相應服務,這可能是學生能找到的最快接應的人。”邵雨青解釋說如果學生遇到意外需要求助,使館工作人員要在一天后才能到達,而父母、親戚朋友則需要更久的時間。兩個華旅境外服務辦公室分別擬定建在溫哥華和多倫多,以此為中心輻射東西海岸城市,3小時之內不計成本到達學生所在地。無論是接機、住宿、學校報到等日常需求,還是遇到偷竊、襲擊、意外傷害,華旅都會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不以盈利為出發點

學生的選擇才是根

在不熟悉的城市,學習著不喜歡的專業,沒有人傾訴,這是許多留學生的真實內心獨白,可誰又能為糟糕的留學經歷埋單,答案尚未可知。“你想去讀博士,我不會遊說你去讀大專,雖然大專專案對於機構來說很賺錢。”邵雨青說留學行業枝繁葉茂,家大業大的企業不在少數。但與之不同的是,華旅堅持從學生的需求和選擇出發,永遠拉著學生的手去尋找合適的院校和專業,做教育生意講究的是良心。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者”,更符合邵雨青對自身以及華旅留學的期許。孩子是家庭最重要的投資,從幼升小、小升初,然後中考、高考,將來職業規劃和就業都需要一個教育定位,他適不適合讀書,他適合讀什麼樣的書,國內就讀還是國外留學,都是需要長期考慮的,但很多家庭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實際上不具備這個能力,或者不能提供考慮全面的規劃方案。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華旅留學積累十多年教育從業經驗,彙集多國留學資訊,高屋建瓴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指導和規劃,盡可能地避免資訊不對稱。邵雨青向《留學》記者袒露每次為學生提供指導方案時,他都有很大的滿足感。當指導成功時,就會有更大的成就感。從學生的選擇出發,根據學生的需求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指導學生就像是做一個大的拼圖,找到合適的位置一塊塊地拼接起來,完成的那一刻心滿意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