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餐飲1到10如何加速?

相比高增長、未來可預期、投資週期長的科技企業, 餐飲業門檻低, 利潤薄, 市場需求大, 風險也大, 近幾年受政策限制, 很多高端餐飲紛紛折戟,

消費升級下細分品類不斷湧現, 以及互聯網外賣分流, 用戶忠誠度缺乏, 在資本市場並不受追捧。

儘管2016年我國餐飲市場規模超過3萬億, 但也不容忽視一個現象:餐飲行業的集中度下降了24%——餐飲業競爭更加劇烈。 餐飲已經從大而全轉變為小而美的細分角逐市場。 絕味不僅自身立足細分品類的休閒餐飲取得巨大成功, 同時也在積極尋找高成長餐飲細分品類連鎖品牌給予資本助力。

具備可持續發展潛力的餐飲企業, 首先需要做到與消費者產生良性互動, 引發互動所需的消費行為軌跡, 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獲取大量資料予以追蹤。 可持續更多在於企業的主觀動力。

怎樣的餐企更有發展潛力?

這需要從行業、市場、政策等多個角度去預測。

觀察鴨脖板塊上市公司, 包括周黑鴨、煌上煌、絕味的發展之路發現, 企業尋找能夠獲得市場認可的、有潛力的細分品類, 要求企業自身具備長遠視野, 並擁有盡可能多的資源作為支持, 方可在角逐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另外, 企業的戰略思維、資本定位、產品定位也是投資決策的重要衡量參數。 有一家國內老牌的團餐企業, 從創始人開創品牌起始就一直堅持輕模式發展思路:輸出管理, 輸出技術, 輸出理念, 整合資源, 現在該品牌營業規模已達百億元。

大競爭時代, 著眼資源和品牌力的結合

看待餐飲升級, 不僅要看門店場景營造設計能力, 供應鏈能力, 還要看它合作的資源或品牌。

現在是微利餐飲階段, 大型連鎖機構利潤才10%, 節省一點點的成本, 獲得一點點的利潤都彌足珍貴。 消費升級也非常困難。 每一次升級也帶來了相應成本的增加, 任何成本的增加對於利潤很薄的餐飲人來說都是雪上加霜。

實業的產業週期、回報倍數和科技公司不同:相比高增長、未來可預期、投資週期長的科技型企業,

餐飲業壁壘低, 利潤薄, 加上政策限制, 並不被資本青睞, 一味尋找投資並不是好的出路。

相比之下, 做資源和品牌力的結合更符合餐飲業的大競爭時代背景。 餐飲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 不乏優秀企業和品牌。

冠軍品類需要怎樣的企業特質?

從三個方面來看。

1

資料化精細管理

行業在進化, 消費者在進化, 市場也在進化, 市場很多需求型品牌越來越注重資料化的管理。 線上的合作, 也開始更多關注如何把自己SKU縮小, 減少到一個合理範疇, 來提高效率。 企業初期階段雖然沒有系統化運營能力, 但要有資料化意識。

有一個60年歷史的日本咖啡品牌,

前30年做咖啡原購, 後30年做咖啡門店, 在全日本有十幾個品牌, 其中一個品牌擁有1100多家店。 觀察其20多家工廠及店鋪發現, 這家企業所有的咖啡豆都是從國外引進, 在工廠經過清洗、篩選、研磨、烘焙, 通過資料化管理, 到門店後可在7天消耗完, 保障了的咖啡的口味。 絕味也是日配式, 每個省都有冷鏈物流、供應工廠, 產品到店基本上3天消耗完。

這些能力現象沒有快速來到國內。國內很多形態是脫節的,三產二產一產的關聯度並不強。目前國家越來越重視一產二產三產的融合,對一產二產的理解和一產二產的升級,將支持品牌未來持續性發展。

2

SKU少就是多

現在是商業社會,資訊透明。一些隱性技術的商業模組,未來的燃點和趨勢,投資界都很清楚。品類可以非常細小,重要的是要能找到可以放大它的點。若能專注於小品類,把它研究透徹,並且做到極致,最終贏得成本下降,市場規模也可以做到很大。

絕味專注鴨脖,SKU相對來說非常少,現在它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每年擴張800-1000家門店,這也透露出一個資訊:絕味8000多門店,2000多合作夥伴,都在賺錢。

3

聯合:1+1>2

創業者個人精力有限,想獨自完成前後端等一系列系統流程的連結,可能會因為試錯花費大量時間,導致在大競爭時代失去競爭優勢。通過合作獲取成熟的商業模組,在部分事情上可相對省力,創業者可以有更多精力構建品牌發展之路。

比如國內有一家奶茶品牌,獨自賣喝的不足以支撐品牌持續性發展的收益,於是它補充一些吃的。首先尋找匹配度高、產品相對成熟、有一定市場認知度的品牌。然後觀察其後端供應鏈能否夠支持它的全國性擴張。品牌聯合以後,整個奶茶的生命週期被拉得更長。“吃”占了總收入的40%-50%,提高了產品的穩定性,緩衝了奶茶的快速反覆運算,降低了營業壓力。

連鎖品牌1到10需要抓住時機

絕大多數上市連鎖品牌,其遞進路徑都是:從需求指導到研發推動,到產品轉換品牌,最後兜售產品換成品牌推廣。

按照資本的方式將企業發展分為0-1,1-10,10-100三個階段。絕味網聚投資主投三個方向:小微連鎖型餐飲、食品加工、服務餐飲業的科技公司。目前絕味網聚主投方向是那些正處於1-10階段的連鎖品牌,更期待找到10-100階段的合作夥伴一起發展。

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階段重心,0-1階段耐心打磨產品,1-10階段需要快速跑起來。這個過程中要求團結資源,實現快速複製,快速開拓,快速培養人才。慢就會失去市場,給競爭對手以進入的時間,從而失去資金和市場。

能否成為百店型,千店型,萬店型的企業,已經有一些因素埋在創始人身上了,未來三年、五年的時間裡,絕大多數企業還會在原本的發展軌跡中。絕味希望找到對企業文化,對產品,對品牌專注而且有態度的冠軍合夥人。

冠軍企業創始人應該具備哪些品質?

第一:愛學習、專注、務實

餐飲沒有可投巧的地方,人和產品的管理都是細活兒,需要紮下去做。對產品板塊沒有研究的創業者,難有冠軍潛質。投資餐飲品牌會著重考察創業者是否務實、專注。冠軍首先必須是願意學習的人,不僅要學懂,還要知道做法,並且做成功。

第二:品牌管家

不斷在各種場所,向不同的人推薦自己的品牌的創業者,他們的個人意識即品牌意識很強。他們個人的品牌意識能夠輸出品牌的內容。因此,在0-1階段,創業者對自己產品的喜愛和認可非常重要,應該被珍視。

從原發角度去理解自己品牌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他們身上有冠軍的第二個品質——他是品牌的管家,他會很在意自己一開始所出現的樣子。

第三:注重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比商業的整個的波幅更長,它不斷地展現你的氣質。能幫你穩定企業和團隊。夥伴越強,品牌越強。冠軍選手會滔滔不絕去講他認可的東西是什麼,會願意在原創團隊和合作夥伴身上花很多精力。比如絕味就有自己的企業學校,培養內部管理人才。

怎樣的餐飲品牌能夠做到可持續?

消費者是否鍾情于某個品牌,取決於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是否產生了良性互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包括喜歡以什麼方式就餐,喜歡什麼產品,會在什麼時間走進店鋪,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獲取資料予以追尋。餐飲企業人應該通過資料認知自己。

中國的餐飲發展更像美國和日本的餐飲結合體,有自己的特點,現在正從中高端餐飲向大眾型、單品類餐飲過渡。在此過程中,大連鎖之路是主要方向;中小型,小微型品類餐飲,是未來一個階段裡面很長久的發展走勢。

總結

做商業,有兩個規律不能被突破。第一,商務邏輯不能被突破。商務邏輯是在市場中能和別人合作,獲得財富持續發展的基礎。商務邏輯應該在原本確定企業之初確定清楚。第二,人性不能被突破。人性有很多特點:喜歡不勞而獲、不喜歡死板、偏愛簡單。不違背人性,首先要有意思。人們都更希望擁抱年輕的生命,擁抱有激情的生活。

食業的產業週期,回報倍數和科技公司不同,因此絕味網聚會和被投資企業共同去構建業態。絕味網聚希望與各省的冷鏈物流體系、平臺體系深度合作。共同尋找市場的發展脈搏。同時也定下了8個不投資的原則:不成熟的品類不投,不具備冠軍潛力不投,不專注不投,股權不合理不投,不能產生協同效應提供不了説明不投,商業模型不清晰不投,不符合行業趨勢不投,價值觀不一致不投。

• END •

助力連鎖,共贏未來。更多連鎖專業分享請關注。Wechat:JXJ0688

這些能力現象沒有快速來到國內。國內很多形態是脫節的,三產二產一產的關聯度並不強。目前國家越來越重視一產二產三產的融合,對一產二產的理解和一產二產的升級,將支持品牌未來持續性發展。

2

SKU少就是多

現在是商業社會,資訊透明。一些隱性技術的商業模組,未來的燃點和趨勢,投資界都很清楚。品類可以非常細小,重要的是要能找到可以放大它的點。若能專注於小品類,把它研究透徹,並且做到極致,最終贏得成本下降,市場規模也可以做到很大。

絕味專注鴨脖,SKU相對來說非常少,現在它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每年擴張800-1000家門店,這也透露出一個資訊:絕味8000多門店,2000多合作夥伴,都在賺錢。

3

聯合:1+1>2

創業者個人精力有限,想獨自完成前後端等一系列系統流程的連結,可能會因為試錯花費大量時間,導致在大競爭時代失去競爭優勢。通過合作獲取成熟的商業模組,在部分事情上可相對省力,創業者可以有更多精力構建品牌發展之路。

比如國內有一家奶茶品牌,獨自賣喝的不足以支撐品牌持續性發展的收益,於是它補充一些吃的。首先尋找匹配度高、產品相對成熟、有一定市場認知度的品牌。然後觀察其後端供應鏈能否夠支持它的全國性擴張。品牌聯合以後,整個奶茶的生命週期被拉得更長。“吃”占了總收入的40%-50%,提高了產品的穩定性,緩衝了奶茶的快速反覆運算,降低了營業壓力。

連鎖品牌1到10需要抓住時機

絕大多數上市連鎖品牌,其遞進路徑都是:從需求指導到研發推動,到產品轉換品牌,最後兜售產品換成品牌推廣。

按照資本的方式將企業發展分為0-1,1-10,10-100三個階段。絕味網聚投資主投三個方向:小微連鎖型餐飲、食品加工、服務餐飲業的科技公司。目前絕味網聚主投方向是那些正處於1-10階段的連鎖品牌,更期待找到10-100階段的合作夥伴一起發展。

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階段重心,0-1階段耐心打磨產品,1-10階段需要快速跑起來。這個過程中要求團結資源,實現快速複製,快速開拓,快速培養人才。慢就會失去市場,給競爭對手以進入的時間,從而失去資金和市場。

能否成為百店型,千店型,萬店型的企業,已經有一些因素埋在創始人身上了,未來三年、五年的時間裡,絕大多數企業還會在原本的發展軌跡中。絕味希望找到對企業文化,對產品,對品牌專注而且有態度的冠軍合夥人。

冠軍企業創始人應該具備哪些品質?

第一:愛學習、專注、務實

餐飲沒有可投巧的地方,人和產品的管理都是細活兒,需要紮下去做。對產品板塊沒有研究的創業者,難有冠軍潛質。投資餐飲品牌會著重考察創業者是否務實、專注。冠軍首先必須是願意學習的人,不僅要學懂,還要知道做法,並且做成功。

第二:品牌管家

不斷在各種場所,向不同的人推薦自己的品牌的創業者,他們的個人意識即品牌意識很強。他們個人的品牌意識能夠輸出品牌的內容。因此,在0-1階段,創業者對自己產品的喜愛和認可非常重要,應該被珍視。

從原發角度去理解自己品牌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他們身上有冠軍的第二個品質——他是品牌的管家,他會很在意自己一開始所出現的樣子。

第三:注重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比商業的整個的波幅更長,它不斷地展現你的氣質。能幫你穩定企業和團隊。夥伴越強,品牌越強。冠軍選手會滔滔不絕去講他認可的東西是什麼,會願意在原創團隊和合作夥伴身上花很多精力。比如絕味就有自己的企業學校,培養內部管理人才。

怎樣的餐飲品牌能夠做到可持續?

消費者是否鍾情于某個品牌,取決於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是否產生了良性互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包括喜歡以什麼方式就餐,喜歡什麼產品,會在什麼時間走進店鋪,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獲取資料予以追尋。餐飲企業人應該通過資料認知自己。

中國的餐飲發展更像美國和日本的餐飲結合體,有自己的特點,現在正從中高端餐飲向大眾型、單品類餐飲過渡。在此過程中,大連鎖之路是主要方向;中小型,小微型品類餐飲,是未來一個階段裡面很長久的發展走勢。

總結

做商業,有兩個規律不能被突破。第一,商務邏輯不能被突破。商務邏輯是在市場中能和別人合作,獲得財富持續發展的基礎。商務邏輯應該在原本確定企業之初確定清楚。第二,人性不能被突破。人性有很多特點:喜歡不勞而獲、不喜歡死板、偏愛簡單。不違背人性,首先要有意思。人們都更希望擁抱年輕的生命,擁抱有激情的生活。

食業的產業週期,回報倍數和科技公司不同,因此絕味網聚會和被投資企業共同去構建業態。絕味網聚希望與各省的冷鏈物流體系、平臺體系深度合作。共同尋找市場的發展脈搏。同時也定下了8個不投資的原則:不成熟的品類不投,不具備冠軍潛力不投,不專注不投,股權不合理不投,不能產生協同效應提供不了説明不投,商業模型不清晰不投,不符合行業趨勢不投,價值觀不一致不投。

• END •

助力連鎖,共贏未來。更多連鎖專業分享請關注。Wechat:JXJ068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