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練太極如何做到以腰為軸?這篇文章講得很清楚

太極拳運動首重是以腰為軸。

那麼太極拳為什麼要以腰為軸?

太極拳運動如何以腰為軸?

以腰為軸在太極拳運動中有什麼作用?

這三個問題明白了, 就會在太極拳運動中, 自覺地用腰軸去帶動肢體運動, 使太極拳運動與太極運動同道, 把太極拳練好, 達到提高技藝和健身祛病的目的。

一、太極拳運動為什麼要以腰為軸

腰脊是脊柱的組成部分之一。 脊柱是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5塊尾椎所組成。 它像一條索鏈, 一節一節地連接在一起。 除5塊優椎和5塊尾椎凝在一起不能活動外, 其他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都能活動。

由於頸椎、胸椎、腰椎的形態結構不同, 各自的活動範圍也不同, 頸椎活動範圍大, 腰椎次之, 胸椎活動範圍小。 脊柱的運動是靠各椎骨之間的活動, 雖說椎骨與椎骨之間活動範圍很小, 但從劉脊柱而備脊柱的活動範圍卻是很大的, 並能做各種方面的運動。 腰脊在脊柱的中段, 上接胸椎和頸椎, 下接骶椎和尾椎。

因此, 腰脊的運動必然要牽涉到整個脊柱的運動、脊柱的運動是與腰脊的運動分不開的, 沒有腰脊的運動人體軀幹就無法運動。 腰脊位於上身與下身的交界處, 它是人體運動的樞紐, 是全身動力變換的調控器, 有穩定人體重心的重要作用。 太極拳運動是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的運動。

那麼, 腰有幾根軸呢?

腰是鏈狀關節。 有三根軸:

一是冠狀軸, 能做前後屈體運動;

二是矢狀軸, 能做左右體側屈運動;

三是垂直軸, 能做左右轉體運動;

三軸聯合, 能做左右體環轉運動;由於脊柱有頸曲。 胸曲、腰曲、骶曲四個彎度。 還能做上下伸縮運動等。

腰脊是多軸關節, 能做各種不同方向的運動, 為太極拳運動以腰為軸帶動肢體運動奠定了生理基礎。

太極拳運動為什麼要以腰為軸呢?

一方面腰脊是軀幹運動的關鍵, 軀幹運動是靠腰軸轉動帶動軀於運動, 而四肢是附著在軀於上, 由軀幹轉動帶動四肢運動。 這是人觸動的生理基礎。

再一方面, 太極拳運動與太極運動同道。 太極運動是以元氣團中心為軸帶動消團由極慢到極快由極快到極慢“動和靜”兩種運動過程周而復始的快慢勻速的旋轉轉圈運動。 人體中心在腰脊, 那麼, 太極拳運動就是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由極慢到極快由極快到極慢“動和靜”兩種運動過程周而復始的快慢勻速的旋轉轉圈運動(《太極拳整體運動論的研究》)。

因為太極拳運動與太極運動同道, 所以太極拳運動必須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運動。 否則, 便不能稱為太極拳運動。

二、太極拳運動如何以腰軸

太極拳運動是在意識指導下, 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的運動。 歷代太極拳家都很重視這個問題,

並總結出許多經驗歸納起來, 有源動腰脊轉股肱和腰脊松沉直豎以及屈胯膝等理論。 腰脊松沉, 能使骶骨有力, 便於發勁, 還有利於“氣沉丹田”, 使氣不上浮, 下肢穩當, 保障腰軸轉動靈活。 腰脊直豎, 與虛領頂勁相配合。 有利於脊柱正中, 在腰脊松沉中, 有上頂和拔長之勢, 使腰軸不彎不搖, 而又不軟不僵, 便於腰軸靈活, 轉動自如。 為了保證腰脊松沉直豎, 還需要屈胯屈膝的配合。 屈胯屈膝不僅能使腰脊直豎容易做好, 而且還能發揮腿部的機能, 使髖關節轉動靈活, 這是發揮腰軸機能的關鍵。 腰脊松沉直豎和屈胯屈膝, 都是為了腰軸轉動靈活, 發揮腰脊的運動能力。

那麼, 在練太極拳中如何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運動呢?

那就是源動腰脊轉股肱。源動腰脊轉股肱的意思,說的是太極拳動作的源頭在腰軸,由腰軸轉動帶動軀幹運動,再由軀幹轉動帶動下肢和上肢的運動。

源動腰脊轉股肱的做法:下身是轉腰旋骶,以骶帶髖,以髓帶膝,以膝帶踝。以踝帶腳,腳隨腰轉,著地踏實,勁根於腳;上身是轉腰旋背;以背帶肩,以肩帶肘,以肘帶腕,以腕帶手,手隨腰轉,行於手指。不論是腳隨腰轉,還是手隨腰轉,這一系列的傳承轉帶動作,都是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的運動。

源動腰脊轉股肱不僅是理論問題,而且左膝前弓;從掤式到捋式,沿垂直軸向右轉體,帶動兩臂下捋、同時重心後移,屈右膝成弓步;從捋式接做擠式,限直軸向左轉體,帶動兩臂搭手,當身體轉正時擠出,同時重心前移,屈左膝前弓;從擠式接做接式,沿冠狀軸後坐,把重心移至右腳,同時帶動兩臂收於胸前,再沿冠狀軸帶動兩臂兩手向前推按,同時重心前移,屈左膝前弓。

從左攬雀尾的掤、持、擠、按四個分式動作的過程來看,都是在腰軸左右旋轉,帶動軀幹前後移動,兩臂兩手連續回環和兩腿前後弓屈中完成的。如果沒有腰軸的帶動,四肢的動作必然散亂,不能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只有在腰軸的帶動下,上肢、下肢和軀幹才能協調一致,身體各部位的活動,才能緊密配合,達到周身一家,成為一個運動的整體。所以說,練太極拳一定要學會源動腰脊轉股肱的技術,才能使太極拳運動成為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的運動。

三、以腰為軸在太極拳運動中的作用

太極拳運動以腰為軸,不僅能使肢體運動上下相隨,完整一氣,而且還能產生纏絲勁。纏絲勁是在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運動中產生的。太極拳運動以腰為軸,肢體就是輪,輪隨軸轉,以軸帶輪,這是太極拳運動的基本方式。

上身運動是,轉腰旋背,以背帶肩,以肩帶肘,以肘帶腕,以腕帶手,手隨腰轉;下身運動是,轉腰旋骶,以骶帶髖,以髖帶膝,以膝帶踝,以踝帶腳,腳隨腰轉。這些動作都是肢體隨腰軸轉動的運動,稱之為公轉,而上身輪的半徑,是從腰軸到手,中間有肩、肘、腕等關節,這些關節也是軸,在腰軸帶動上肢運動中,上肢自身的轉動伸收(內旋或外旋),稱之為自轉;而下身輪的半徑,是從腰軸到腳,中間有髖、膝、踝等關節,這些關節也是軸,在腰軸帶下肢運動中,下肢自身的轉動伸收(內旋或外旋),稱之為自轉。

腰軸好比太陽,手和腳好比地球等九大行星。太極拳運動的方式與日地運動的方式相同,所以說,做動作的時候,要用公轉帶動自轉,自轉隨公轉運轉,不能有公轉而無自轉,更不能有自轉而無公轉,一定要用公轉帶自轉,在公轉帶動自轉的運動中,就能產生螺旋纏繞的運動。在這種用公轉帶動自轉的螺旋纏繞的運動中蘊藏的勁,稱之為纏絲勁。纏絲勁是由公轉和自轉組合的勁。這種用公轉和自轉組合的纏絲勁是由太極拳運動方式決定的,故稱太極拳的纏絲勁。太極拳的纏絲勁是太極拳技術的核心。練太極拳要重視纏絲勁的訓練。加強纏絲勁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太極拳的技藝,增強爆發力和抗擊力,而且還是增強體質和健身祛病的重要方法。

那就是源動腰脊轉股肱。源動腰脊轉股肱的意思,說的是太極拳動作的源頭在腰軸,由腰軸轉動帶動軀幹運動,再由軀幹轉動帶動下肢和上肢的運動。

源動腰脊轉股肱的做法:下身是轉腰旋骶,以骶帶髖,以髓帶膝,以膝帶踝。以踝帶腳,腳隨腰轉,著地踏實,勁根於腳;上身是轉腰旋背;以背帶肩,以肩帶肘,以肘帶腕,以腕帶手,手隨腰轉,行於手指。不論是腳隨腰轉,還是手隨腰轉,這一系列的傳承轉帶動作,都是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的運動。

源動腰脊轉股肱不僅是理論問題,而且左膝前弓;從掤式到捋式,沿垂直軸向右轉體,帶動兩臂下捋、同時重心後移,屈右膝成弓步;從捋式接做擠式,限直軸向左轉體,帶動兩臂搭手,當身體轉正時擠出,同時重心前移,屈左膝前弓;從擠式接做接式,沿冠狀軸後坐,把重心移至右腳,同時帶動兩臂收於胸前,再沿冠狀軸帶動兩臂兩手向前推按,同時重心前移,屈左膝前弓。

從左攬雀尾的掤、持、擠、按四個分式動作的過程來看,都是在腰軸左右旋轉,帶動軀幹前後移動,兩臂兩手連續回環和兩腿前後弓屈中完成的。如果沒有腰軸的帶動,四肢的動作必然散亂,不能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只有在腰軸的帶動下,上肢、下肢和軀幹才能協調一致,身體各部位的活動,才能緊密配合,達到周身一家,成為一個運動的整體。所以說,練太極拳一定要學會源動腰脊轉股肱的技術,才能使太極拳運動成為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的運動。

三、以腰為軸在太極拳運動中的作用

太極拳運動以腰為軸,不僅能使肢體運動上下相隨,完整一氣,而且還能產生纏絲勁。纏絲勁是在以腰為軸帶動肢體畫圈運動中產生的。太極拳運動以腰為軸,肢體就是輪,輪隨軸轉,以軸帶輪,這是太極拳運動的基本方式。

上身運動是,轉腰旋背,以背帶肩,以肩帶肘,以肘帶腕,以腕帶手,手隨腰轉;下身運動是,轉腰旋骶,以骶帶髖,以髖帶膝,以膝帶踝,以踝帶腳,腳隨腰轉。這些動作都是肢體隨腰軸轉動的運動,稱之為公轉,而上身輪的半徑,是從腰軸到手,中間有肩、肘、腕等關節,這些關節也是軸,在腰軸帶動上肢運動中,上肢自身的轉動伸收(內旋或外旋),稱之為自轉;而下身輪的半徑,是從腰軸到腳,中間有髖、膝、踝等關節,這些關節也是軸,在腰軸帶下肢運動中,下肢自身的轉動伸收(內旋或外旋),稱之為自轉。

腰軸好比太陽,手和腳好比地球等九大行星。太極拳運動的方式與日地運動的方式相同,所以說,做動作的時候,要用公轉帶動自轉,自轉隨公轉運轉,不能有公轉而無自轉,更不能有自轉而無公轉,一定要用公轉帶自轉,在公轉帶動自轉的運動中,就能產生螺旋纏繞的運動。在這種用公轉帶動自轉的螺旋纏繞的運動中蘊藏的勁,稱之為纏絲勁。纏絲勁是由公轉和自轉組合的勁。這種用公轉和自轉組合的纏絲勁是由太極拳運動方式決定的,故稱太極拳的纏絲勁。太極拳的纏絲勁是太極拳技術的核心。練太極拳要重視纏絲勁的訓練。加強纏絲勁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太極拳的技藝,增強爆發力和抗擊力,而且還是增強體質和健身祛病的重要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