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定陶戰役5萬解放軍從38萬敵軍鉗形攻勢中虎口拔牙

核心提示:定陶戰役中, 我5萬大軍想從敵38萬大軍的鉗形攻勢中虎口拔牙, 誰來打敵整三師成為關鍵。 王近山第一個站出來說:“我和政委商量過了, 我們六縱打。 我王近山今天立下軍令狀, 縱隊如果打得只剩下1個旅, 我當旅長;打得只剩下1個團, 我當團長;打得只剩下1個連, 我就去當連長。 縱隊全打光了, 我們對得起黨, 對得起太行山的父老鄉親。 ”這才是真正的戰將風骨、英雄氣概。

王近山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 作者:姚寰宇, 原題:開國將軍秦基偉作戰動員:機槍打敵人手槍打逃兵

動員令裡能聽到槍炮聲

歷史並不如煙。 在人民軍隊的光榮戰史裡, 猛將如雲, 捷報無數。 每一場戰役、戰鬥, 只要他打的不是糊塗仗, 都離不開臨戰動員。 重溫開國將帥的一些戰前動員, 仍能感受到那時的號令急、軍情迫, 仍能感受到他們的英雄氣、家國情。

動員令的每一個字句都洋溢著戰鬥豪情。

秦基偉常在作戰動員時說:“我秦某人打仗有兩條槍, 一挺機槍一把手槍, 機槍是打敵人的, 手槍是打逃兵的!”其軍人血性和浩然正氣, 震敵膽而懾鼠輩。

臨戰動員最能體現指揮員的決心, 也最能體現出擔當精神。 因為你的一聲令下, 就意味流血犧牲, 關係到勝負榮辱。 定陶戰役中, 我5萬大軍想從敵38萬大軍的鉗形攻勢中虎口拔牙, 誰來打敵整三師成為關鍵。 王近山第一個站出來說:“我和政委商量過了, 我們六縱打。 我王近山今天立下軍令狀, 縱隊如果打得只剩下1個旅, 我當旅長;打得只剩下1個團, 我當團長;打得只剩下1個連, 我就去當連長。 縱隊全打光了, 我們對得起黨, 對得起太行山的父老鄉親。 ”這才是真正的戰將風骨、英雄氣概。

性格剛烈、作風頑強的指揮員, 不多的幾句動員往往像火山的岩漿一樣迸發出來, 總能讓人血脈賁張、一躍而起。 許世友在濟南戰役中, 嚴令攻城部隊:“不能擺困難, 不能找藉口, 各自解決自己當面的問題, 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攻擊!要不停頓地攻擊!攻擊攻擊再攻擊!”一連數個“攻擊”, 落地砸坑, 摧枯拉朽。 王震在一次對日作戰中, 立於棺材上, 揮拳立誓:“我領頭向前沖, 要死我先死, 死後裝進這口棺材裡。 ”有向死而生之志, 無苟且偷生之心。

一場戰役在激烈角逐的關鍵時刻, 及時有力的動員, 往往能決定勝利的天平偏向何方。 解放臨汾時, 徐向前發佈《緊急動員令》:“全體指戰員以百倍緊張的精神緊急動員起來,

掃除一切倦怠、鬆懈、煩膩、遲疑的現象, 堅決、勇敢、積極、頑強, 堅持最後五分鐘的精神, 爭取解放臨汾的最後勝利!”

指揮員的臨戰動員就是衝鋒的號角、進攻的令旗, 來不得半點猶豫、含糊和拖泥帶水。 彭雪楓說過:“好的指揮人員, 他善於在政治上鼓動他的部隊每一個人都具有‘以一當十’的戰鬥勇氣, 但在戰術上應有‘以十當一’的戰術配備。 ”他還說:“如果你‘大概’、‘好像’來一通, 即令下級有決心, 也被你的猶豫所毀滅了。 ”

硝煙遠去, 從留存不多的臨戰動員令裡, 我們仍能呼吸到英雄的氣息, 聆聽到彈丸的呼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