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蚩尤與黃帝之戰,第一種說法最可信,第三種說法最荒謬

關於蚩尤與黃帝之戰, 載籍所見, 有三種說法:一說是黃帝勝炎帝之後, 再勝蚩尤而鞏固帝位, 黃帝與蚩尤之戰似為黃炎之戰爭的餘波;另一說是蚩尤驅逐赤帝(即炎帝), 赤帝求訴于黃帝, 二帝聯手殺蚩尤于中冀;三說是蚩尤作兵攻黃帝, 兵敗被殺。

第一種說法如《史記·五帝本紀》載:“軒轅乃修德振兵, 治五氣, 藝五種, 撫萬民, 度四方, 教熊羆貔貅貙虎, 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三戰然後得其志。 蚩尤作亂, 不用帝命。 是黃帝乃征師諸侯, 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 遂依附殺蚩尤”。 太史公言黃帝名軒轅, 國號有熊軒轅本意為車, 應是指發明製作車的技術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領的名稱, 如發明製作農耕工具技術稱神農氏, 發明製作捕撈工具技術而稱伏羲氏, 發明鑽燧取火技術稱燧人氏然。 有熊國號。 當時的“國”, 實為部落。 熊、羆、貔、貅、貙、虎為六種獸名, 應是有熊部落中六個氏族的名稱,

或謂圖騰。 阪泉, 水名, 在今北京市延慶縣。 涿鹿, 山名, 在今河北涿鹿縣, 與阪泉相距不遠。

第二種說法見於《逸周書·嘗麥解》:“蚩尤乃逐帝, 爭于涿鹿之阿, 九隅無遺, 赤帝大懾。 乃說于黃帝, 執蚩尤, 殺之于中冀”。 廣平之地曰阿。 爭戰發生在涿鹿山下的開闊地帶, 隅指角落, “九”意指多, 並不限於具體數目八加一。 “九隅無遺”是說蚩尤驅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遺地。 地冀指中原冀州。 《爾雅·釋地》:“兩河間曰冀州”。 郭璞注:“自東河至西河”。 當時把黃河入海處稱為東河, 河套向南流處稱西河。 《周禮·職方》記:“正北曰並州”, 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屬之;“東北曰幽州”, 今北京市屬之。 上古冀州位於幽、並之南, 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

傳說蚩尤被殺之處, 在今山西運城解州。

第三種說法如《山海經·大荒

北經》載:“蚩尤作兵伐黃帝。 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 應龍畜水。 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黃帝乃下天女曰魃, 雨止, 遂殺蚩尤”。 風伯雨師是農耕蚩尤部落專司氣象的巫師, 後為農業氣象神,

立有廟, 歲時奉詞。 《韓非子·十過》說:“昔者黃帝俁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 風伯進掃, 雨師灑道”, 反映了風伯雨師與蚩尤部落之密切關係, 因為農業部落生產的豐收部是與風調雨順分不開的。

三說孰是, 今已無考查之可能與必要。 對於此類滬傳千年後才被記入載籍的史前傳說, 史學家注視的焦點, 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學者關心的問題, 則是該傳說反映出的族體的類型、文化特徵及其形成和衍變的過程。

蚩尤戰敗後的結果, 一說是被黃帝擒殺, 如前引述《史記》《逸周書》《山海經》所記;另一說是受到黃帝重用, 如《龍魚河圖》所言:“黃帝制服蚩尤, 帝因使之主兵, 以制八方”。 逮至秦漢, 民間尚有以蚩尤為兵主行禮祠之俗。 以致秦始皇東游及高祖劉邦起兵, 皆從民俗禮祠蚩尤, 見載於《史記·封禪書》及《史記·高祖本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