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看你心目中的唐僧與真實的玄奘有什麼差別?

現在的留學熱盛行, 大家也都知道《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是由明代吳承恩所創作的的長篇神話小說。 《西遊記》中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 沿途歷經磨難, 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 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不過歷史上的確有個叫玄奘的佛教徒去西天取過佛經, 他可是古代中國留學的高材生。 那麼, 真實的玄奘西天取經是怎樣的呢?

一提起玄奘法師, 一般人們都會想到《西遊記》中那位膽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難辨的糊塗和尚。 其實這僅僅是作者的虛構, 就歷史上真實的玄奘而言, 對其形象未免過於歪曲。 史實記載的玄奘法師, 不僅精通佛法, 虔心求學, 而且膽識過人, 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玄奘(602~664), 名陳煒, 世稱三藏法師, 俗稱唐僧, 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 玄奘出家之前姓陳, 玄奘是他的法名,

又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所以有人還稱他唐三藏。 玄奘13歲時出家, 21歲受大戒。 22歲離開長安到達四川、湖北、河南、山東、河北等地, 尋問有學識的和尚, 深刻鑽研佛教經論。 那時國內對佛教經論各有各的評說, 翻譯過來的佛經, 要么晦澀難懂, 要么失真走樣。 玄奘決心去佛教的發祥地印度學習和取經。

武德九年(626年), 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 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 於是發願西行求法, 直探原典, 重新翻譯, 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結侶陳表, 請允西行求法。 但未獲唐太宗批准。 然而玄奘決心獨自一人西行求學。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 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 並結為兄弟。 後經龜茲(今新疆庫車)、淩山(耶木素爾嶺)、素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今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 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 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

到達迦濕彌羅國。 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 與毗戌陀僧訶(淨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 前後共2年。 以後, 到磔迦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從一老婆羅門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僕底國(今印度北部之菲羅茲布林地方)從毗膩多缽臘婆(調伏光)學《對法論》、《顯宗論》;到闍爛達羅國(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旃達羅伐摩(月胄)受《眾事分毗婆沙》;到窣祿勤那國(今印度北部羅塔克北)從闍那多學《經部毗婆沙》;到秣底補羅國(今印度北部門達沃爾)從蜜多犀納受《辯真論》、《隨發智論》;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從累縭耶犀納學《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
貞觀五年, 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 已定, 乃“冒越憲章, 私往天竺”, 長途跋涉五萬餘裡。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 二十九歲的玄奘, 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 始道途西行, 長途跋涉十餘萬里。

在迎濕彌羅國,玄奘學習梵文經典,後又到達今巴基斯坦境內。一年裡親歷四國,所到之處,都停留學習佛法。在31歲那年,玄奘邊學邊行,始進入中印度。此後,玄奘一邊學習佛教經論,一邊巡禮佛教遺跡,先後經歷翠祿勒那、襪底補羅、揭若鞠閣等十多個國家,始至那爛陀寺留學,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學婆羅門教經典、各類梵書。

貞觀十年(西元637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裡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喀什米爾的查漠),訪師參學。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玄奘42歲,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貞觀十九年(645年),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長安設立譯經院(國立翻譯院),參與譯經的優秀學員來自全國以及東亞諸國。他于長安弘福寺組織譯場,開始譯經,其後在大慈恩寺,北闕弘法院、玉華宮等處舉行。譯經講法之余,玄奘還口授由弟子辯機執筆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一書,全面記載了他遊學異國的所見所聞。

據載,玄奘前後共譯經論75部,總計1335卷。所譯之經,後人均稱為新譯。他還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全書記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經歷的110個和傳聞所知的28個以上的城邦、地區、國家的情況,內容包括這些地方的幅員大小、地理形勢、農業、商業、風俗、文藝、語言、文字、貨幣、國王、宗教等等。不僅是是研究中亞、南亞地區古代史、宗教史、中外關係史的重要文獻。

玄奘這次西行,歷經年18之久,十餘萬里行程,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返回長安以後,他刻苦翻譯佛經,在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他還將中國的《老子》等書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他被譽為我國古代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在迎濕彌羅國,玄奘學習梵文經典,後又到達今巴基斯坦境內。一年裡親歷四國,所到之處,都停留學習佛法。在31歲那年,玄奘邊學邊行,始進入中印度。此後,玄奘一邊學習佛教經論,一邊巡禮佛教遺跡,先後經歷翠祿勒那、襪底補羅、揭若鞠閣等十多個國家,始至那爛陀寺留學,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後聽戒賢講《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學婆羅門教經典、各類梵書。

貞觀十年(西元637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缽伐多國(今印度北部蒙吉爾)、薩羅國、安達羅國、馱那羯碟迦國(今印度東海岸克裡希納河口處)、達羅毗荼國(今印度馬德拉斯市以南地區)、狼揭羅國(今印度河西莫克蘭東部一帶)、缽伐多國(約今喀什米爾的查漠),訪師參學。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玄奘42歲,與戒日王會晤,並得到優渥禮遇。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會後歸國。

貞觀十九年(645年),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長安設立譯經院(國立翻譯院),參與譯經的優秀學員來自全國以及東亞諸國。他于長安弘福寺組織譯場,開始譯經,其後在大慈恩寺,北闕弘法院、玉華宮等處舉行。譯經講法之余,玄奘還口授由弟子辯機執筆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一書,全面記載了他遊學異國的所見所聞。

據載,玄奘前後共譯經論75部,總計1335卷。所譯之經,後人均稱為新譯。他還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全書記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經歷的110個和傳聞所知的28個以上的城邦、地區、國家的情況,內容包括這些地方的幅員大小、地理形勢、農業、商業、風俗、文藝、語言、文字、貨幣、國王、宗教等等。不僅是是研究中亞、南亞地區古代史、宗教史、中外關係史的重要文獻。

玄奘這次西行,歷經年18之久,十餘萬里行程,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返回長安以後,他刻苦翻譯佛經,在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他還將中國的《老子》等書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他被譽為我國古代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